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探析

2018-12-08程锴李晖宙

文教资料 2018年24期
关键词:实战化军队院校教学改革

程锴 李晖宙

摘 要: 推进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践行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应着眼于一流军事人才培养,坚持问题导向,优化瞄准前沿、聚焦实战的教学内容,创新为战教战、训战接轨的教学模式,打造熟悉部队、晓于实战的师资队伍,构建贴近实战、系统联合的施训环境,像作战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作战,全面提高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军队院校 实战化 教学改革

习近平主席强调,军队院校教育必须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于打赢育人才,向着部队、实战、未来贴近再贴近。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机械化条件下以平台为中心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适应以体系为核心的信息化战争要求。实战化教学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积极扬弃和创新,是顺应新时代军事高等教育要求的有力举措,对于推动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对接信息化战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要主动适应领导指挥体制、力量规模结构、人力资源制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源于实战高于实战、源于部队高于部队,牢固树立“教战为战,实战实效”的教育理念。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信息主导、体系支撑、精兵作战、联合制胜成为夺取作战胜利的新要求。以网络为中心的战争形态变化日趋复杂,技术辅助决策作用越来越明显,技术与战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技术创新推动战略创新和作战理念创新,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指挥员必然是技术与战术高度融合的学习型、创新型、领导型的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要校准新时代军事高等教育发展目标,积极构建知识上的博雅教育、军事上的超前教育、体能上的极限教育等机制。通过博雅教育,完善心智、发展潜能、夯实基础,让学员始终保持高昂的战斗精神,形成优良的职业素养,培育深厚的人文气质。通过超前教育,提升思维、增强能力,学员先于部队、先于战争实践掌握信息作战规律、增强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通过极限教育,磨炼意志、强壮身心,让学员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强大的内心世界。通过全流程、体系性重塑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由培养“技术员”向“指挥员”转变,实现由培养“好学生”向“好军官”转变,实现由“适应部队需求”向“引领部队发展”转变,使学员在“知识”与“能力”、“战术”与“技术”之间自由切换、灵活运用,成为打赢下一场信息化战争的优秀指挥官。

二、聚焦打赢核心能力,优化教学训练内容

推动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改革,设置与实战相符的教学训练内容是关键。优化教学训练内容,应着眼解决重难点问题,建立和完善与战斗力标准相一致、与打赢能力需求相适应的教学训练体系。一要着眼于学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强化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中的指导作用,统筹设置和调整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军事科学、领导科学课程,旨在增强政治定力,包括坚定政治立场、遵守纪律规矩、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等;夯实知识基础,包括科学文化知识、高新科技知识和信息素质等;提高组训能力,包括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训练能力、领导管理能力和人格魅力等;树立创新和终身学习意识,包括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健全身心素质,包括满足作战需要的过硬军事体能与技能、良好心理素质和自我调适能力等。二要应对接军事训练大纲、紧跟战争制胜机理变化和武器装备发展重点,深刻分析“在哪儿打仗、与谁打仗、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等信息化战争新特点、新趋势,突出打赢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岗位需要什么就练什么,及时将军事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战法、新训法引入课堂,灵活调节教学训练内容。突出作战岗位需求,强化作战指挥组训、装备组织运用、分队领导管理等核心能力培养,构建战略思维与视野、信息作战想定、分队日常工作、军官战斗技能、军官指挥能力等内容体系。突出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把信息作战指挥的基本程序、内容、方法、手段等标准化为教学内容,训练并提高学员形势判断能力、意图领会能力、作战决心能力、摆兵布阵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支撑信息作战指挥核心能力生成,满足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现实需要。

三、紧贴体系作战需求,创新教学训练模式

体系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样式,指挥体系作战的能力不是传统的、机械化的、单一性的惯性能力,而是体系化、信息化、联合化的新质能力。推动实战化教学改革,通过融合理论精讲、问题研讨、实践实习等各环节教学形式,开展更加贴近战场、贴近对手的体系对抗训练,促进学员的知识、能力生成为新质战斗力。一是深化以学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从“规范化课堂”走向“兴趣化课堂”,激活学员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潜能。将课内精讲、线上学习、翻转课堂、圆桌讨论、MOOC教学、小班研讨、创新实践等多维开放式教学方法融合贯穿教学全过程,推动“灌输式、封闭式、知识传授型句号课堂”向“对话式、开放式、能力培养型问号课堂”的整体转型。二是深化以能力为核心的作战训练改革,从“模拟演练”走向“体系对抗训练”。体系对抗训练要融入各种作战要素、作战单元、作战系统,体现战场态势共同感知、作战信息实时共享、战场行动准确协同、作战任务同步遂行等基本要求,由作战程序模拟驱动、简单案例驱动向数据驱动、装备效能驱动、复杂作战环境驱动转变,开展贴近战场、贴近对手的体系对抗训练。要把课堂延伸到部隊、延伸到战场,完善以培养学员技战术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的联教联训机制,强化部队在合力育人中的作用和职能,拓展岗位见习、岗位实习、现地教学、联演联训等部队实践,让学员更多地参与部队演习、演练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使课堂无缝链接战场,加深学员对信息作战体系的了解,提高学员从装备到作战运用、从技术到战术的实践认知程度。三是深化以综合素质为主导的评价机制改革,从传统“考程序”“结论性考核”走向“考过程”“形成性考核”。建立健全学员量化评价指标体系,覆盖学员学习、生活、工作全方位全过程,引导学员自觉坚定执着的信念,培树优良的品德,积累丰富的知识,锻炼过硬的本领。拓展与部队的联合考核,对应破解难题,考核命题要符合作战需要、考核情境要贴近战场环境、考核标准要高于实战要求,提高联考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探索建立培养质量跟踪反馈和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发挥“供需误差”对实战化教学改革的“负反馈”“指南针”作用,形成作战训练需求牵引教学、作战训练成果支撑教学的良性循环。

