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考试“优师计划”阶段性成果展示——2016-2018年全国卷Ⅲ真题规律分析报告

2018-12-06

教学考试(高考化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方程式题型考查

高考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信息呈现方式

表1

从2017年高考开始,化学试题分为7道选择题,3道必做非选择题和 2道选做(二选一),高考化学试题全部加在一起共12道。通过上表统计,全国Ⅲ卷以图表、模型和信息方程式为信息的试题2016年有6道、2017年有8道、2018年有7道,题数过半,分值也过半,有的一个题中同时有工业原理图、坐标图、信息方程式的存在,见2017年的27题,类似这样一题多信息的高考题在每年均有出现。

必修模块

纵向考情一览表

表2

[备注:由于化学实验与化学计算较为特殊不在统计范围,详见(三)典型题型]

规律总结

纵观全国卷Ⅲ理综化学试题以新课标和《考试大纲》为本,考查了考生对化学学科特点和基本研究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全面考查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更注重考生的实验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试题情境新颖,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区分度良好。

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情境新颖,特别是非选择题部分,所给物质比较陌生,但纵向分析后发现考查知识的落点较为固定,比如卷Ⅲ选择题部分常考知识点有:STSE(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和传统文化、有机化学基础、元素周期律(表)、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关于NA的计算、电化学工作原理、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图象问题及基础实验操作、评价等(表3分析)。在非选择必做题中26题、27题主要以元素及其化合物为基础考查相关知识。其中26题主要为物质制备或含量测定的综合实验题。27题为联系生产实际的工业流程题。28题往往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考查题。在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考查题中又常常分为电化学、热化学、电解质溶液这几个考点。

学习策略

上述提到的考点,都是考试的热点,基础性较强,学生在平时复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突出复习重点

今后的化学复习要注重基础,突出教材。认真阅读、梳理教材,挖掘教材中实验和习题的可变因素,进行深入的理解、应用,夯实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题型。要注重化学主干知识,突出复习重点。

高考要求的化学主干知识大体上有如下内容,如: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分子结构、晶体类型;热化学方程式;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卤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碱金属;镁铝铁;同分异构;烃及其衍生物;糖类、蛋白质、油脂;有机合成材料;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化学式和结构式计算;物质的检验、分离、推断、提纯;化学实验综合等。

(2)注重化学复习方法,复习要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体系。要用结构─位置─性质、原理─装置─操作─现象─结论─分析─评价、类比逻辑推理、实验探究等方法,训练学生细心审题、深刻理解题意也是我们今后化学教学中要重点加强的内容。

(3)试题看似容易,实则容易丢分。STSE特点有:

①题材新颖,取材广泛,信息量大,综合性强。全面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②题给的信息往往是书本外的知识,联系社会、科学和技术,构思别致,呈现探究性。要求学生经过短时间的临场阅读和自学,综合分析,类比推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解决化学问题。

STSE解题技巧:

把化学知识同科技信息、能源问题、生活常识、生产实际和环境保护灵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选修模块

纵向考情一览表

表3

(备注:物质结构下的模块具体内容可参考《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下的内容可参考《选修5》;分值所占比例按选做题15分计算)

规律总结

选考部分2016年卷Ⅲ还是三选一,2017年开始就只是二选一了。

“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题型相对固定,其中试题(1)、(2)考查原子结构性质,(3)、(4)考查分子结构性质,(5)考查晶体结构性质,但题型新颖,选材广泛。

“有机基础”的题干设计基本都是物质的框图推导,从分值比例可看出重点考查的是运用反应机理进行物质的合成,然后是物质结构性质,对物质命名、反应类型判断、物质结构的判断等。认识有机物的基础知识也有所考查,且试题梯度安排得当,既让大多数考生得到基础分,也有一定的选拔功能。

学习策略

(1)学生在复习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内容时应建立“三条主线”(三个专题)的基本知识体系:

①原子结构——构造原理(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价电子轨道示意图)——元素性质(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原子第一电离能、电负性周期性变化规律)

②分子结构——共价键(包括极性键、非极性键、配位键、σ键和π键)——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分子立体结构(等电子体、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的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范德华力)——分子的稳定性、熔沸点、溶解性、酸性的大小判断)

