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

2018-12-07沈燕

文教资料 2018年29期
关键词:高职课程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

沈燕

摘 要: 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目标是向社會输出复合型、实用型、创新型的专门人才。知识经济时代下,人力资源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及市场竞争的主要方向,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及需求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正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旨在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现代学徒制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本文主要对现代学徒制及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高职课程 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的进步,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入。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我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新时期,高职教育面临更严格的要求与更严峻的挑战,为取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加快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使其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1.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有别于传统学徒制,其是在学徒培养序列、学校培养序列两个人才培养序列深度合作的前提下建立的。学徒培养序列包括四个层次,即获得精湛技术的学徒培养、促进社会青年劳动者就业的学徒培养、民间学徒制及实现技术创新的学徒培养,其中,民间学徒制主要存在于微型经济体之中;学校培养序列包括三个层次,即中等职业教育、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及专科高职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学徒培养序列、学校培养序列两个人才培养序列可以相互重叠的地方,才属于现代学徒制的范畴,而其他部分学徒制并非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内容,因此不属于现代学徒制。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是完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重构企业师徒关系。

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生产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需要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社会力量的深入介入,因此,教学改革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由之路。现代学徒制是一种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的教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在高职教学改革中有机结合现代学徒制与传统一贯制培养模式,便可以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近年来,现代学徒制已经在我国诸多高职院校中得到了应用,实践证实其应用效果良好。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构建现代学徒制可以解决三个问题,首先,能够培养技术精湛的技术型人才及技能优越的技能型人才;其次,有利于解决社会青年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最后,通过师徒关系,不仅可以传承技术,经过长期经验的累积,还有利于技术创新[1]。

相比较于本科教育,我国高职教育在内涵建设方面仍有一定的不足。就高职教育现阶段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存在三高三低的问题,也就是学生技术、岗位技能比较强、就业率比较高,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综合能力要素方面较差,阻碍学生职业潜能的挖掘与职业能力的成长。高职教育这种三高三低的现象直接导致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低认可度、地评价,影响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2]。高职教育正处于内涵发展的重要时期,高职院校要积极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从而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

3.1胡格教学模式

胡格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课堂教学生态重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是适合我国当今国情的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本土化教学模式。胡格教学模式强调递进式地完成项目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围绕完成该项目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理论原理、操作技能、职业素养、团队协作能力等的讲解与传授。胡格教学模式赋予现代学徒制更丰富的内涵及更广阔的实践空间。传统教学模式下,一个学年中,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还要接受专业基础课程及公共基础课程,课程种类繁多、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兴趣不浓、整体教学效果不高。而胡格教学模式下的现代学徒制课堂摆脱了以往课堂上枯燥、死板的知识讲解,将项目任务当作载体,采取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师生有效合作的氛围下完成基础知识、操作技能、文化素养、团队协作的传授与传承,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实现师徒之间的职业教育过程。相比较于传统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下师徒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互相可以质疑、讨论也可以相互提问,在开放、和谐的环境中完成了课程教学,同时潜移默化地将团队协作、企业管理等非专业知识传授给了学生[3]。

3.2跨企业培训中心

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需要以具体的项目任务为载体,建立真实的教学平台,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教师/师傅完成对学生/徒弟的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项目教学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仅围绕一个案例讲授知识,所选取的案例缺乏联系性,难以构成一个真实的项目。基于此,有必要建立跨企业培训中心,集合政府、企业及学校三方力量,创建现代学徒制教学新模式。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建立,需要政府提供政策及场所支持、企业提供具体的项目及设备、学校提供教学资源与师资力量,结合政校企三方,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与现代学徒制结合起来,培养高技能、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学校精选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及企业实际参与项目运营、管理及实施的人才组成教学团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团队选取合适的企业项目当作任务,组织、实施教学内容,既要囊括项目所设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又要具备实际操作技巧的传授,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要求,还可以进行企业管理规范、企业文化的传承。项目具体实施时,参考LEARN理念对岗位任务进行过程化考核,使学生回顾项目涉及的知识点、相关问题及解决对策。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学团队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选取传授方法,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并根据考核结果调整操作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完善方案,最终使项目得到理想的实施效果[4]。

3.3竞赛训练营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指的是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企业、学校所举办的围绕相关专业及对应岗位要求的师生教学和技能竞赛活动,其对推动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根据竞赛项目的不同,由企业骨干教师、企业技术人员组成技能竞赛训练营,在日常训练中,在团队教练的指导下,围绕技能竞赛,结合企业实例,完成相关训练及竞赛。在教师/师傅的指导下,竞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达到竞赛要求,除了基础技能之外,还要考查学生的操作规范、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等非专业技能。在这个过程中,LEARN理念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通过对训练竞赛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回顾分析,明确优缺点,对训练环节进行优化设计,最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竞赛训练选拔方案。将优选出来的学生安排到企业具体项目中,亲身体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在师徒结对与教练一起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素质及技能的提高[5]。除此之外,参与国家级、省级赛事的时候,以往年的竞赛项目、竞赛样题为对象,竞赛训练营的教练、学生组织专项训练,师徒共同研究项目的要求,提出方案、讨论实施,并根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方法,针对其中的细节进行知识、技能讲解,注意强调竞赛中的时间管理、操作规范,使学生在学徒式的竞赛训练中得到知识的丰富、技能的提高。

综上所述,现代学徒制为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实现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应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建立胡格教学模式、跨企业培训中心、竞赛训练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

参考文献:

[1]胡进德,付晓军,胡华文.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4):34-37.

[2]程永高,赵鑫,陈宁.现代学徒制视角下的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5(03):12-15.

[3]宣雄智.高职水产养殖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3):72-75.

[4]叶兴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以《水处理系统运营》为例[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04):71-74.

[5]白剑波,薛茂权,徐伟.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07):30-31.

猜你喜欢

高职课程现代学徒制教学改革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改革途径分析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高职选修课《演讲与口才》训练策略与原则探析
慕课对于高职课程教育形态的创新与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