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论下雄安新区生态建设的有效路径

2018-12-07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白洋淀海绵新区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全国多地遭遇强暴雨袭击,排水问题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新瓶颈:2011年,“到武汉看海”一时间成为网络流行词;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夺去了77位市民的生命……接连的暴雨袭击,使很多城市发生内涝,开启了“看海模式”。

河北雄安新区自设立以来,一直是各行各界关注的焦点。2017年4月1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了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设立雄安新区,这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有7大重任,居于前位的便是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和生态城市。然而在2016年7月,连续强降雨导致保定市区出现城市内涝,不但交通受阻,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白洋淀多次出现的缺水危机、水体污染问题也成为其直面的“严考”之一。因此,如何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打造海绵示范体、建设成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成为雄安新区未来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 雄安新区生态环境调研状况

雄安新区紧依“华北之肾”白洋淀设立,具备了天然的生态屏障。可以说,借助白洋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建设绿色生态城市,将城市发展与生态维护相结合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近年来白洋淀水位不断下降,1996年以来,白洋淀已经实施生态补水32次。最近一次是2017年4月,补水量约3300万立方米。加之周边工农业及生活用水的需要,白洋淀水质问题也不容乐观,区内死鱼事件、水体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困扰。

本文基于安新白洋淀地区的实地调查,采用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两种方法搜集信息,总结并归纳出调研村庄的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多出但未落实处

近年来,关于白洋淀水环境整治的政策法规频繁出台,特别是雄安新区设立以来,作为新区的“肺”,政府更是加大对白洋淀的生态治理力度。然而,仍然存在不合格的环境项目、污染物违规处理等现象。调研发现,有70%左右的人认为当地对生态保护政策落实的效果为一般、有限以及无效,体现了有关部门并未将生态环保政策落到实处,仅流于表象,同时缺乏对于民众的政策传达与普及。

2.2 生态治理有成效却细节缺失

雄安新区整体上发展建设较快,生态治理与维护也有明显成绩,但细节仍有缺失。当地政府在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及养殖业等方面下大力度进行村庄整治,然而调研发现,走访的村庄中仍有不少村庄存在道路积水、垃圾乱堆放等现象。另外,在对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调查中,发现近90%是通过泼到院里、地里或排水沟排到屋外的方式处理生活污水,仅少数人选择通过下水道收集统一净化污水。

2.3 生态维护不协调,差距明显

白洋淀生态维护总体上呈现出南优北劣,即景区环境好非景区环境差的态势,且差距明显。景区内设施完善、空气清新宜居,而一些非景观地区则绿色植被较少,植被覆盖率低,空气易受周边工厂污染,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困扰。说明当地部门仅仅强调对景观地区的环境管理,而忽略雄安新区内三县交界处及各县内非景观地区的环境管理,体现了生态建设与维护的不协调。

3 雄安新区生态建设的路径探索

“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交融的生态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提出的“生态任务”,未来的雄安新区定位于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将会成为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样本。总的来说,雄安建设生态新城区,要保证“宏观—中观—微观”各个层面的承接与配合、坚持“法治—协调—细节”的关键策略。

3.1 宏观层面,运用法治思维

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人口也会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为了防止城市盲目扩展带来的弹性生态网络的缺失,运用法治思维分析其水生态安全格局、建设区域生态基础设施显得尤为重要。第一,要依法进行规划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立白洋淀自身的防洪系统,使雄安新区免受洪水侵袭。第二,要依法建立水源保护系统,根据保定市水源保护办法及地下水资源补给能力分析,确定水源保护安全格局。第三,要加强规划、人口控制、土地和住房、安全生产、绿色发展、智慧城市的法制建设,这是新区生态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3.2 中观层面,协调平衡发展

基于宏观层面白洋淀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构建,雄安新区的河道、坑塘等也要参与防洪系统与水源保护系统的构建。进行海绵城市规划时要充分利用白洋淀这一天然的湿地生态系统,利用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在自给自足、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维持水、净化水。同时,在进行城市开发时,可以将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绿色化和智慧化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适当增加和开发河道,提高土地价值,增进城市活力,促进各区域平衡发展。

3.3 微观层面,规划落实到细节

从微观层面来讲,海绵城市的建设规划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水单元建设,比如公园、小区等等。借鉴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案例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在雄安新区划定以白洋淀为中心的“绿色海绵综合体”,维护白洋淀的湿地生态系统,整合技术,进行土壤净化和生物净化,补充地下水,实现水量平衡、雨污净化、文化休憩空间建设与规划。

[1]刘月月,俞孔坚.海绵城市的先行者[N].中国建设报,2016-05-25(5).

[2]俞孔坚,李迪华,袁弘等.“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39(6).

[3]包存宽.雄安新区应打造生态文明实验区[N].中国环境报,20 17-04-27(5).

猜你喜欢

白洋淀海绵新区
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座谈会召开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月 亮
白洋淀人家
开放缔造活力新区
海绵是植物吗?
白洋淀深冬挖藕人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