四、强化任教能力培养,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培养一流军事人才,关键是一流师资队伍。军队院校教员是教师与指挥员的复合,既要有浓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熟悉部队、晓于实战,坚持用深化改革、备战打仗、转型发展牵引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以创新团队建设为核心,打造一支掌握军事教育规律、精通军事指挥技能、具备较高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的一流人才队伍。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思想政治建设首位首抓,把讲政治贯穿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全过程,强化理论武装,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三个维护”。坚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准则,突出师德师风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员秉持职业操守、遵循学术规范、科学规范管理,认认真真教书、扎扎实实治学。二要加大领军人物培养力度。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领军人物引进和培养政策。面向国内外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坚持作战需求牽引,突出学科融合和创新团队,优先支持重点发展学科,分类分层次推进教学名师培育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计划,着力培养活跃在学术前沿、满足重大军事需求、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取得军内外重大影响力成果的领军人才。三是创新中青年骨干培养机制。完善机关、院校、部队、地方科研院所“四位一体”师资队伍培养机制,依托重大作战演训、重大教学任务、重大科研项目牵引,采取在职学习、教学竞赛、课程进修、部队代职、交叉进修和参与新装备引进等方式,形成多种途径培养人才的格局,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积极走开部队干部与院校教员交叉任职路子,完善教官制,选调对应专业岗位的高素质优秀指挥员来院校任教。四是优化教员评价机制。聚集教书科研主责主业,以品德、能力、业绩和贡献为导向,建立激发、尊重和保护教学科研创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分类细化量化评价指标,覆盖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业绩、科研学术水平、日常行为规范、体能心理素质等办学育人全领域全过程。完善“个人自评、专家评审、同行评议、领导评价”四位一体的评价机制,客观公平公正地反映教员综合能力素质,充分调动教员干事创业、图强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构建联合作战环境

实装同步、实战接轨、实景仿真的办学环境是实战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办学环境建设要突出信息化和体系化,整合各学科专业办学资源,聚合装备、数据、计算和知识,形成一体化的教学科研平台。一是瞄准新装备发展,构建与部队同步的实装平台。根据信息作战需求和人才培养要求,同步并适当优先向院校配发新装备。采用实装、半实装和虚拟仿真结合方式,完善装备实践教学的装备模拟系统、虚拟训练系统和综合演练系统,做到小型装备训练实装化、大型装备训练模拟化、整体训练环境仿真化。二是面向信息作战体系,构建现代化的虚拟作战环境。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通联各学科专业办学资源,营造服务部队信息作战研练和院校教学科研的仿真环境,为学员提供便利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网上授课、网上作业、网上答疑、网上考核;为学员提供一个逼真的海战场环境,充分体验感知信息作战全过程;为教员提供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平台,推动院校科研从强调单装单设备的纯技术研究拓展到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全域作战运用研究;为部队提供一个集装备训练、作战研练、作战演习方案推演验证、信息装备与体系作战效能评估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支撑平台,以“手段”加“数据”为抓手,架起技术与战术的桥梁。三是深化军民融合,拓展教学科研空间。积极引入部队、军内院校、地方院所等教学科研资源,把课堂延伸到战场、演习场、实验室。在部队建设实战化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基地,融合岗位见习、战位实习、现地教学、人才需求与培养质量双向交流等多项职能于一体,开展深层次联合教学、联合训练、联合考核、联合攻关。在科研院所建设联合实验室,构建一个集指挥、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教学训练平台,实现从平台综合到体系总体的转变,从设计产品到设计战争的转变,从交付装备到交付战斗力的转变,为教学科研创新和部队战斗力生成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支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15-220.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01-415.

[3]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52-54,44-54.

[4]王士彬.习近平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N].解放军报,2017-7-20(1).

[5]王士彬、王握文.习近平在视察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时强调深入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N].解放军报,2013-11-6(1).

猜你喜欢

实战化军队院校教学改革
士官职业技术教育装备维修保障专业实战化训练改革的思考
浅论军队院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军队院校军体训练风险管理研究
用强军目标指引军队院校校风建设
毛泽东与军队院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