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武汉”发展前景展望

2018-12-07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速铁路高铁武汉

武汉是湖北省省会,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虽然湖北是全国教育大省,武汉又是华中地区的教育中心,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位列全国城市第三,共拥有86所大学,百万大学生,每年应届毕业生高达30万人,但是昔日每年的毕业生大部分却选择到了北上广深,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工作,人才“孔雀东南飞”的趋势日益加剧。而近年,面对着严峻的形势,武汉开始意识到人才和产业转型对一座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当下,得益于武汉的人才引进政策和高铁时代,昔日的老工业基地武汉迅速发展,传统优势产业被替代,过剩产能被压缩,新兴产业悄然升起,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1 武汉的历史发展背景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业、商业城市,也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清末及民国时期,武汉经济位居亚洲前列。新中国成立后,武钢、武重、武船、肉联等一大批企业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实力。上溯至上世纪80年代,受益于国家一批工业重点项目的落户,武汉地区生产总值一度为全国第四。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武钢身居武汉纳税第一强,甚至有句形象的比喻:“武钢一咳嗽,武汉就感冒。”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新世纪前一个十年后期开始的武汉新一轮发展,有包括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等诸多国家机会汇集,也遭逢包括全球产业转移、产业升级、国际金融危机等在内的诸多变故。而现在以互联网+为特征,新的产业革命在全球涌动,工业4.0、再工业化等国际风向扑面而来,武汉也把握住了城市发展的两个关键点:以功能升级为指向的城市建设管理和以经济实力为指向的工业倍增,搭乘时代的顺风车快速发展。

2 高速铁路对武汉的影响

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高速铁路作为一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交通出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每一次交通运输方式的革命性突破都会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空间演变,因为交通技术的发达水平极大程度地决定了我国交通出行,物流速度和列车速度的提升不仅带来时问的缩短,更加快了众多的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流通速度,让各地区人们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毫无疑问,高铁对于带动沿线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我国2016年新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未来十年我国铁路网建设将升级成“八横八纵”,十六条大通道连结贯通,其中武汉处于关键位置,其中有2条高铁大动脉穿过武汉,分别是京港高速铁路(北京一武汉一广州一深圳一香港)和沪汉蓉高速铁路(上海一南京一武汉一重庆一成都)。“十三五”期间,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武汉将在综合交通上继续下功夫,拓展通达深度与广度,推进武汉与武汉城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翼、珠三角、成渝等国内主要经济区的互联互通,以武汉为中心,分别形成1时交通圈、3小时交通圈(武广高铁)和5小时交通圈(京港高铁),架起武汉与国内绝大部分省市的快速交通网,进而推动武汉成为全国内陆地区交通等级最高、通达能力最强、辐射范围最广的城市。高铁的开通,大大增加了周围地区人们前往武汉的便捷性,更带来质的飞跃,对武汉本地的众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高铁对武汉城市生活的影响

高铁对生活的影响要体现在出行方式和休闲方式两个方面。在高铁之前,人们如果长距离出行一般会选择乘飞机,否则就要面对时间长且舒适度又相对较差的火车,而短距离出行人们一般会选择长途大巴或者普通绿皮车。高铁开通以后,由于其价格会比飞机便宜一些,乘车时间比普通火车更短,安全性比长途大巴更高,声音又安静,所以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在这样的局势下,一定会刺激公路等其它交通方式全面加强硬件建设,创造更好的交通环境,以避免高铁带来的巨大交通优势,即武汉的高铁建设某种意义上也促进了其它交通方式的更新升级。

4 高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武广高铁的开通为例,在高速铁路尚未修建成功时,珠三角经济圈缺乏庞大的经济发展腹地。而在武广高铁开通后,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广东的经济发展腹地能够真正向湖南、湖北等内陆地区延伸,获得当地巨大的土地资源、人才和市场支持,湖南、湖北也因此更加密切地融人泛珠三角,重新整合了粤湘鄂三省的经济,使得珠三角在和长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的竞争中获得了更多的优势。高速铁路的时空压缩作用淡化了城市的行政边界,将沿线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吸纳到一张交通网络中,使欠发达城市在空问位置上更加接近中心发达城市,而武广高铁架起了一条将实体经济最活跃的经济圈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导向高铁沿线省份的快速通道,从而形成了具有战略地位的“经济走廊”,使珠三角的产业向长江腹地转移,大大刺激了武汉的发展。

另外,高速铁路对沿线城市就业机会也会产生直接影响。大城市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小城市,一方面为留在大城市的产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资本密集型以及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能够在中小城市找到自己新的发展机遇。企业也希望通过高速铁路实现的产业转移来节省土地和劳动力成本,朝着区位优势明显的中心城市不断聚拢,形成规模集聚经济。广东近年提出了“腾笼换鸟”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产业升级的战略,武广高铁的开通拉近了两湖和珠三角的距离,为湖南、湖北带来千亿产业转移投资,沿线的粤北、湖南、湖北各市也纷纷建设新的工业园区。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武汉等内需市场越来越重要,在外需回升缓慢的情况下,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沿海企业,都把目光盯向了内陆市场。相关地区区域一体化趋势将进一步加快,这种综合效应势必催生新经济格局的形成。高速铁路带动了沿线产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

