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常态的企业民间融资风险研究

2018-12-06邓红征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风险研究新常态

摘 要: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是产能过剩与资源配置不合理,这些问题都将为企业民间融资带来风险。本文将对其中较为突出的风险进行详细研究,并提炼出各类型风险的产生逻辑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同时也将针对这部分风险提出应对措施,以帮助企业合理规划自身的融资路径。

关键词:新常态;企业民间融资;风险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2012年)规划项目:江西民间融资风险防范的研究,课题编号:12JL03,项目负责人:邓红征

引言:

企业是社会生产的组织形式,其运营逻辑是将资金转化为各类资源,并通过技术加工将各类资源转化为产品(服务),因此获得资金是其维持经营的关键因素。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将以更高的成本获得低于以往的收益,其资金压力不断扩大。同时在新常态阶段,商业银行将面临流动性收紧的压力,民间平台将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而在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开展民间融资也将面对诸多风险,对其进行研究将有助于自身的发展。

一、 新常态的诱因与影响

产能过剩与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引发新常态的主要原因。工业革命后,人类的工业产能大幅提高,过剩产品无法消耗成为了引发经济危机的主要因素。2008年后,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我国推出了4万亿基础建设资金,并通过地方债务平台,引导超过100万亿的资本进入到基础建设领域,并为该行业构建了庞大的产能。但近年来,基础建设已趋于饱和,加之基建项目的回报率较低,因此该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愈发凸显。基建项目占用了大量资金,这一领域发生产能过剩的问题,必将使社会资源形成极大浪费,内需消费难以拉动,企业盈利愈发困难。同时基建行业出现问题必将提升金融风险,而主推研发的高风险企业,也难以获得发展所需的资源。

二、 新常态背景下企业民间融资的主要风险

(一) 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

2008年后,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国央行纷纷采取低利率政策,我国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长期维持在3%左右。但低利率无法长期维持,受到美元加息等因素的影响,各国利率都将稳步提升。利率变化将为企业民间融资带来不确定风险。首先,利率变化将使企业的融资成本不断提高。当前我国民间信贷的最低利率约为8%,但随着利率的整体上调,这一数字将持续上升。笔者认为,受到P2P违约事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企业民间融资的行业利率将在短期内升到12%以上。利率上升必将增大企业的融资成本。

其次,是投资违约事件将不断增多。当前我国企业的民间融资往往会采用固定利率,但随着利率的整体上浮,部分投资人会与企业重新协商利率标准甚至违约。再有,企业的融资环境将进一步恶化。小额信贷是企业开展民间融资的主要渠道,但多数的小额信贷企业并不具备雄厚的资本,其运营模式是利用信用卡或第三方融资平台获得信贷,并以更高的利率转借给其他企业。但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的偿还能力将大幅降低,小额信贷的周转资金将更加紧张,因此其催收贷款的力度也将加强。

(二) 汇率压力下的融资风险

我国是国际贸易的顺差国,货币贬值必将引发国际市场的反弹。但当前我国的M2已经达到177万亿元,约为美元的2倍,也是欧元、美元、日元的总和,货币超发的问题将使人民币面临严重的贬值压力。无论使用何种方式解决汇率问題,都将对企业的融资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例如,我国放任汇率贬值,必将引发贸易争端,同时多数企业的固定资产都将大幅降低,以至其无法维持信贷规模,并引发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若通过回收流动性的方式维持汇率,企业的融资成本必将大幅攀升,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甚至更强。而若维持现状则需耗费大量的外汇储备,外汇占款将持续减少,人民币信用将面临考验。在这一环境下,国内极易出现美元“黑市”,并引发物资炒作。这样的现象将占用市场中的闲置资本,民间融资利率也将大幅攀升。在新常态背景下多数企业的利润将无法支付对应的成本,融资不足的问题将愈发凸显。

(三) 民间融资的法律风险

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的融资渠道不断收窄,民间融资的法律纠纷也将不断增多。我国的民间融资与宏观政策紧密相关,而国有商业银行是资金的上游来源。在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债务违约事件频频爆发,出于资产安全以及管理成本的考虑,商业银行大幅提升了信贷标准,民营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不断加大。针对企业融资的需求,并兼顾银行的管理成本。我国于2005年推出第三方信贷平台,该平台可向银行申请低利率贷款,并依据信贷等级将资金投入到不同的渠道中。

其中信贷等级较低的企业可通过小额信贷公司获得高息贷款。规模较大其具有炒作概念的企业,可通过融资平台集中各类资本(其中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投放的各类信贷)。而条件较差的企业则需利用民间手段扩大融资。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的偿还能力不断减弱,回收流动性将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方向。受此影响,机构投资将大幅收窄,小额贷款以及平台融资等模式的效果将不断减弱。而利用民间手段开展融资的方法将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但这样的方式极易与非法集资向混淆,掌握不好其中的界限,必将使自身承担法律风险。

(四) 融资平台带来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融资平台已经逐渐成为企业开展民间融资的主要渠道。但近段时期接连发生的P2P平台违约事件,将融资平台所存在的问题暴露无疑,在新常态背景下,投资平台将逐渐进入到深度调整期,并为企业带来连带风险。当前的融资平台,主要分为债务性融资与权益性融资,这两种模式的区别主要存在于融资端口,其运营模式的基本逻辑较为接近。融资平台通常是以互联网为场景,并通过信息发布将散存于社会的资源与企业需求相对接。通过与生产环节的对接,零散的资本可获得高于银行信贷的收益。这一模式中,企业的盈利能力是维持其运作的基本条件。

