APP下载

高职院校“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现状浅探

2018-12-08申琦

文教资料 2018年24期
关键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申琦

摘 要: 目前,“以賽促学、以赛促教”的模式已经在许多高校推行开来,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但是,目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模式在赛事体系构建、分类设置赛事方面存在部分问题,需要从学校、教师和实践基地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强。

关键词: 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 分类设置 赛事体系

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现状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这一模式是当今高职院校结合培养人才的实践需要走出的一条行之有效的实践路径,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缺点,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授实践性技能,培养学生的毕业竞争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模式已经在许多高校推行开来,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的竞赛,激发了学习兴趣,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通过比赛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操练、创新,通过组织竞赛,促进了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专业素养。具体来说,目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分为两个层次实施:第一个层次是组织体系与制度上,通过院系-学校-市-省-国家级比赛,构建完善的赛事体系,第二个层次是各院系对赛事的目的、要求指向进行分类,设置不同类别的赛事,达到全面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构建完善的赛事体系

由于省级和国家级的大赛,在参赛人数方面有严格的限制,不能确保所有学生都得到大赛的锻炼,因此,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过程中,各院校在依托本院系、本学校技能大赛的基础之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级和国家级的大赛。这种赛事体系的构建,既达到了锻炼全部学生的效果,又为全国大赛积累了力量,保证取得良好的成绩。

1.学校比赛的组织实施

学校比赛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基础一环,也是重要的一环。在学校比赛的组织实施过程中,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竞赛题目。既要通过题目考查学生的日常所学,考查学生的能力,又要与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的题目接轨,达到选拔学生参加高一级比赛的目的。二是在赛事的组织实施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在奖励上既有物质奖励(如奖品、奖金等),更有精神奖励(如量化加分、表彰等),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鼓励他们更加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上。

2.积极参加省赛与国赛

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复合交叉学科,省级和国家级比赛的举办,对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积极参加大赛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都起到重要作用,是“以赛促学”的重要一环。

3.“导师制”与“以赛促教”相结合

“导师制”的最大特点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密切,教师如同导师一样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实践和操作技能。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导师制”得到了深入的发展。将“导师制”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相结合,能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二)分类设置赛事

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涵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如果赛事种类单一的话就很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考察和培养。因此,在技能大赛的设置过程中,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开设了不同种类的技能大赛,并将不同种类的技能大赛贯穿于学生在校的全过程,形成竞赛与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分类开设的竞赛主要有:

1.课程竞赛类

课程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工商管理素质最基础的竞赛单元,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关键实践环节。课程竞赛主要涉及课程“市场营销”之中的内容,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分析能力、营销能力为重点,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

2.技能竞赛类

技能竞赛类主要是以适应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实践技能的需要为主线,以岗位练兵为前提,以考核专业知识和操作的技能为重点,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目的。主要是高年级的学生参加,通过技能竞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新竞赛类

创新竞赛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地提升综合素养。创新竞赛的展开主要是以校级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师科研课题,教学课题为载体,通过创新竞赛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毕业后的创业打下基础做好准备。

4.职业竞赛类

职业竞赛主要涉及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市场营销资格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通过职业类的笔试和实践操作,学生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竞争力有较强的吸引力和助力。同时,持证的毕业生在单位会受到重用。

二、“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面对的问题

(一)学校应该更加重视“以赛促学”的教育模式

目前,虽然“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模式已经在高职院校中推广,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要看到,有些学校对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重视,未建立起相匹配的竞赛管理方案。同时,学校行政部门,相关指导老师、院系和学生之间的配合还不十分充分。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应当更加重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通过各种方式,提供相应的竞赛支持,调动学生的竞赛积极性。同时,要通过学校网络、信息平台、宣讲会等方式积极宣传比赛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激励学生参加竞赛。此外,学校图书馆也要为学生查阅资料,参考文献提供便利条件,帮助学生充实知识储备,拓宽视野,更好地投身技能大赛。

(二)学校要建立更加符合技能大赛的师资队伍

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仅需要良好的理论和知识的储备,还需要变革培养方式,即从传统的课堂授课转变为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从原来只注重书本知识到注重实用操作能力。高校中,符合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占比过少,不能满足新的培养模式的需要。因此,为了推广“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高校要更加推广“双师型”教师培养,建设更加符合技能大赛的师资队伍。学校应当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增加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的机会,掌握行业的最新动态。同时,针对技能大赛,要成立相关的技能大赛培训和指导小组,有利于团队的专业化。

(三)學校要建立全方位的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工作的重要保障,技能大赛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否拥有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是能否在比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目前,高校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改善,但是有些院校有些专业离技能大赛的要求还相距较远,因此,学校要建设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践基地等,保证学生的正常训练,为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提供保障。

(四)技能大赛要杜绝商业利益的过分渗透

在技能大赛中,往往会引入行业企业参与。其本意是让比赛项目的设计更加贴近企业技能要求的实际。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企业参与大赛,打着支持比赛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达到本公司产品扩大销售的目的。企业追求商业利益无可厚非,但是技能大赛的目的是掌握技能,巩固知识。因此,要杜绝商业利益对于技能大赛的过分渗透,创造公平干净的比赛环境。

(五)学校要杜绝“只以名次论英雄”的思想

技能大赛的本质应当是重在参与,通过参加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只以技能大赛的名次为标杆,片面追求比赛名次。例如:有的学校规定参赛必须取得名次指导教师才能得到相关的比赛训练的课时费;有的学校对校内比赛不给予经费支持,靠教师的义务劳动;有的学校将大量经费花在有希望获得名次的项目上,对其他参赛项目不予支持,这些会挫伤参赛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学校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开展过程中,要注意杜绝“唯名次论”,注意各个项目的均衡发展,同时注意保护教师和学生的参赛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海枝.高职技能大赛与课程教学衔接融合的调查与思考[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5).

[2]陈小波.以赛促学:一种高效率的技能教学新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7(9).

[3]刘阳,郝建军.如何通过技能大赛促进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26):170-171.

[4]鲍丽娜.以实践技能大赛为平台的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以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6):125-127.

猜你喜欢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专业能力的策略分析
“以赛促教”学习方式在足球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