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网综”的发展看其存在的问题及前景

2018-12-06

活力 2018年11期
关键词:类节目综艺内容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哈尔滨 150090)

目前,中国的网络视频市场规模日益壮大,截至2017年底,网络用户达5.5亿。与网络剧、网络电影比肩的网络综艺也已经走过10年发展历程,纵观网综的发展之路,虽然只有短短十年多一点的时间,但其发展速度之快、成长之迅猛是传统电视综艺从未有过的。

1 网综的“前世今生”

1.1 中国网综的原始萌芽期(2007~2013)

2013年以前,中国的网络综艺大多还只是小成本、粗制作,呈现出来的节目基本源于电视节目。吃吃边角料,做做搬运工,这个时期的网络综艺一般是娱乐八卦、新闻热点的编辑类节目,节目定位模糊,缺乏原创。但是2010年搜狐出品了一档娱乐类节目——《大鹏嘚吧嘚》,虽然也是娱乐资讯类节目,却由于观点独到,运用碎片化的方式对资讯进行溶解,成为这类节目中比较优秀的典范。算是从萌芽开始逐渐觉醒的过渡之作。

1.2 中国网综的觉醒期(2014~2015)

尽管网综节目很多,但无序发展及低质量重复性还是让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有着千沟万壑的差距。2014年以后,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不断有资金和电视从业人员涌入网络,为网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视频网站开始有能动力加快自制内容的研发,此后,一批充满创意的网络综艺出现在用户面前,2014年,马东主持的中国首档谈话类达人秀《奇葩说》在爱奇艺独播,一夜之间让网综火了。据统计,2014年,一共有150个网络综艺节目上线,同比增长 200%,因此,2014年被业界称为网络自制节目“元年”。同年,腾讯、搜狐两大视频网站均有点击量上亿的节目出现。

2015年网络综艺节目不断在版权费用、观众点击量、广告收益方面刷新数据,不少视频网站彻底脱下“小成本,粗制作”的外衣,投入了更多经费在自制综艺上,网综已经渐渐向电视综艺的配置靠拢。

1.3 中国网综的快速发展期(2016至今)

2016年,网络综艺进入“快车道”,迎来“大时代”。总的来说,这个时期开始,网综优势逐渐上升,一些网络自制节目有专业电视制作班底操刀,一线主持人和明星加盟,其制作规格已经不输电视综艺,引发的关注度也不亚于电视综艺。网络综艺市场在2017年呈现出 “井喷”之势,主流视频网站共上线159部网络综艺节目,投资规模达43亿元,播放量超过500亿,网络综艺节目在质与量上比肩电视综艺节目。此时,视频网站整合优势资源,爆款内容及黑马作品不断出现。《明日之子》以41.5亿的播放量“独领风骚”,《中国有嘻哈》成功地将嘻哈音乐从小众推介给了主流群体,并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商业运作模式。

2 当下网综对比电视综艺做出的改变

2.1 网络技术推进内容更新

网络综艺是基于网络平台的完善而在此基础上搭建的。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综艺必然会有新的形式出现。以目前的情况来说,虽然弹幕看起来费力又低级,但是它创立了一种新的交互式体验模式,观众可以随时将感想发上去,实现互动。相较于电视具有封闭性、完整性,网络综艺可以是开放的,甚至是不完整的,但正因为这样,网络节目才有更大的创作空间。

另外,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可以提供更多实时有效的用户数据,这些数据比通过样本户进行数据采集获得的电视用户数据要庞大有效得多,网站可以通过这些网络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以数据分析为导向来设计内容,降低资本进入的风险,使内容生产成为流水线作业的商品,实现效益最大化。

2.2 通过垂直细分获得精准定位

对于网络综艺,垂直细分内容不再囿于以往传统电视综艺的歌舞竞技,它以分众定位引爆了观众的眼球,从题材上来看,垂直细分综艺覆盖面非常广泛,涵盖文化、街舞、美食、旅行、亲子、时尚、科技等诸多领域,用精准的定位为观众提供多种选择。

游戏类的《王者出击》、二次元的《我爱二次元》、亲子类节目《不可思议的妈妈》等一批垂直细分类综艺,不论是制作能力、舞台呈现、话题讨论还是观众影响力都不输传统类综艺。

和电视节目的大众化不同,网综通过垂直细分,让小众去引爆大众。《奇葩说》、《papi酱》都是通过内容把个性化放大,通过小部分人的发展引爆给大众。

3 网综存在问题及前景展望

3.1 质量偏低、资本盲目投放阻碍市场发展

转型期社会存在的浮躁心态、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碎片化生活方式,都为网络综艺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带来了问题。部分网综为了迎合观众,热衷于快节奏和浅表化表达,这导致快餐式娱乐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愈演愈烈。初绽头角的网络综艺市场依然存在内容低俗和资本盲目的问题。情色、暴力擦边球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姐姐好饿》、《黑白星球》、《吐槽大会2》等网综或被下架,或被要求整改,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人意识到了这一点,逐渐转换节目研发方向,《十三邀》、《晓说》、《观复》,还有腾讯视频即将播出的《一生之书》都因独到的视角和观点逐渐吸引了高端用户。但这些节目之后的路会怎样,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3.2 网综,原创的路还有很远

不同于电视综艺买进国外综艺节目版权或引进国外的成功模式,中国网综很大一部分为原创节目。这些节目因为是原创,是否能够具有持续性的获利还需要通过市场来检验。目前,网络综艺创意好的节目仍然太少。这种创意是两个层面的创意,一个层面是内容的创意,一个层面是互动产品的创意。

“中国电视综艺走过30年进入 ‘大片时代’,网络综艺用了10年。”阿里文娱集团轮值总裁兼大优酷总裁杨伟东曾这样表示。在“大片时代”,网综会加速两极化发展,制作公司会更专注针对特定观众的精准网络综艺,头部超级网综将主要由平台发起或驱动、制作方承制,追求大投入、大制作、大产出,当然也意味着大风险。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后几年,网络综艺市场将朝更加精细化和精品化方向发展,在作品数量、质量上会有所提升。此外,在营销、内容变现、付费模式上也会有所突破。但尽管外在千变万化,对于节目来说,内容永远是“王道”。网综制作应该升级叙事结构,加强内容的亮点关联和情节连续性,让网综拥有更多的高忠实度观众。□

猜你喜欢

类节目综艺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不喜欢胖的
主要内容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国产综艺“短命”,得治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