但在新常态背景下,企业收益大幅降低,高回报的投资项目难以寻找。在这一环境下,部分融资平台利用信息优势进行项目炒作,甚至开展违法违规的融资活动。例如,某融资平台主营权益性融资,但由于融资成本较高,优质的企业与项目并不愿在该平台中开展融资。因此该平台通过虚报财务报表的方式,营造出多项投资项目,并利用庞氏骗局的手法维持高额返利。当资金获得一定积累的情况时,该平台推荐的项目却因各类问题出现违约,担保企业也无法履行承诺。而利用该平台融资的正规企业也将面临司法调查、资信下降、投资人违约、资金链断裂等风险。

(五) 偿还能力下降带来的风险

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经营将面临诸多挑战,其偿还能力也将出现波动甚至不断下降。例如,某企业在新常态前的年利润约为100万元,加之通货膨胀预期,其利用民间融资借款200万元,利息10%,60期还清,并购置价值300万元的厂房。参考以往的盈利能力,该企业将在这5年中获得不低于500万元的利润,在付清本息共300万元的借款后,其仍可获得不低于200万元的利润,并享受固定资产升值带来的收益。但新常态后,该企业的年利润下降到60—70万元,其资金风险不断加剧。

同时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的固定资产也将不断下降。依据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固定资产是生产资料的组成部分,其价值理应由供需决定。新常态阶段,企业产能不断萎缩,其对于固定资产的需求相应下降。同时由于固定资产的产出能力不断降低,金融机构也将下调此类资产的公允价值。仍以这一企业为例,其投资三百万元购置的固定资产将出现贬值,企业无法利用其获得符合预期的融资。

三、 应对民间融资风险的具体措施

(一) 与投资人签订远期利率协议

针对利率变化引发的风险,企业可通过远期利率协议进行规避。企业在开展债务性融资的过程中,可与投资人就合作周期内的利率调整进行协商,并约定利率变化的浮动范围。例如,该企业与投资人达成100万元的信贷协议,并约定了9%的基础利率。同时为了应对利率变化为双方带来的风险,经协商双方进一步确认了30%的利率浮动范围。当隔夜拆解利率出现浮动时,当期利率也将随之调整,当隔夜拆解利率的浮动范围超过30%时,双方仍以30%为上限,并支付对应的利息。

(二) 通过套期保值规避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将对民间融资的整体环境产生影响,企业的资产价值也将出现剧烈波动。针对这一风险,企业可采用套期保值防范相关风险。例如,某外贸企业通过民间渠道获得670万元的融资,依据当期汇率其约等于100万美元等价货币。为避免国内实际汇率贬值,企业可在获得670万元借款后,利用个人与企业的外汇额度兑换50万美元的资金,以降低汇率风险。

(三) 企业融资与非法集资的差异

企业融资与非法集资的主要区别是项目的盈利性以及集资规模。通常情况下,企业融资主要是服务于发展需要,并可通过项目实施获得收益,而集资更倾向于资本炒作。同时企业融资通常会设置资金上限,并将投资人控制在50人以内。而非法集资的规模往往超过200人,并且不设置资金上限。稳妥起見,企业在开展融资前应首先到有关部门备案。

(四) 合理选择融资平台

融资平台出现问题,必将对该平台内的企业带来重大影响。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当在融资前审慎选择平台。在具体的操作中,其首先应对该平台内的融资企业进行考察,以避免连带风险。其次,融资企业应对该平台的背景进行分析。优质的融资平台通常由多家优质股东共同经营,这也加强该平台的风险抵抗能力。最后便是对其股东的诚信度调查。

(五) 控制企业融资规模

新常态背景下,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巨额债务将使自身面临较高的风险。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应当为自身的融资规模设置上限,并依据当年的实际利润作出调整,例如,某企业上年度利润为300万元,当年第一季度利润约为70万元,考虑到季节因素的影响,该企业的预估利润可设置在250—300万元之间。以此为依据,其当年的负债额不应超过150万元。针对超出的部分,可依靠私募股权进行筹措。

四、结束语:

新常态背景下,企业民间融资风险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其一是利率变化引发的风险,其将造成融资成本剧烈波动。其二是汇率压力引发的风险,其会对融资环境以及资产价值造成影响。其三是企业在民间融资时的法律风险。其四是融资平台引发的连带风险。其五是由自身偿还能力下降引发的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方大林,李炜. 新常态下温州民间融资风险防范及监管策略研究[J]. 浙江金融,2015(09):63-67.

[2]葛永波,曹婷婷,陈磊. 农商行小微贷款风险评估及其预警——基于经济新常态背景的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17(09):105-115.

[3]刘建国. 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基于洛阳中小企业的调研分析[J]. 商业经济,2016(01):90-93+142.

作者简介:

邓红征 (1972.8),男 汉族 江西安义人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农业推广硕士,副教授,从事义务教育、县域经济研究

第二作者:万子章(南昌市桃花学校 江西南昌 330025) 万子章(1977.1),女 汉族 江西南昌县人 南昌市桃花学校 硕士,中学教师,从事义务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风险研究新常态
我国国际金融市场贸易的发展研究
互联网金融P2P网贷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