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体育专业科研方法教学模式

2018-12-08祖菲娅·吐尔地

文教资料 2018年24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祖菲娅·吐尔地

摘 要: 本文针对体育专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以体育教育学与运动训练学两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被试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对教学模式的偏好和课程设置满意度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目前体育专业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能力培养 体育专业 科研方法 教学模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完成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2013级体育教育专业三班(32人)及运动训练专业四、五班(57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76名,女生13名。授课教材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第三版),理论课授课32学时,主要包括体育科学研究的主题的选择、研究计划与设计框架、研究方法的选择,最终论文的写作与修改。调查结果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运动训练学生之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调查结果

2.1学科基础。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侧重于学生综合科研能力的提升,问题意识、分析能力、探究能力是科研能力的基础,也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其中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前提,能够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调查结果显示71%的被试学生都认为自身的问题意识较差,10.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问题意识较强,仅有2.2%的学生认为自己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在分析能力方面,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35%的学生认为自己分析能力一般,仅有13%的学生对自己的分析能力持肯定态度,其中3.2%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分析能力非常好;在探究能力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探究能力一般,认为自己的探究能力偏差的学生占到37.5%。总体而言,在89名被调查学生中,无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或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普遍认为自身在体育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三方面基础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信心不足的心理状态。

2.2主要困难。

进一步对被试学生在学习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时面临的主要困难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被试学生碰到的主要困难是基础不好、知识点太难、跟不上进度和没有兴趣等,且不同专业被试学生的学习困难存在差异。53.1%的体育教育专业被试学生的主要学习困难是自身文化基础较差,认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理论概念难以理解,知识点太难是自身学习主要困难的学生占25%,还有15.6%的学生认为自己消化知识点的速度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进度,学习较为吃力,仅有6.3%的学生表示对课程学习不感兴趣。相对体育教育学专业被试学生,虽然运动训练学专业的被试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困难是学习基础较差和知识点太难,比例达到84.2%,但是表示学习兴趣较低的学生高于体育教育学被试学生,认为自己跟不上教师授课进度的学生明显低于体育教育专业被试学生,这与预期假设存在较大反差。

2.3教学评价。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体育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体育专业科学研究方法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保障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就必须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为体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奠定基础。同时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创新还可以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丰富实践教学经验。通过调查发现,对教师采用传统模式的教学方式比较满意的学生仅有22.5%的学生,学生更能接受结合实际案例师生共同分析的学讲模式的教学模式,选择的学生达到58.4%,选择专题模块的占11.2%,还有0.8%的学生更喜欢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课程学习。说明学生更希望进行多方互动,多方共同实践,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书本内容。在课程效果的评价方面,课堂实践的成绩占比往往较小,较多学生认为实践成绩所占比例应有所增加,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则应适当减低,达到所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在不同專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比较方面,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体育教育专业被试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运动训练专业被试学生(P<0.01)。仅有部分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足以支撑将来的科研实践与应用,课程容量较少,内容单薄。

3.讨论与分析

3.1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传统教学方式比较注重基本理论的讲授,忽略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难以主动发现身边的体育问题和事件,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急需强化。并且教材中问题研究的实例展示较少,教学内容没有突出体育专业特色,缺乏反映体育问题的研究案例,与体育科研工作结合度较低,不能起到强化实际科研能力的作用,导致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体育科研方法学习的重要性,产生疏离感,兴趣度不高。

3.2课程体系不完善,内容设置缺乏连贯性。

目前,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重要基础课程,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体育学科课程设置体系并不完善,在课程设置上缺少辅助课程的支撑。例如如何使用软件分析数据,如何形成分析框架和及建立研究流程等具体操作的指导性课程,使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体育科学研究的数据处理技能与分析能力,加上因教学计划的调整而减少课程课时,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为分散的知识模块,不能在各知识模块之间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难以形成清晰的学科概念,因此,在课程学习完成之后,学生的科研能力不能得到根本提高。

3.3教学考核方式陈旧,重理论轻实践。

现有的体育科学研究的教学模式仍以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仍是教学的中心。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只重视知识传授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并不难得到有效发挥,忽视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检验标准仍是对基本科研概念考核的考查,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及分析能力的考查仍然较为轻视,这种教学理念和考查方式,不能对学生的科研综合应用能力做到客观真实的评价,学生往往通过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就能够达到获得较好成绩的目的,不能体现其在科学研究问题意识的建立、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及创新意识的发展方面的学习成效。

4.建议

4.1结合专业特色,进一步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自身的专业领域内,建立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思维模式,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分析体育学科问题,同时具备数据分析的基本技能,并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实际的体育科研问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明确课程的专业特色,突出课程的实践性,结合一般科学问题研究思维模式的训练和体育科研能力的培养,结合数据分析、科研设计等课程,构建以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为核心的科研课程群。

4.2选择适宜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根据体育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结合体育社会学、运动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等课程专业知识的构架,在课程教材的选用上,选择突出体育专业特点的科研方法教材进行授课或者编写适合体育专业的校本教材。在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不仅要注重与体育专业息息相关的科研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的讲授,包括选题方法、科研设计、数据收集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等常规模块,还要适当增加数据处理软件的教学时数,提高学生数据处理的实践技能,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培养严谨性。

4.3加大案例式教学环节比例,以科研项目促进教学实践。

在教学模式上,加大案例式教学环节比例,采取已取得显著教学效果的案例导向型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即用体育专业典型案例引出问题,采用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结果解释与应用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或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通过参与或主持科研项目的具体方案设计,问卷设计、实地调查研究、数据处理等实践操作环节,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產生更直观的理解同时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在课程考核方面注重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程度、实践过程中提交的调查报告、小组讨论发言情况的考核,将实践成绩与期末卷面成绩结合进行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王雁.社会体育本科专业《体育科研方法》任务化教学实验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7,31(06):62-68.

[2]王艳滨.任务型教学法与科研方法教学[J].跨语言文化研究,2016(02):333-341.

[3]余一骄.基于素质课程的本科生科研方法训练实证研究[J].教学究,2012,35(04):26-30,42.

[4]陈蓉.“体育科研方法”课程教学的实践与创新[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9,25(06):58-60.

[5]王学锋.美国体育学专业研究生科研方法课特点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3(04):73-75.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