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解人才瓶颈 加快辽宁振兴发展

2018-12-07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辽宁人才

1 辽宁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1.1 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

截至2015年底,我省人才总量为528万人,人才密度为1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才总量保持平稳增长,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是主要增长源,社会工作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增长呈跃升态势。

1.2 人才结构布局趋优,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配度较好

人才行业分布与行业产值占比基本匹配,重点产业聚集度高,数控机床,发电和输变电装备、石化和冶金装备等优势产业人才集群化态势明显。2013年 《中国区域人才竞争力》蓝皮书中,辽宁人才结构竞争力全国排名第5位,2014年《中国人才集聚报告》中我省人才综合集聚度、人才资本结构集聚度、人才效用集聚度分列全国第9位、第4位和第6位,人才能级结构日趋合理。以技能人才为例,2012年我省职业技能鉴定获取高级、中级、初级证书人数之比为1.3:4.1:4.6,比2007年的0.9:4.0:5.1更为优化。

1.3 人才效能大幅提升,创新驱动发展优势凸显

重大人才工程建设进展良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初具规模。2008-2013年,我省新增“两院”院士7名、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0名、省“百千万工程”百层次人选1279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52名。引进人才中,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占比达到18%。领军人才聚集效应明显扩大,人才的辐射与承载功能不断强化。人才创新活力强劲,创新贡献力影响力明显提高。

2 辽宁人才队伍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人才总量增长趋缓,短缺问题日益紧迫

人才储备不足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后劲,特别是我省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龄化程度位列全国第一,如何扩大人才资源增量、並活人才资源存量,是当前人才队伍建设中最为紧迫的问题。

2.2 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人才创新活力有待激发

据调查,目前我省企业高级人才需求与现有数量之比约为1.8:1;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密切相关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高级管理人才和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尤为紧缺。

2.3 人才结构局部失衡,人才配置布局亟需优化

人才结构失衡体现为四个“不均”:一是区域分布不均。自然条件优越、城市化水平高和工业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人才集聚较多。二是行业分布不均。超过七成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不足三成。三是能级结构不均。如现有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结构重心较低,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3.1%,能级结构呈典型的“金字塔式”。四是年龄分布不均。55岁以上、36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才比重偏高,年龄结构出现“凹形”断层。

2.4 人才流失有加速态势,人才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虽然从数量上看我省属于人才净流入,但依然面临着“紧缺人才找不来、重要人才留不住”的困境。一是流失人才呈高学历、高职称、高新技术产业“三高”特征。二是人才流失速度呈递增趋势,国有企业尤为明显。三是人才流失方向和流失渠道呈扩张化、多元化趋势。主要以通过市场双向选择调走、辞职调离、本省生源不回本省就业为主。

2.5 人才政策的系统性不足,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尚需加强

一是与先进地区相比政策竞争优势并不明显。二是柔性人才政策乏力。三是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存在“碎片化”问题,相关部门投入分散,难以形成合力。

3 新时代下辽宁破解人才队伍建设难题的对策建议

人才优势决定着竞争优势和发展态势,新时代下辽宁要加快振兴步伐,应积极应对、着力破解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难题,实现从“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的跨越。

3.1 围绕产业链匹配人才链,以需定引、产才融合

我省应充分利用产业集聚的发展优势,突出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以项目需求为导向,以主导产业集群汇聚高端人才,突出“引以致用”。 在产业链上招才引智,重点对接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紧缺型产业人才、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实施人才和项目双向选择,提高引才的适配度和对接的成功率。

3.2 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拓宽视野、强化激励

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构筑高层次人才高地。一是继续探索人才引进方式改革。二是转变人才引进思路。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四是强化精神激励。

3.3 完善产学研全面合作机制,激发活力、创造动力

应探索有效方式推动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动,为创新创业人才的科研成果转化、资本运作、新产品生产销售等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

3.4 创新人才共享机制,合理布局、一体开发

一是强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念,大力实施柔性引才引智战略。二是加大人才区域调控力度,弥合人才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建议在条件成熟时成立辽宁人才配置指导中心,在宏观上把握人才的合理配置,推动人才向辽西北等落后地区合理流动,使其最大限度地接受沈阳、大连等智力资源相对丰富城市的人才辐射。

3.5 推进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强化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一是加快建设开放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二是积极培育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三是建立覆盖面广、时效性强的人才信息平台。同时,引导企业建立人才引进目录动态修订和定期发布机制。

[1]伊焕斌.实施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辽宁振兴发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新型实用人才[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2).

[2]张军涛,王新娜.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辽宁人才
人才云
辽宁之光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辽宁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