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澄江县抚仙湖湿地植物调查研究

2018-12-06杨普秋潘曲波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现代园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湖滨抚仙湖群落

杨普秋,潘曲波*(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

湿地是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森林和海洋)[1],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2]。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了多种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湿地植物泛指生长在湿地环境中的植物,是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对于维持整个湿地生态系统起着至关紧要的作用[3],也是湿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它对调节气候、蓄洪防旱、净化环境、降解污染、维持较高的生物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等有积极作用[4-5]。

抚仙湖是云南高原上较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云南省重要的渔业基地和游览风景区,它不但具有调蓄洪水、净化水质、沟通航运的重要功能,同时还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价值[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抚仙湖开发活动不断加剧,再加上自然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产生了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湿地植物群落遭到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如何实现抚仙湖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成为目前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抚仙湖湖滨湿地的植物资源展开了调查,分析湿地植物的多样性及群落组成,旨在为抚仙湖湿地保护提供植物资源的基础数据,为加强抚仙湖湖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地点

选择抚仙湖湖滨区域进行湿地植物调查,抚仙湖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处北纬24°21′28″~24°38′00″,东经 102°49′12″~102°57′26″,在澄江、华宁、江川三县境内,湖泊面积211×103m2,最大水深155m,为我国第二深水湖泊[7]。

抚仙湖属南盘江水系,位于云南省中部玉溪市境内,跨澄江、江川和华宁三县,北纬24°21′28″~24°38′00″,东经 102°49′12″~102°57′26″距昆明市东南约60km。湖泊面积212km2,最大水深155m,是我国典型的高原深水湖泊。抚仙湖呈南北向的倒葫芦型,两端大、中间窄、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稍浅。抚仙湖热带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6℃,一般5~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湖水主要靠降雨和四周山间小溪汇集补给。

1.2 调查研究方法

在2016年3月和7月对抚仙湖湖滨湿地进行了调查分析,全湖共设置了10个样点地(见图1),分别是马房新村、月亮湾湿地公园、大山村、海口镇、海镜村、黑山脚、路居村、隔河村、大马沟、尖山村。包括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调查采用样方法和样条法,在各个典型样地内根据植物的分布特点设置5~6个样方,乔木植物样方面积为10m×10m,高大灌木样方面积为5m×5m,矮小灌木或数量较少的,灌木样方面积为2m×2m,草本植物样方面积为1m×1m。每个样点地用手持GPS定位。

图1 采样点分布

2 结果分析

2.1 种类分析

抚仙湖湖滨区域范围内的湿地植物共有223种,分属88科185属(见表1)。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6种,裸子植物7科9属9种,被子植物76科171属208种,分别占总科属种的 5.68%、2.70%、2.69%,7.95%、4.86%、4.04%,86.36%、92.43%、93.27%。其中被子植物由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组成,分别有61科130属159种和15科41属49种(见表2)。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处于相对劣势。

表1 抚仙湖湿地植物科属种的组成

表1 抚仙湖湿地植物科属种的组成(续)

表2 抚仙湖湿地植物类群统计结果

2.2 科属种分析

2.2.1 科内属的分析。由表1看出,在科内属组成上,含10属以上的科有菊科(Asterac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Fabaceae)、乔本科(Poaceae);含 6~9属的科有棕榈科(Palmae)、唇形科(Lamiaceae);含 2~5属的科有锦葵科(Malvaceae)、龙舌兰科(Agavaceae)、石蒜科(Amaryllidaceae)等共30个,占总数的34.09%;含1属的科有美人蕉科(Cabbaceae)、水鳖科(Hydrocharitaceae)、香蒲科(Typhaceae)等共 54个,占总数的61.36%。

2.2.2 科内种的分析。统计抚仙湖湿地植物科内种的数量,由表1可知,含10种以上的有4科,分别是蔷薇科(Rosaceae)、菊科(Asteraceae)、乔本科(Poaceae)、豆科(Fabaceae),各有18种、15种、14种和11种,4科种数分别占总种数的8.07%、6.72%、6.28%和4.93%;含6~9种的有4科,分别是棕榈科(Palmae)8种、木犀科(Oleaceae)7种、桑科(Moraceae)7种、唇形科(Lamiaceae)6种;含2~5种的科有35个科,含1种的科最多,高达46科,占总科数的50%。

2.3 湿地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2.3.1 科的分布区类型。抚仙湖湿地种子植物共83科180属217种。根据中国种植植物区系统统计分析[8],对抚仙湖区域湿地种子植物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其中80个科有17个分布区类型,世界分布和泛热带分布为主要分布区(见表3)

