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基础 重视能力——2018年全国理综卷与浙江卷化学试题对比分析与启示

2018-12-06陕西王志刚

教学考试(高考化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选择题浙江考查

陕西 王志刚

通过研究2018年高考理综Ⅰ、Ⅱ、Ⅲ卷化学试题,并与浙江2018年4月新高考化学卷试题的对比分析,寻求新旧高考衔接阶段化学试题的命题规律,为2019年新旧高考地区高三化学复习备考提供必要的借鉴和帮助。

1 选择题特征及启示

2018年3套全国卷及浙江卷化学选择题,秉承传统、适度创新、重在考查基本化学知识及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国卷考点主要分布在《必修1》《必修2》及《选修4》教材中的7大核心板块上。浙江卷兼顾学考,25道选择题由易到难,必修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前16道选择题中,《选修4》考查则主要分布在选择题的第17~25题中,考点主要有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及原电池的相关问题。全国卷理综化学选择题重在对大知识点的考查,赋分高(6分/题,共42分),浙江卷考查全面,赋分低(2分/题,共50分)。紧抓选择,针对核心内容进行重点复习与专项训练,是 2019年化学复习备考的核心与关键。

1.1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

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全国卷每年必考。涉及内容主要为化学基本概念、生活常识及医药化学等方面的常识。应试策略为多法并举、对比研究、分类排除,选出合理选项。如2018年全国Ⅱ卷第7题C、D选项,分别考查了胃舒平[Al(OH)3]治疗胃酸、钡餐(BaSO4)用于胃肠透视等方面的常识。即使考生把钡餐化学成分忘记了,但结合Ba2+有毒,也不难判断D选项中BaCO3因会溶于胃酸(HCl)而不能用于胃肠造影。全国Ⅱ卷第8题以雾霾的成因为载体考查NH3是反应物还是催化剂的问题,是对学生化学知识的丰富性、灵活性较好的考查。在复习备考中,要特别重视《必修2》第四章以及《选修5》第四、第五章的复习与研究。还有2018年全国Ⅰ卷第8题糖类、油脂、蛋白质等的相关性质的考查、全国Ⅲ卷第7题泡沫灭火器的使用范围、疫苗的保存方法、装修油漆的合理选择,几乎在《必修2》《选修5》教材所谓的“不重要”知识部分都能找到答案。故在一轮复习中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不留死角,切实打好知识基础。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在2018年4月浙江新高考选择题中没有涉及,但2017年11月浙江高考化学卷中考查了干冰降雨、漂白粉、加碘盐及发酵粉成分的生活常识问题。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考题,作为考查考生视野开阔度的优秀考题,是新旧高考复习备考都要研究的重点问题。

1.2 NA的相关考查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在高考中消失几年后,由2017年开始又活跃起来,尤其在全国Ⅱ卷最为突出。2017年全国Ⅱ、Ⅲ卷中均考查了NA,2018年则是在全国Ⅰ、Ⅱ卷中对NA进行了考查,这些充分体现了高考试题的继承性特征。该题型为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物质性质的经典考题,其考查内容丰富、考查知识全面,可以较好地考查考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以及基本化学能力,应再次引起我们的重视。在复习时,特别要注意NA中新热点问题的考查,如2018年全国Ⅰ卷第10题C选项“92.0 g甘油中含有羟基数为 1.0NA”的判断,全国Ⅱ卷第11题A选项“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键数目为4NA”的判断及2018年浙江卷第20题C选项“26 g C2H2与C6H6混合气体中含 C—H 键的数目为2NA”的判断,都是NA与物质结构相结合的考查方式,要留意近年NA与有机物结构相结合的考查方式,是NA考查的新热点。在2019年备考中要深入研究,专项训练。

