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下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探析

2018-12-06

活力 2018年11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院校高职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长春 130000)

我国拥有五千多年灿烂的文明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道德与行为规范,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无法磨灭的贡献。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汲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与道德精髓,坚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美德。但需要说明的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人们不仅成了信息的接收者,而且还变成了信息的传播者,每天都会接收并传播大量杂乱的信息,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必然会受到影响,部分学生甚至还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冲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而这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工作带来了艰巨的挑战。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的现状

1.高职院校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遭遇侵蚀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国家经济飞速腾飞、社会发展急剧变革、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时代,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对优越,且多为独生子女,倍受家中长辈的宠爱,因而自我个性较强,做事也相对任性,且缺乏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和传统美德意识。但这一人群又具备着非常强的表达能力与学习能力,对于人生的目标和追求也比较多元化,且对信息化的接受程度也较高,可以较快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在当前新媒体越来越普及的大环境下,由于信息资源具备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检索方便、形式多样等特征,高职院校学生非常容易被社会多元价值体系与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所冲击,从而在传统文化领域迷失了方向,表现出对传统文化了解不深、盲目崇尚国外文化、流行文化的现象。可以说,新媒体在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便捷、开阔视野的同时,也给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较为不利的影响,使得优秀的传统文化素养正在逐渐被侵蚀。

2.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手段落后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功利主义色彩,不少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发展,过分强调专业知识教育,忽视了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塑造中的重要作用。但需要认识到的是,在当前新媒体越来越普及的时代下,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已经无法适应高职院校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需求,其机械僵化的模式也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结果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素质教育课程,或者即使不得不参与,也抱着应付学校、应付教师的态度来学习。与此同时,国内不少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教师不仅缺乏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而且也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将传统文化通过新媒体方式转化成学生通俗易懂、愿意学习的内容,导致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效果一直无法提升。因此,必须在日常教育过程中重视新媒体的重要性,切实发挥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3.家庭传统文化教育缺乏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当代大学生的父母过于重视学校教育,虽然给予了子女足够的经济支持,但少于陪伴和关心,或者过于溺爱,只注重物质生活的满足,而导致精神需求匮乏,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出现了大量地通过新媒体发表各种言论的现象,如微信朋友圈、微博、贴吧和论坛等,以排解孤独感,但并不愿意主动同父母进行交流。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阶段,无论是意志力还是道德观念都相对薄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与此同时,这些学生的父母受到生活年代等因素的影响,自身缺乏传统文化观念,导致家庭教育环境也缺少传统文化氛围,示范作用薄弱。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新媒体作为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是形式,是手段,但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因此,在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中,新媒体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而传统文化则是思想的内核所在,其作用具体如下:

1.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责任感及使命感的培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物质生活,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形成了只看重个人利益的观念,缺少包容谦让和集体荣誉感等传统美德。例如,高职院校中一些学生为了获得贫困补助,谎报家庭状况、隐瞒实际,根本不为班级中真正的贫困生考虑。有的学生得到助学金之后,并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换取手机等物品,严重缺乏时代责任感。

而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感的体现,而上述案例中部分学生的做法正是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文化相背离的。所以,高职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强调群体精神,注重集体利益,逐步淡化社会上个人主义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2.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自古以来,中国都是以礼仪之邦著称,在传统文化中,道德备受推崇。几千年来,“孔孟之道”和“礼义廉耻”引领着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世界。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西方价值观”逐渐渗透到国内。在“西方价值观”中,那些追求个人利益的价值取向和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并不可取。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与广泛应用,高职院校的学生难免会接收到一些不良的思想意识,与此同时,道德观念以及传统文化难免会在学生心目中受到一定的冲击。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具备很多优秀思想,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准则。

例如,传统文化中的“俭以养德”,就是告诉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做到节俭不奢,延续满足艰苦奋斗的美德,不受享乐主义、愚昧消费等不良观念的影响,形成健康的消费习惯。

总的来说,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振兴民族精神,创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品质。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运用策略

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他们也是新媒体的追随者与主力军,可以说,新媒体对于他们思维、生活方式乃至价值取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有效利用新媒体,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1.利用新媒体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

新媒体环境下,西方价值观逐渐渗入,文化呈多元化发展,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对于不良诱惑缺乏足够的抵制能力和分析能力,易于被外来文化所影响,不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形成正确的认识。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掌握新媒体技术,通过相应的技术安全屏障来加工、处理海量的信息,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并排除那些垃圾信息,从而引导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价值,最终内化传统文化,成为自身的文化素养。

2.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因其新颖、便捷和具备丰富知识储备等优势,得到了青年人的青睐,高职院校的学生也属其中。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紧跟“互联网+”时代,构建网络教育平台,例如,可以充分借鉴中国大学Mooc(慕课)这一学习平台,来建设中国传统文化的专题网站,并制作一系列的传统文化精品,利用手机、互联网进行传播,将传统文化逐步推入到新媒体当中。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围绕传统文化组织微博原创、微讨论和微视频等相关活动,以增强传统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实效性,如国家情怀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社会关爱教育(“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人格修养教育(“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等。此外,高职院校还应该以校内的文化资源与主题活动为依托,将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还可以定期到一些公共文化机构参观实践,让学生真切体验到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

3.利用新媒体创新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形式

目前,在高等院校中,存在着一定的功利化倾向,重视科技素质的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严重削弱了传统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只作为业余课程而存在。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提高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形成知识和文化并重的观念,合理利用新媒体传播的优点,如广泛性、快捷性、新颖性以及吸引力较强等特性,从高职院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出发,创新传统文化的教育形式。例如,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可以借助网站、新媒体课堂、微信、网站和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实现教学、沟通模式的多样化,并与时事热点以及学生的真实生活相结合,通过简单活泼的教学语言,来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长时间的熏陶中,重新认识并认同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

4.利用新媒体创设家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高职院校要想加强素质教育中传统文化的作用,还需要学生家庭的配合。家长要紧跟时代发展,学会运用新媒体,在进一步了解子女心理、爱好等的同时,引导他们远离网络文化中那些不积极、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并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例如,家长可以参与到各项新媒体平台中,如QQ、微信、微博、博客和论坛等,并借助这些平台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科学地成立家规家训,增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通过长辈的躬亲示范,来让子女耳濡目染,从而真正认同传统文化,实现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目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定的冲击和机遇。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开辟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路径,让传统文化逐渐渗入到学生心里,并内化成一种自觉的行动,为素质教育提供助力。

[1]杨小菊.试论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J].青年时代,2017(33).

[2]杨大同.中国传统文化在素质教育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0):56-56.

[3]王娟.新媒体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的作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7,8(8):83-84.

[4]谢莹苹.新媒体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3).

[5]王效为.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2017(1).□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院校高职
素质教育视域下超硬材料制造教学探索与实践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彰显育人风采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质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