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分析

2018-12-06满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管理

文/满星,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2018年,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我国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也在明显增加,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实体经济中的各种矛盾和压力持续向银行业传导。金融风险加速暴露,风险的复杂性和传染性上升,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形势更加严峻。为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本文提出商业银行在当前形势下控制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应采取的策略。

1 风险管理概念

商业银行的风险指的是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发生损失的可能性。这些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等。

信用风险是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的价值,从而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指的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计量、控制等将风险引起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的过程。

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经过多年的改革,治理结构及经营水平均取得十足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中美贸易摩擦预演预烈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外部经营压力,风险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2.1 当前宏观经济因素的不确定性加大,使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仍处于不明朗阶段,产能过剩使钢铁、水泥、有色金属行业企业举步维艰,去杠杆使得部份负债过高企业流动性趋紧,受民营企业不良高企影响,银行信贷资金流向地方融资平台及房地产企业趋势明显,平台公司及地产行业信贷风险加剧。商业银行经营具有顺周期特征,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风险管理的难度相应增大。

2.2 受息差收窄、信用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银行盈利能力受到较大挑战

当前,我国已经逐步放开对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利率实现市场化,各家银行对存款的争夺导致存款利率以及理财产品收益率日趋提升,银行吸收资金的成本不断提高。同时,银行当前新增信贷资金投放对象为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对资金成本要求较低,两头受压致银行息差收窄,盈利能力下降较为明显。同时,当前产能过剩行业、融资平台企业风险积聚,银行承受的信用成本相应提高。

2.3 国际化、综合化、跨地域经营使银行面临更加复杂的经营环境,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多要求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并购或新设机构,逐步加快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商业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之外,逐步开展债券、基金、理财等业务。在当前降杠杆、化解债务风险等大环境下,银行开始涉足债转股、投贷联合等新兴业务,综合化经营趋势明显。当前,国有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均以实现跨地区经营,业务范围遍布全国各地,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国际化、综合化、跨地区经营等局面使银行面临更为复杂的经营环境,银行风险管理面临更大的压力。

3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选择

为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在当前形势下更好的对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进行管理、控制,商业银行应采取以下策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3.1 信用风险管理策略

强化关键环节风险管控,优化业务结构,严防重点领域信用风险,严守风险底线。

3.1.1 聚焦关键环节,强化全流程信用风险管控

(1)加强集中度管理。一是健全包含行业、地区、客户等主要维度,覆盖表内外风险暴露的集中度风险管理框架。二是加强集中度风险监测和评估,探索对集中度风险相对较高的个别行业、产品、区域等实施限额管控。三是优化完善信贷业务管理系统集中度控制功能,启动涵盖非信贷类业务的集中度管理系统立项和建设工作,适时开展集中度压力测试。

(2)持续提升贷后及投后管理质效。一是做实做细存量客户贷后管理,提高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大对重点区域、行业和客户的信用风险排查力度,全面摸清风险底数,及时排除风险隐患。二是密切监测信用评级及市场变化,重点关注产能过剩、批发零售、房地产等行业企业以及负债率过高企业的风险,有效防控各类投资业务的信用风险。三是稳妥退出低质低效、无法转型、丧失市场的“僵尸企业”和其他不符合相关标准的低质量存量客户。四是做好风险分类工作。细化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提高风险分类的准确性。完善类信贷1资产风险分类,准确计量信用风险,足额计提资本和拨备。

3.1.2 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调整优化业务结构

(1)严控产能严重过剩和批发零售行业风险。一是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及其贸易企业,坚持保好退差的原则,抢占进与退的先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决退出环保不达标、严重污染环境且整改无望的落后企业,择优支持产能过剩行业中有效益、有市场、有竞争力暂时面临困难的企业。二是严禁新介入并加快退出贸易背景和财务状况不真实、缺乏稳定上下游合作关系的客户,从严准入上下游交易对手同为贸易公司且经营商品不属于主营业务的“贸易对贸易”等客户,审慎介入易受冲击、盈利能力较弱的零售企业。

