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的完善

2018-12-06侯霄霄环球雅思培训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金融管理信用风险金融市场

文/侯霄霄,环球雅思培训公司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诞生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内容多样,包括互联网社交网络金融、电子商务金融、传统机构在互联网上开设的各项金融业务。从业务市场来看,涵盖至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众筹融资、在线理财等内容,在发展下,诞生了多种新型业务模式。从2013年开始,大量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市场中,截止到目前为止,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到了2017年年底,P2P网贷平台已经超过三千家,经过2017年的深度洗牌,众筹融资平台数量有所减少,到2017年12月底,数量为280家。

在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信用风险管理缺位引发的违约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大量的P2P网贷平台由于经营不善、恶意诈骗失联、跑路,在线理财欺骗消费者,夸大收益......虽然当前互联网金融成为了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但是其风险更高,一旦出现大规模的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自身的发展,更有可能影响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1 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剖析

在金融市场中,信用风险是极为重要的,互联网金融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其本质还是相同的,因此,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也要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关于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风险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 信用风险控制手段的单一

互联网金融市场是一个多边联动的体系,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当前还缺乏与之相关的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模式,也没有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对接,在风险审核上,也是依靠网络平台,对于借款人信用的审核尚无行之有效的方式。此外,互联网中有大量的信息资源,传统信用风险分析模式往往是不合时宜的,该种分析方式会受到诸多无用信息的影响,分析效率低下,质量也不高。在互联网金融形势下,金融业务的开展极大地依赖于互联网技术,来自于互联网企业的风险问题对金融企业产生了巨大影响。

1.2 信用风险制度设计的缺失

《银行法》、《证券法》以及《保险法》中的内容是针对传统金融,无法从多个方面规范互联网金融,针对众筹融资、P2P贷款等新型融资业务,还缺乏法律明文。针对第三方支付,虽然已有初步的规范,但是在扫码支付、虚拟货币等方面,制度还存在空白,如果出现经济纠纷,受害者很难通过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在监管主体上,多头监管、监管真空的问题也时常可见,且如今的互联网企业多采用跨界经营模式,其内容包括担保、信贷、基金理财、支付、保险等方面,业务之间相互交织,监管力度薄弱。

1.3 交易监控手段的薄弱性

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中,信息传递、支付结算都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市场信息存在不对称性风险,加上在主体身份识别、交易目的核算、信用违约记录风险评价缺乏有效的验证方案,进一步加剧了信用风险。针对互联网中的滞留资金,也缺乏科学的跟踪机制,大量资金沉淀在第三方,由于缺乏监管与担保,很容易引发信用问题。

2 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管理的完善措施

互联网金融管理的加强在于创新,创新的目标是强化互联网金融管理,这是并行的两条基本原则,在互联网金融管理逐步科学化和系统化的大趋势下,要根据互联网金融表现出的问题和缺点,进行互联网金融管理体系和内容的创新,实现全面的互联网金融管理,做到对互联网金融管理的有效强化:

2.1 完善法律法规,从源头上监管

针对互联网金融这项新生事物,需要构建出与之相符的法律法规,完善风险准备金制度,制定准入机制,加强互联网金融交易的风险控制,借助现场、非现场审查结合的模式,对资金资金进行跟踪、处理,出台与电子凭证、数字签名有关的标准,加大互联网金融犯罪的惩处,降低互联网金融案件的发生率。在这一方面,要重点开展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法制推进,加大互联网金融创新步伐,解决金融创新信用、资质问题,让互联网金融创新可以得到社会、产业以及公众的认可。

此外,根据主体特点,构建监管框架,在这一方面,应该借助成熟的互联网运营技术与手段,加强央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之间的联系,制定科学有序的沟通机制,避免监管出现真空问题。同时,还要进一步发挥出行业协会的功能,早在2013年,我国便成立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是针对互联网金融的行业自律机构,也是促进互联网金融市场稳定发展的措施,对于行业协会而言,要做到与时俱进,完善行业标准,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在发展新业务的过程中,尽可能减小风险因素对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

2.2 完善管理手段,加强风险管理

2.2.1 建设配套征信系统

互联网配套征信系统的缺失一直是影响互联网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互联网金融市场上,要尽快建设配套的征信系统,全面采集用户信息,与央行征信系统连接,实时更新 ,实现数据库信息的全面共享,为企业、个人用户的信用评估提供数据保证。

2.2.2 加强风险识别与分析

在新的历史时代下,需要充分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数据挖掘与分析工具,甄别出其中的有价值信息,利用综合性的信用分析方式,对数据库信息进行整合、加工,构建完善的信用评分与审查机制。并引用信用风险自评机制,提供多边信用环境。

2.2.3 成立投诉平台

在投诉平台的建设上,可以参考西方国家的做法,将央行、公安部联合起来,成立专门的犯罪投诉中心,接收用户的投诉信息,把握互联网金融市场信用风险现状。并设置专门的投诉网站,更新案例,发挥出真实案例的警示作用。

2.2.4 做到科学监管

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特点,要重点针对虚拟货币、互联网交易、交易路径等要素进行监管,确保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提供新的路径。并立足于监管结构、监管体系、组织建设,拓展监管方案,创新结构模式,借助科学、全面的监管体系,确保互联网金融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对金融监管机构来说,应加强分业监管下的联合,并与信息产业管理部门、工商部门进行合作,规范信息行业、电子商务等的相关业务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健康有序发展。

2.2.5 完善预警方案

针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特点,还需要提供及时、高效的意外事件处理办法,在发生问题时,预警机制能够第一时间发挥作用,降低损失。并加强对大数据加密技术等新型技术的研究,保证交易信息的可靠、安全。

2.3 从微观层面着手,加强风险管理

关于消费者的风险管理,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微观领域。在“操作风险”的应对上,应该加强教育与培训,提高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与安全意识,强化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公安机关之间的合作,针对常见欺诈问题、互联网业务风险来制定风险防控机制,加强通信软件的管理,将具有代表性的资金欺诈行为及时通报出来,让更多的消费者知晓。在消费者权益保护上,要发挥出银行业、互联网企业、电子商务、监管机构的合力,做好制度规范的建设。

3 结语

要确保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全面、系统的管理,将互联网金融放置在完善的组织结构、法律环境与市场体系中,促进互联网金融的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降低发展风险,为用户提供满意的金融服务。

猜你喜欢

金融管理信用风险金融市场
油气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信息化建设在金融管理中应用刍议
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方法
2021年金融理论与金融市场专栏征稿
试析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信息化背景下金融管理分析
金融创新产品与完善金融市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