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发展的对策研究

2018-12-07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专利重点电池

全球性能源储量的减少及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下,世界各国汽车企业故极寻求产业升级,重点研发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的研发,同时这一举措均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世界各国政府均多次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并将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突破提升到国家战略级别,我国已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对象。

新能源汽车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电池技术作为其核心技术需要较高的科研创新投入,通过新能源汽车电池专利现状的探析,力图发现目前该领域的技术热点和空白点,有利于帮助相关科研人员明确研发投入重点,实现研发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提升汽车产业乃至我国的专利竞争优势,加强专利战略布署。

1 増大科研投入,形成优势技术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正处于成长期,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与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与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也有所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也已从产品引入期进入成长发展期。在“十三五”规划中,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将电池能量密度、温控技术等作为突破重点。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是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共性问题,结合前文对200 6-2015年新能源汽车电池专利数据的分析以及专利文献涉及的具体技术内容也发现对电池供电技术、电储能系统、电容量以及电池温控技术是专利技术申请的重点,这也将成为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应该抓住此技术成长期,把握并追踪前文提出的该领域重点技术,尤其是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高低温适应性等技术的研究动态,避免盲目投入,同时政府应加强推动与扶持力度,行业加大科研投入,力争早日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形成优势技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

2 提升企业实力,加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发展大致要经过依赖外购--合作开发--自主研发的过程,不能长期依赖外购或者仅将产销量作为追求目标,而应将重点放在电池技术研发上。目前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研发已经开始起步,并取得一定成果,但并未能完全进行电池技术自主研发,在此阶段应该认清自身实力,加强与行业内龙头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学习,进一步探索联合研发模式,

对引进技术要能消化吸收,加强学习与再创新能力,潜心研究新能源汽车电池当前技术重点并保持持续研发,不断积累,以创新能力和基础能力为企业发展重点,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制造当中去,如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无人驾驶等,从而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培育企业竞争新优势,进而加强国际竞争力。同时,对已申请专利保护的、但研发中所需的电池专利技术进行实时追踪,可以采取利用失效专利或收购的方法增强自身专利实力。

3 加快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从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专利申请中产生的合作关系来看,还是存在着政府、企业、髙校、科研机构之间多层面的专利合作,只是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有限,使大量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相关技术与专业人才相对孤立起来。在“十三五”规划中已明确提出要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产需对接,支持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与联合攻关,系统解决产业内关键问题。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领域的由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髙校与科研机构为辅的协同创新态势正在形成,可以很好地与企业形成互补之势。政府相关部门应注重统一协调,加快推动此类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与完善,形成高效的科研开发体系,借以解决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研发过程中绝大多研发主体规模偏小以致研发能力不足、研发力度不够以及大量重复技术研究等问题,通过强强联合,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4 注重专利保护,建立企业专利预警机制

目前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正处于技术成长期,行业内技术竞争非常激烈,做好专利保护以及建立专利预警机制十分必要。

企业在进行技术研发之前应全面、仔细地分析领域内相关专利数据,重点关注自己将要涉及到的技术领域,注意其他研发主体专利申请的密集区域,一方面可以发现技术机会,若能对核心专利技术形成包围之势,则能形成独有的技术优势与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积极规避可能会产生侵权问题的专利,在技术开发过程中做好技术路线设计。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并未重视专利分析,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隐患,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国际市场的开拓,牵制企业国际竞争力,如前文所述的磷酸铁锂材料专利问题。

同时企业对自身已经拥有的专利应进行持续性、拓展性研发,并实施网状保护战略,围绕其申请专利申请周边专利,保护现有技术尤其是核心专利不受行业内竞争对手威胁,巩固技术优势与专利实力。同时应建立行业专利数据库,及时跟踪国际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发展变化并进行相应分析,预警专利陷阱,进行专利保护。

对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研发涉及的核心技术若已被其他研究主体申请专利,可以以收购该专利或获得专利许可的方式,从而进行深入研发。同时我国企业还应积极与国外公司寻求合作与共同开发研究机会,学习其先进技术,共享专利成果。

[1]仁述,杨沿平,谢林明,陈志林,陈元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对有色金属资源需求预测[J].资源与产业,2015.

[2]佩佩,万鑫铭,吴胜男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专利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猜你喜欢

专利重点电池
电池很冤
“一粒盐电池”
有用的电池
电池取火
重点推荐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重点报道
重点报道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