1.3 元素推断题

元素推断题,每年必考。作为体现《必修2》教材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内容的固定考题,推断元素、分析元素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是该题型考查的重要方面。元素一般全为短周期18种元素,再进行详尽分析,可进一步发现主要考查的元素一般为4个,通常是H、C、N、O、F、Na、Mg、Al、S、Cl中的某4种,而且非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H、O、S、Cl,金属元素主要集中在Na、Al等内容上。研究到此,元素推断题的考查核心也就基本清楚了。要牢固掌握典型物质结构及性质(如Na2O2、NaOH的电子式,NH3、H2O、HF中氢键对沸点的影响等),注意微粒半径大小判断的方法(如“构型相同,序小径大;构型不同,层多径大”)。如2018年全国Ⅲ卷第13题A选项“原子半径大小为W

1.4 有机判断题

1.5 化学实验题

既保留传统,又适度创新,在今年全国Ⅱ卷中表现比较突出。第13题实验仍旧采用传统的“由实验操作、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正确与否”的传统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充分体现了高考试题的继承性特征。而第9题“CH4与Cl2取代反应实验”现象的考查,尽管很朴实,但还是有很大的创新成分在内,是一种朴实的创新,充分体现了高考试题创新性特征。要注意全国Ⅰ卷2017年第10题实验设计的考查方式,即以H2还原WO3为载体,考查H2制备、除杂、干燥及性质中要注意的问题,重在考核实验素养,实验选择题的创新性在该题中得以较好体现。复习备考中,要注意全国Ⅱ卷、Ⅲ卷向全国Ⅰ卷学习的命题倾向(2018年全国Ⅱ卷第9题,实际上就是对2017年全国Ⅰ卷第10题的一种学习)。2017年11月浙江卷新高考第10题为物质鉴别类实验的考查,其余年份则在选择题中没有设置实验题的考查,这应该与浙江选考《实验化学》(化学选修6)有关,即实验会在后面大题中全面考查。认真研究全国Ⅰ卷中各类实验考题的特征及考法,有助于我们把握实验试题的考查形式及变化,有助于我们更为有效地进行实验题的复习与备考。

1.6 电化学问题

考查形式新颖、考查内容灵活。2018年全国Ⅰ卷第 13题“光伏电池电解除天然气中CO2和H2S”、全国Ⅱ卷第12题“我国自主研发的Na - CO2二次电池”及全国Ⅲ卷第11题“锂 - 空气电池”等,既重视基础,同时也进行了适度创新。考查考生面对陌生电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值得注意的是全国Ⅲ卷的“锂 - 空气电池”与2018年4月浙江高考化学第17题的“Li - 空气电池”情景几乎相同。故近年全国卷备考中要特别留意新高考浙江卷相应考点的考法,这些有助于高效备考。电化学备考中不仅要熟练掌握原电池中负极氧化、正极还原,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好电解装置中阳极氧化、阴极还原,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的电化学核心理论,并能熟练书写正负极、阴阳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要对以新型电池为载体的电化学试题进行强化训练,才能突破难点,提高成绩。

1.7 电解质溶液题

含图象电解质溶液选择题,由2017年全国Ⅰ、Ⅲ卷的第13题、Ⅱ卷第12题进行了较大难度的考查后,2018年全国卷则避开热点,仅在全国Ⅲ卷第12题以“0.100 mol·L-1AgNO3滴定50.0 mL 0.050 0 mol·L-1Cl-溶液的滴定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Ksp的计算、对溶解平衡曲线的理解及对滴定终点突跃范围大小的理解,有一定的区分度。2018年 4月浙江新高考卷则是在第23题通过“常温下,向10 mL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盐酸,溶液pH随盐酸加入体积的变化的图象变化”来考查离子浓度的大小判断等问题,中等难度。复习中要明确原理,对点训练,不涉及过难、过抽象的训练,也是今年高考试题对电解质溶液复习备考所释放出的信号。

