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及当代价值

2018-12-08施征雨

活力 2018年17期
关键词:斗争马克思主义革命

施征雨

(哈尔滨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150000)

一、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关于意识形态的本质问题

毛泽东指出在讨论意识形态问题时,我们不能忘记辩证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这一基本原则出发,毛泽东科学而又完整的揭示了意识形态的本质。他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又给予伟大理想作用和运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形成了新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的内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因此在社会结构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意识形态(或文化)则来源于政治和经济,是对政治和经济的反应,根据以上所述不难看出,毛泽东对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作了如下规定:(1)意识形态根源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直接反映,是经济形态和政治形态在意识中的表现,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意识形态。(2)在阶级社会中,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阶级性。(3)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二)关于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问题

1.意识形态的引领功能。毛泽东在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想这种空气固要有一班刻苦励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没有‘主义’是造不成空气的。”“主义譬如一片旗帜,旗帜立起来了大家才能有所指望,才之所趋赴。”新中国建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出现种种弊端,毛泽东深刻认识到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方向,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提供源源不断地精神动力。

2.意识形态的动力功能。毛泽东说;“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在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突出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作用,强调意识形态的教育和激励作用,着重强调意识形态的动力作用,从而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工作的有力保证。

3.意识形态具有维护功能。毛泽东曾明确指出: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他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去武装全党和教育群众,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增强政府的合法性,加强经济战线政治战线社会主义战线的同时,实现意识形态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权的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三)关于意识形态的发展问题

针对如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结合中国现实,提出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该方针是唯物辩证法的具体体现,符合意识形态发展的特殊规律。毛泽东指出:正确的东西总是在同错误的东西作斗争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对比毛泽东提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并强调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必须有分析有批判的学,不能盲目的学,不能一切照搬照抄,机械的搬运,这些观点是毛泽东为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长期思考的过程、理论成果及经验总结,力图通过“双百”和“两用”方针的贯彻,增强人们的思想政治修养,以期抵制对社会主义建设造成干扰的落后思想和腐朽文化。毛泽东主张,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对待舶来的西方文化要辩证的吸收,通过“双百”和“两用”的方针和方法,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以引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向。

(四)关于意识形态的斗争问题

毛泽东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阶级斗争十分重视,他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阶级斗争还是长期的、曲折的,有时还是很激烈的。”关于意识形态斗争问题毛泽东创造性的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意识形态斗争,一类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斗争,毛泽东指出这类斗争具有长期性,必须用专政的方法来解决,即必须破除打到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否则就无法建立和维护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另一类是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内部的斗争即党内思想斗争,毛泽东指出党内思想斗争不能用简单的专政方法来对待,毛泽东对比提出了要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和他后来概况“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来解决,即必须遵循意识形态活动的基本规律,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细致的批判,进行说服教育工作,弄清思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新的基础上达到进一步团结的目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带来浓重的阶级斗争,毛泽东在意识形态建设中重视阶级斗争是智慧之举,因为时至今日“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依然存在,着重强调意识形态斗争地位,对于建立一个和平中国是重中之重。

二、毛泽东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以其武装教育全党人民,排除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杂音,噪音的干扰,实现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国家的长治久安,可见毛泽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思想保障和基本经验。

(二)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在抗战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中国革命和中国新文化都不能离开党的领导,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毛泽东意识形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革命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毛泽东总结我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中指出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新的时代条件下,经济建设高度发展,不可避免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与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的关系,实现和谐有序发展。

(三)不断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毛泽东极为重视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建设问题,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各种社会矛盾问题交织叠加,意识形态领域必然会成为各种冲突的主战场,因此,要加强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能力,深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实现人民群众对党领导意识形态工作能力的信服。

猜你喜欢

斗争马克思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强迫症患者的孤独斗争
革命者的斗争精神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以斗争精神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正当防卫正当斗争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