5 高铁对武汉产业的影响

5.1 制造业和建筑业

高铁的修建直接影响某些关联产业,高铁想运营,就要先造火车、建铁路和火车站,并完善相应的配套设施,这会大幅拉动建筑设计业、建筑业、钢铁业、机

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水泥制造业等产业的需求。武汉这座曾经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城市,装备制造业基础良好,人力资源和技术储备丰富,如今在对传统制造业转型提档升级的同时,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为代表的“新武汉造”也在崛起,武汉正全力打造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

5.2 物流运输业

高铁开通后,给航空运输业和中长途汽车客运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抢占了后两者的部分市场份额。以武广高铁为例,在高速铁路投入运营前,游客从广州出发前往武汉,即使乘坐最快的特快列车,也要耗时1O小时18分,而如果选择乘坐飞机,最快则只需1小时15分。当然,如果考虑机场往往建于偏远郊区、乘客需提前到达办理登机手续、航班延误等耗时因素,乘坐飞机也会有很多不方便,而客运的安全性又相对较低,所以高铁一开通,航班和客运客流量锐减。为了拉拢客户,只能和高铁打起价格战,这似乎让旅客坐收渔翁之利。值得一提的是,高铁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占用土地少,运输效率明显高出公路和航空,符合当下中国发展低碳环保绿色经济的战略目标。

5.3 旅游业及相关的餐饮服务业

交通运输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高铁的开通势必会给沿线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一日游”、“康乐游”、“休闲游”等新兴旅游方式得到了发展。武汉历史名胜众多,高速铁路开通后,武汉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收入呈现“井喷式”增长,酒店人住率也明显提高。同时,旅游企业在扩大自身消费市场的同时将会带动下游旅游消费市场的发展,如大型旅游目的地的开发需要综合的服务设施相匹配,旅馆、饭店、商场、银行等应运而生,与旅游企业相配合形成综合性服务产业链。武汉是我国东西地区的交汇点,由于地理位置上独特的优势,它的菜式融合了多个地区的特色,形成了多个菜系汇集的局面。交通的便捷也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品尝美食,使得武汉繁荣的饮食文化得以传播,让高铁为餐饮业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众多的客流量也会加快高速铁路的建设脚步,促进地区交通业的发展。

5.4 房地产业

“铁轨一响,黄金万两”,高铁会加速人口流动、拉动就业和经济增长,高铁布站的城市将吸引周边城市人口,有人就有市场,人口增加是推动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升温的根本因素。进入高铁时代,通过高铁对人口流动、聚集能力的增强,将进一步带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特别是从沿线城市提升为节点城市,因人流涌动和物流业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带来房地产价值的提升。高铁的开通还使得两地间通勤效率提高,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部分武汉周边地区的人开始在武汉买房,之前在沿海地区工作的武汉人回流,在武汉购房落叶归根;交通设施的便利给武汉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良好预期,浙江炒房团等房地产投机者涌人武汉,极大地增加了房地产业的需求,这些都推动了武汉房地产业的发展。

6 人才引进政策对武汉的影响

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资源,尤其是人才这种高级劳动力资源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之一,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利用人才,是提升区域影响力、促进区域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2017年10月11日晚武汉发布了留汉大学毕业生落户、住房和收入的新政,其中包括凭毕业证就可落户、购房租房可“打八折”、最低年薪指导标准出台……为了在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中赢得先机,武汉市今年提出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全面放开大学生落户门槛,每年提供1万个以上基层社会服务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此后,武汉进一步完善细化了留汉大学生落户、住房、收入政策,优化了人口结构,意在实现留汉大学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为全国探索“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培养和引进人才是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主要内容。人才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个部分,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与地方政府的整体政策结合在一起。武汉政府利用政策导向,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适合当地的人才政策。武汉市在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中向海内外的英才发出了邀约,在公布的首批60人名单中,59位为产业创新人才,一位是知名创业投资人。他们多数具有博士学位或海外工作经历,掌握国内外领先的核心技术,部分技术成果填补行业空白。2015年,武汉确认了三大重点产业领域: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在此后的第8个月,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出炉,27次提到了武汉,涉及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多个产业布局,与前述产业布局多有一致,大量的引进人才让武汉迸发出创新创业活力。武汉把握住了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带来的瞬息万变的机遇变革,重新对产业根基进行了改造,酝酿出更多的新兴产业,这座城市正逐渐蜕变成新时代的创新之城,重新焕发昔日的活力。

[1]钟燕.高速铁路对武汉的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113—114.

[2]林晓言.高速铁路与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3]张金霞.论“高铁时代”对武汉旅游业的影响[J].企业导报.2010(6).

[4]于涛.武汉:国内唯一能实现制造产业升级换代的城市[J].长江日报.2016(5).

[5]黄爱莲.高速铁路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武广高铁为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47~49.

猜你喜欢

高速铁路高铁武汉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技术简述及应用
预制胶拼架桥法在高速铁路工程中的实践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高铁会飞吗
高速铁路机车车辆关键技术解析
高速铁路明确仅运行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