③晶体结构——晶体微粒(晶胞)——典型晶体(金刚石、石墨的原子晶体、冰、CO2的分子晶体、NaCl、CsCl、CaF2的离子晶体、钾、镁、铜、简单立方的金属晶体)结构——微粒间作用——晶体性质(硬度、熔点、导电性)

(2)复习形式采用“专题”+“综合练习”的模式。不建议采用讲新课时的模式——讲到哪练到哪儿,而是采用高考的命题方式——大综合,全覆盖。也可以交叉采取以题(考点)带点(知识点讲解)的方式。这是由《选修3》教材的特点(知识点少,相对独立且发散性较弱,考点清晰)决定的。

(3)利用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数据图表、比喻等手段进行教学,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深化理解概念和灵活运用概念(解释事实)。

(4)精选典型例题、高考题,强化考点训练,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也可以按考点进行题型分解训练),必要时形成一些重要的结论、规律。

(5)本部分考试内容具有“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因此复习这部分知识要严格按照高考“考纲”的要求,做到“把握住考点(基础),能力适当拔高,内容适当拓展,强化热点,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以典型物质或晶体结构为载体,强化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提高复习效率。

学生在复习“有机化学基础”时应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要备考内容:背熟各种官能团的名称、结构简式、性质,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酯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及反应式的书写规律。掌握等效氢的判断,会用商余法求典型物质的分子式,简单的苯的同系物、芳香烃、卤代烃、羟基醛、烃的命名,带苯环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太复杂的放弃),高聚物的链节、聚合度、单体的判断。由题给信息(注意看小题干的信息),观察反应条件及分子式,结构简式或单体,用原子守恒推出物质,注意模仿已知物质的结构简式中侧链的连接位置。

(2)有机物的考查主要是围绕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常见的官能团:醇羟基、酚羟基、醛基、羧基、酯基、肽键、卤素原子等。这些官能团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转化要掌握好,这是解决有机化学题的基础。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时先要对比原料的结构和最终产物的结构,官能团发生什么改变,碳原子个数是否发生变化,再根据官能团的性质进行设计。同分异构体类型通常有: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等,有时还存在空间异构,要充分利用题目提供的信息来书写符合题意的同分异构体。物质的合成路线不同于反应过程,只需写出关键的物质及反应条件、使用的物质原料,然后进行逐步推断,从已知反应物到目标产物。此类题较全面的考查了考生对有机物的性质、物质的反应类型、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和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典型题型

1.化学实验题

表4 纵向考情一览表

(备注:分值所占比例以必做题85分计算)

规律总结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题的题型稳定,分值基本固定为20分,在必考的85分中所占的比例为23.5%。考试的题型是选择题1道,主要考查教材中的基础实验操作、仪器或简单评价等。在必做非选择部分的简答题中26题一般都设置为实验题,这道大题主要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基本考查的是知识查找、再现的能力,与教材主干知识联系紧密。第二部分旨在考查知识的迁移、信息的获取、分析,提炼新内容,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比如试题引入新的实验,考查实验原理、操作、设计、评价、解释等。

学习策略

学生复习实验题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常见的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化学试剂的使用等,这样才可以得心应手,作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

(2)明确实验基本操作方法、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实验题主要以化工流程或实验装置图为载体,以考查实验分析、探究、设计能力为主,同时涉及基本实验操作、基本实验方法、装置与仪器选择、误差分析等知识。命题的内容主要是物质制备、物质成分或性质探究、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溶液配制、滴定(中和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影响速率因素探究、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比较)等基本实验的重组、延伸、创新。

在复习实验题的过程中,学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易错点:

(1)用强酸滴定弱碱溶液时, 所选指示剂应该在酸性范围内变色,如果选酚酞, 则变色时酸碱并未完全中和,造成实验误差。一般来说,用已知浓度的强酸滴定未知浓度的弱碱溶液时如果选用酚酞为指示剂时会使得测量的结果偏低。同理,强碱滴定弱酸,因为滴定终点为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所以应该使用酚酞为指示剂。对于强酸强碱的滴定,两种指示剂都可以。

(2)在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或离子反应方程式时,要关注实验流程以及试题中的已知信息,准确提取主要反应物和主要生成物。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时,还要注意得失电子的守恒配平。如果为离子反应方程式还要注意溶液的电荷守恒,这里配平时一定要关注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最后才是元素守恒的配平。

