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8-12-05管志强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4期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

管志强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收治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对照组给予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

关键词 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

以往临床上常采用常規内科保守治疗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但是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开颅清除血肿手术则会对患者产生较大创伤,并且大部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常会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出现,具有较差的麻醉与手术耐受能力,术后具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1,2]。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能够获得良好效果,属于微创手术方式的一种,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3]。本研究对该手术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以手术方式为依据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3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8.98±5.59)岁;其中基底节外侧区出血12例,小脑出血13例,基底节内侧区出血14例,脑叶出血11例。对照组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29±6.08)岁;其中基底节外侧区出血13例,小脑出血12例,基底节内侧区出血15例,脑叶出血10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于自愿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患者全麻后行手术,手术时间通常选择在患者发病之后的3~6h之内,选取手术切口时,应将重要器官功能区与血管区避开,选在血肿离头皮比较近的区域,常规开颅,将血肿切开,血块采用吸引器吸出,等到清除完血肿后,进行止血操作,放置引流管,将患者颅腔关闭。②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将血肿位置作为依据,指导患者采用仰卧位或者侧卧位,给予其局部麻醉,定位采用CT扫描,通过CT测量后,将穿刺点头皮到血肿中的垂直距离作为依据,合理选择长度合适的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消毒后进行局部麻醉,在电钻动力驱动下,采用穿刺针将硬脑膜、颅骨钻穿,然后再将钝圆头针芯换上,将穿刺针手动插到血肿中心,枕芯拔除,将螺帽盖上,侧孔与引流管连接好。如果第1次抽吸少于血肿一半,则应采用等量冲洗液反复冲洗置换血肿,将2~5万U尿激酶注入腔内,促使血肿液化,4h闭管后将引流开放,1~2次/d。将血肿残余量作为依据,每天进行1次稀释,等到血肿清除率>80%时,可进行拔针操作。手术后每天对患者进行CT复查,对针位与血肿残余量进行了解,如果患者血肿残余量较多,则可用针型血肿粉碎器粉碎后进行液化引流,一直到完全清除血肿之后可将穿刺针拔除。通常情况下,拔针时间在术后3~7d。两组完成手术后,依据患者病情,对其进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清除自由基、降低颅内压等治疗。

观察指标:①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能力与个人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评定。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百分比形式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有所降低,BI评分有所提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相较于对照组的28%更低(P<0.05),见表2。

讨论

研究显示,高血压脑出血属于一种高血压晚期并发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数量也显著增多,对人民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以往临床上所用的开颅血肿清除术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且需要在插管全麻状态下才能进行,给患者带来明显的生理干扰,术后存在较多病理改变,所以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受到了一定限制。近年来,我国医学微创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在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后遗症发生率低等诸多优点。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了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有效性,不仅能够促使患者神经功能更好更快恢复,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还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究其原因,这可能是因为手术过程中采用了针钻一体的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直观、准确、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只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术前准备时间较短,甚至可以直接在床边完成手术,能将患者入院到进行手术之间的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肖守蔼,孙永亮,党容伦,等.微创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3):8414.

[2]刘永生.微创穿刺引流、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伴脑疝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7):118-119.

[3]孙凌云,张小强,王湘,等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7,23(3):424-427.

猜你喜欢

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小骨窗开颅和穿刺引流清除高血压脑出血血肿疗效比较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杏百二三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痰浊阻肺证临床观察
DWI结合ADC图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巨刺灵骨、大白治疗颈型颈椎病急性期4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急性期6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