全国卷高考7道化学选择题,分值42分,占理综化学总分的42%;浙江新高考25道选择题,分值50分,占化学总分50%。抓住选择题,就抓住了化学备考成功的核心和关键。紧抓热点、注意变化、系统研究、扎实训练,化学选择题的复习与备考必然会富有成效。

2 必做题特征及启示

2.1 工艺流程题

2018年全国Ⅰ卷第27题,利用烟道气中的SO2制备在医药、橡胶、印染、食品等方面应用广泛的焦亚硫酸钠(Na2S2O5)。设计的问题有陌生情境下方程式的书写(NaHSO3饱和溶液经结晶脱水制Na2S2O5)、吸收过程中再次通SO2的作用、电解法制备时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Na2S2O5用作食品抗氧化剂时在葡萄酒中残留量的计算等。重点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及运用关系式法进行计算,同时也把化学反应原理渗透在工艺流程中进行了考查,综合度高,有一定区分度。

2018年全国Ⅱ卷第26题,以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主要考查矿石煅烧过程中方程式书写、ZnO调节pH进行除杂(Fe2+氧化为Fe3+通过调pH除去)、试剂的循环再用及电解法制锌时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等。将元素化学与化学反应原理相结合进行考查,综合度大,考查范围广。

2018年全国Ⅲ卷第27题,通过KClO3氧化I2的方法制备食盐添加剂(KIO3)。考查方式主要是“逐Cl2”的方法、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解法制备时阴极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两种方案的优劣比较等。考查内容主要是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方程式书写及电化学的分析应用等。

近年全国卷元素化合物部分的考查,主要是以工艺流程题或综合无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尤其近两年来则是频繁以工艺流程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故在复习备考中要特别重视工艺流程题的训练。要留意流程型选择题的考查,如2018年全国Ⅰ卷第7题硫酸亚铁锂(LiFePO4)废旧电池中提取金属Li,2018年4月浙江卷选择题第24题中以 Cu2(OH)2CO3为原料制备Cu2O等。考查内容主要是金属Fe、Al去除方法[如Fe→Fe2+→Fe3+→Fe(OH)3的去除]、非金属化合物SiO2的性质及去除、非金属单质中Cl2、化合物H2O2在去除Fe时的作用、反应条件的控制(如控制条件加快反应速率、控制pH除去杂质离子等)、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关系式法计算含量或产率等。在复习备考中,针对考点、紧扣热点,通过针对性训练,逐步突破工艺流程题。

2.2 实验题

2018年全国 Ⅰ 卷第26题,以醋酸亚铬[(CH3COO)2Cr·H2O]的制备为载体,考查基本实验原理及实验分析能力,素材陌生、装置新颖、问题平实。主要考查仪器的识别、Cr2+的制备、无氧实验体系的构建、产品的分离提纯及装置优缺点的分析。起点高、落点低,能很好考查考生运用已有知识处理陌生情境下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区分度。在复习备考中,由基础实验入手,紧抓物质制备及性质检验,训练学生逐步形成按“制备装置→除杂装置→干燥装置→性质检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的顺序寻找仪器、按仪器的作用连接仪器的思想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辅以规范训练,定能做好实验专题的复习与备考。

2018年全国Ⅱ卷第28题,以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晒制蓝图、受热分解及样品中铁含量测定为载体,考查Fe2+的鉴定、方程式的书写、实验原理分析、滴定终点的判断、产品中元素含量的计算等基本实验问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综合考查考生基本化学实验素养,尤其重视应用原理解决陌生问题能力的考查,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备考中要熟练掌握教材中典型物质性质、重点研究全国各地近年高考实验真题、并对以新物质为载体的实验测量及实验探究题进行专项训练,使学生具备分析实验问题、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2018年4月新高考浙江卷第28题“由含有 [Cu(NH3)4]SO4、乙醇和氨水的实验室废液中分离乙醇并制备硫酸铜铵[CuSO4·(NH4)2SO4]固体”的实验,第30题“以四甲基氯化铵[(CH3)4NCl]水溶液为原料,通过电解法可以制备四甲基氢氧化铵[(CH3)4NOH]的实验”,第31题“以废铁屑制得硫酸亚铁铵后,再制备二水合草酸亚铁(FeC2O4·2H2O),进一步制备高纯度还原铁粉的实验”。研究全国卷及浙江新高考卷实验题能发现:以物质制备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实验考查形式,是实验复习备考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内容。通过专题复习与训练,可以逐步提高学生实验题的应试能力。