2.化学计算题

表5 纵向考情一览表

(备注:分值所占比例以必做题85分计算)

规律总结

分析表格内容可知必做题的计算题的分值在逐年上升,由4分增加为11分,再到15分,涉及的题型也逐年增加。考查形式有:以物质的量为中心关于NA的计算(除2016年没有考外,2017年、2018年都有考查);运用图表结合电解质溶液的三个守恒关系(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进行的计算;运用盖斯定律或键能关于ΔH的计算;利用“三段式”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平衡常数(K、Kp、Ka、Kb、Ksp、Kh等)、转化率等的计算;利用Kw对pH的计算;在电化学中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对物质的量的计算等。在2018年的全国Ⅲ卷中的28题的最后一个空还需要考生利用所给的计算公式结合已有信息通过变形、整理而进行计算,属于全国Ⅲ卷使用三年以来,最难的一道计算题。

在选做题“物质结构与性质”中都有在关于晶体模型的计算;“有机基础”中有关于与特征官能团反应耗用物质的物质的量的计算(比如:耗氢量等)。

学习策略

(1)在关于NA的计算中要求考生能够熟练掌握以物质的量为桥梁的相关计算公式,在宏观物质和微观物质之间能够灵活转换。还要对于常见物质的结构熟悉,还需掌握一些基本的巧算方法,如:差量法、极值法、最简式法等。比如等质量的烯烃组合、乙炔和苯的组合、甲醛和乙酸的组合、NO2与N2O4的组合、氧气和臭氧的组合等,在这些组合中关于原子个数、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等都可以用最简式法。

(2)关于运用图表结合电解质溶液的三个守恒关系(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进行的计算,对图表的认识、理解是关键。对于多物质的混合溶液找到关键点中溶质的成分及比值关系是关键。在备考过程中对常见的醋酸钠、氯化铵、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草酸、氨水及弱酸弱碱与他们的盐形成的缓冲溶液的三个守恒关系的寻找训练是重点,也是难点。在经过多次训练后才能对该题型顺利解答。

(3)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关于ΔH的计算,其实就类似于数学中关于方程式的加减消元,关键是找出目标方程式与已知方程式的关系,再进行对已知ΔH进行倍数关系和正负符号的确定;运用键能关于ΔH的计算,目标方程式中的物质一般都只含有共价键,解题的关键是分析出目标方程式中每种物质所含的共价键形式和数目,再运用反应物键能之和-生成物键能之和,该代数值即为ΔH的值。在填空时,需注意补上单位,这也是好多考生的非智力因素丢分点。

(4)“三段式”是关于化学平衡计算的一种通用方法,平常需经常练习,积累经验,对题目中给出具体数据的和没有具体数据的都能正确使用“三段式”。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易错点:

(1)使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需注意多个方程式中同种物质的聚集状态要一致,才能进行加减。

(2)对于平衡常数的计算,需注意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有没有液态或者固态的纯物质,若有,它们的浓度视为1。

备考建议

首先2018年的全国卷Ⅲ继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及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的密切联系,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地位,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生活,关心科技发展中的化学问题,注重考查学生学以致用,考查学生基本科学素养。试题以生活、化工生产的真实过程或片段为情境,以化学知识的应用为载体,将多模块的基础知识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基本概念和反应原理、主要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化学实验等有机融合在试题中,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生活和化工生产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不能一味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关注生活,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

其次,从必考知识点中可以发现,全国卷Ⅲ在知识考查方向上相对稳定,注重对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以高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和科学素养为立意,试卷在题量、题型、难度和命题风格上基本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干知识年年考,核心知识重点考,不回避核心知识重复考的原理,大部分知识点基本上每年都会考,比如电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元素周期表(律);有些知识点在高考中经常考,比如电解质溶液;也有些知识点轮换考,比如阿伏加德罗常数。这些知识点一般在选择题当中出现,

猜你喜欢

方程式题型考查
离散型随机变量常考题型及解法
常见数列创新题型归纳
巧配化学方程式
巧妙构造函数 破解三类题型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挑战一级方程式
教养方程式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随机抽样题型“晒一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