(2)强化非信贷投资业务信用风险管理。一是健全债券投资信用风险防控体系。完善信用债筛选标准,以高等级信用债券为主建仓。加强债券信用风险监测,重点关注产能过剩和房地产行业、经济下行地区、负债率过高企业债券的违约风险。高度重视交易账户持有企业类债券因违约或负面信息,导致流动性丧失而产生损失的风险。完善债券投资交易流程,加强授权、限额、审批、风险处置等关键环节控制,提升债券投资全流程风控能力。二是强化类信贷项目风险管控。摸清底层基础资产信息,对类信贷业务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监测、计量和控制。完善类信贷业务资产分类管理,合理确定风险类别,通过减值准备计提等方式增强风险抵补能力。按照信贷与类信贷业务“授信准入标准统一、授信管理要求统一”的原则,规范类信贷业务授信统筹管理,比照自营贷款贷后管理要求,监控资金使用情况和进行风险预警,加强项目的后续管理。

(3)调整优化业务结构。一是认真落实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要求,综合考虑行业发展前景、风险现状,优化信贷结构,对不同行业采取相应的信贷投放政策。深化分类管理,积极服务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消费、绿色金融等运行态势及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二是加快优化客户结构。大力支持国家政策倡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等领域的大型企业客户,深化与经营财务指标较好、对银行忠诚度较高的中型企业的合作,稳妥发展小企业授信客户,加大零售客户发展力度,提升消费信贷占比和贡献度,加强与金融同业的合作。

3.2 市场风险管理策略

积极应对市场突发事件、利率汇率变动及市场波动的影响,加强研究分析,动态管理交易账户市场风险,加强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提升表外理财业务市场风险管理水平。

3.2.1 加强汇率风险管控力度,积极应对外汇市场波动

结合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增强的特征,密切跟踪分析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及其影响,对代客业务及时平盘。灵活调整自营业务交易策略,加强动态管理,控制美元业务的阶段性负敞口和交易期限错配的风险。结合美元负债增长情况,适度提高优质美元资产配置,积极调整美元资产负债结构。

3.2.2 推进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适度承担银行账户利率风险

结合监管要求和利率走势,调节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久期结构,合理控制期限错配程度,适度承担利率风险。适度缩短资产重定价区间,并基于成本消化能力,合理吸收中长期负债。降低债券投资久期,调整银行账户债券持仓结构。有效管理同业业务期限错配风险,防止同业市场利率与存贷款基准利率走势不一致加大全行基准风险。完善银行账户利率风险管理体系,跟踪研究监管政策变化,丰富利率冲击情景设计,加强客户行为分析,提高风险预判的准确性和前瞻性。

3.2.3 密切跟踪市场走势,动态管理交易账户利率风险

关注市场流动性的阶段性、结构性紧张对交易类业务的冲击,严密防范交易账户利率风险。灵活调整利率债和信用债投资比重,审慎介入低等级信用债投资。加强市值管理,优化限额体系,严格执行限额要求,突出敏感度限额管控,防止由于市场出现连续剧烈波动造成的损失。

3.3 操作风险管理策略

加强操作风险识别,提高操作风险监测预警能力,针对重点风险领域进行评估和检查。

3.3.1 加强操作风险识别,从源头严控操作风险

健全全行业务流程评估及更新机制,全面、及时识别操作风险,把好风险源头。及时识别新业务领域的操作风险薄弱环节,实施分类分级风险管理,创新风控手段及时识别风险。

3.3.2 强化操作风险监测与预警,快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健全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体系,增强指标对业务风险的敏感性,有效改进预警机制。提升对监管要求、同业风险信息和外部事件的敏感性,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强化操作风险事件主动报告机制,提高操作风险事件信息报送的完整性、准确性。对突发的操作风险事件,快速有效处置,制定整改计划。

3.3.3 加大重要风险领域检查与评估力度,严格落实操作风险管理要求

持续开展操作风险和控制自我评估,加强专业检查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强化评估结果与日常管理有机结合。针对非法集资、私售飞单、客户信息安全、电信和网络诈骗等,通过开展专项治理和深入排查,避免因操作风险引发重大损失。对类信贷业务等涉及多部门、操作风险点集中的业务,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工作。

3.3.4 规范业务流程,有效防控新的风险

针对业务发展和管理模式变化,及时认真梳理业务流程,既关注传统业务因流程变化、管控手段创新带来的新的操作风险表现形式,又要关注新兴业务中的操作风险点,规范业务办理。结合电子票据逐步取代纸质票据的业务模式新特点,规范电票业务操作管理要求。严格同业账户的开立,确保开户意愿真实。深入梳理新兴业务流程,及时建立健全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操作标准和要求。

【注释】

1.本策略中类信贷业务指除了债券投资外的非信贷类业务。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管理
油气贸易企业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沙盘推演工具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方法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为何会有负利率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负利率:现在、过去与未来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