2.3 化学反应原理题

2018年全国Ⅰ卷第28题,以绿色硝化剂N2O5为载体,考查盖斯定律的计算、速率及平衡常数(K)的计算等,计算量大,对考生理解能力及计算能力有较高要求;2018年全国Ⅱ卷第27题,以CH4- CO2催化重整合成CO和H2为素材,考查盖斯定律的计算、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平衡常数的计算及看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时需要考生从图形图表中提取信息从而解决问题,考查考生灵活运用已知原理解决陌生问题的能力;2018年全国Ⅲ卷第28题,以制备硅烷、多晶硅的重要原料三氯氢硅(SiHCl3)为载体,考查盖斯定律的计算、转化率、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移动的判断及改变化学平衡的措施和办法等,信息量大、考查面广,对考生综合分析图象及处理陌生情景下问题的能力有较高要求。2018年4月浙江新高考第30题,化学反应原理与实验相结合,考查电解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平衡常数的计算及通过图象分析研究制备乙酸乙酯时温度及催化剂的选择等,考查形式新颖,考查方式灵活,重在考查考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全国卷及浙江卷中,化学反应原理考点基本固定,考查方式主要以图象图表的形式给出信息,考查考生提取信息,解决陌生情境下问题的能力。复习备考中,加强核心考点的训练,一定要把盖斯定律的计算(计算要准确)、平衡移动的分析、平衡常数的相关运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Ksp的计算、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电解原理及金属的保护等知识点融会贯通,熟练掌握。紧抓考点、突破难点,加强热点图形图表类问题的专题训练,化学反应原理的考点也可以顺利突破。

3 选做题特征及启示

3.1 《物质结构与性质》

2018年全国Ⅱ卷第35题,以S及其化合物为素材,考查Fe的价电子排布图、价层电子对的计算方法、分子晶体熔沸点高低比较(S8熔沸点高于SO2的原因)、共价键的分类(SO3分子中共价键有几种)、晶胞参数的计算等。重点考查考生的应变能力,中等难度。

2018年全国Ⅲ卷第35题,以人体必需微量元素Zn为载体,考查Zn的电子排布式,Zn、Cu第一电离能的大小比较,ZnF2难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而ZnCl2、ZnBr2、ZnI2等易溶的原因分析,Zn堆积方式的判断(六方最密堆积)及晶胞密度的计算。为常规考点,注意对六方晶胞密度计算的考查,为近几年全国卷首次考查,需在复习备考中训练掌握。

浙江卷新高考,考查选修6《实验化学》,不考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3.2 《有机化学基础》

陌生情景加信息给予的测试方式,是近年高考有机模块的主流考核模式,其渗透信息于框图中,综合考查学生接受信息、吸收信息及消化信息的能力,考查点主要集中在有机物的命名、有机物结构式、分子式及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反应类型的判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寻找及限定条件下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方面。要特别注意的是全国Ⅰ卷中制备新物质并设计合成路线的有机合成考核模式(全国Ⅰ卷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已经连续考了5次,而全国Ⅱ卷近年还没有考过),由于高考试题的传承性特征,使用全国Ⅱ卷的考生也要特别留意这种考法。有机框图题的复习,应系统掌握中学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及性质,加强训练,注意热点,重视难点,扎实备考,方能取得满意成绩。

猜你喜欢

选择题浙江考查
Mother
单项选择题狂练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