2.3.2 属的分布区类型。根据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地理分布类型[9],将属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它能直接反映出植物的系统演化和地理特征,抚仙湖区域180个湿地种子植物属的区系分布类型是以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热带亚洲和热带大洋洲分布、北温带分布为主,分别占总属数的12.78%、19.44%、7.78%、5.56%、13.89%(见表4),反映出抚仙湖区域湿地植物属的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带。

表3 抚仙湖湿地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

表4 抚仙湖湿地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2.4 湿地植物群落类型分析

依照《中国植被》植被类型划分的原则,结合抚仙湖湿地植被的分布特点,将抚仙湖流域湿地范围内主要湿地植被划分为3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21个群落。

2.4.1 阔叶林湿地植被型组。Ⅰ落叶阔叶林湿地植被型:垂柳(Salix babylonica)群落。Ⅱ常绿阔叶林湿地植被型: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群落。

2.4.2 草丛湿地植被型组。Ⅰ莎草型湿地植被型:水葱(Scirpus validus Vahl)群落、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群落。Ⅱ禾草型湿地植被型: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asTrin.)群落、狗尾巴草(Setaria viridis(L.)Beauv.)群落、地毯草(Axonopus compressus(Sw.)Beauv.)群落。Ⅲ杂类草湿地植被型: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群落、艾蒿(Artemisia argyi H.Lév.&Vaniot)群落、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a Spreng.)群落

2.4.3 浅水湿地植被型组。Ⅰ漂浮植物型:满江红(A-zolla imbricata(Roxb.)Nakai)群落、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Mart.)Solms)群落。Ⅱ浮叶植物型:睡莲(Nymphaea L.) 群落、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t.)Griseb.)群落。Ⅲ挺水植物型: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群落、菖蒲(Acorus calamus L.)群落、再力花(Thalia dealbata Fraser)群落、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 L.)群落、纸莎草(Cyperus papyrus)群落、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 L.)群落。Ⅳ沉水植物型: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群落。

2.5 入侵植物分析

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复杂性,植物外来种的入侵,会造成湿地景观自然性和完整性的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生态、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的破坏和丧失,甚至使生态系统退化,降低自身的生态功能[10]。在抚仙湖区域湿地植物中入侵植物17种,分属11科17属(见表5)。

入侵植物对抚仙湖原生植物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中紫茎泽兰、满江红、鬼针草的危害最为严重,其次是粉绿狐尾藻、土荆芥、蓖麻等入侵植物在抚仙湖区域均有分布,且生长迅速,长势茂盛,挤占了乡土湿地植物种类的生长空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湿地植物的多样性。

3 讨论

3.1 湿地植物资源的保护存在的问题

表5 抚仙湖区域范围内外来入侵植物种类统计

天然湿地植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稳定,并能以其自身的修复与保护功能维持生态平衡。但在对抚仙湖湿地调查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湖滨天然湿地和局部沙梁都被开垦为农田和鱼塘,沿湖人民主要从事农业和旅游业活动,废物、废水、污水几乎未经处理就排入湖中,湿地植被受到严重威胁,植被开始退化,已有荒芜现象。此外,由于抚仙湖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脆弱,营养元素大量入湖导致湖水富营养化,给湿地植被的正常生长带来了影响。湿地生态环境也是鸟类和鱼类等动物繁衍生息的场所,因此湿地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显得至关重要。

3.2 湿地植物资源的保护对策

抚仙湖周边人的活动强度大,沿湖居住的农户生活污水及废物直接入湖是造成湖岸水质氮、磷污染负荷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抚仙湖环境现状,建议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护湿地植物资源:①治理整顿湖岸环境,通过退耕还湖、拆迁居民点、消除湖岸污染源,对湖滨湿地环境进行恢复和建设,提高植物生存的环境;②对抚仙湖湿地进行全面保护,严禁放牧和过度开垦,加强污水处理,提高当地居民保护湿地的意识等措施;③有序、有度地开发旅游资源也是对湿地植物资源的有效保护;④加强湖泊管理,依法治湖,认真贯彻《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从事抚仙湖的开发利用。

猜你喜欢

湖滨抚仙湖群落
计入综合糙率的湿地建设对抚仙湖流场影响的模拟研究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宿迁湖滨新区嶂山林场“四化”管理 抓好森林防灭火工作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不同群落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抚仙湖,万顷平湖一鉴清
郑欣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湖滨步行街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
迷人的湖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