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足浴联合足三里穴位艾灸对二次剖宫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促进的应用研究

2018-12-05陈云荣王淑英邱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4期
关键词:艾灸

陈云荣 王淑英 邱红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足三里穴位艾灸对促进二次剖宫产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收治进行二次剖宫产术产妇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术后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足浴、足三里穴位艾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情况均优于观察组,而腹胀、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均少于观察组。结论:对二次剖宫产术后患者给予中药足浴联合足三里穴位艾灸治疗,可提早产妇首次排气时间,使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促进产妇康复。

关键词 中药浴足;艾灸;二次剖宫产术后;肠道功能

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开放,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率及二次剖宫产率随之增高,促进二次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的恢复成为产科医护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剖宫产术后肠道功能早期恢复能促进产妇早期进食,使产妇体能恢复加快,利于泌乳,减少并发症,如术后进食时间、第1次离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尿管时间、排便时间、泌乳时间均有改善[1]。据统计,2014年我院剖宫产率由40%上升至2016年的52%。本研究对二次剖宫产术后患者采用行气止痛药物方法足浴,联合艾灸扶正行气、温经通络,观察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12月收治行二次剖宫产手术患者200例,年龄24~40岁,平均(32±8.4)岁,孕周38~41周,均选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细针头腰麻)。产妇均为维吾尔族妇女,且无并发症,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各100例。两组产妇在族别、孕龄、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麻醉方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二次剖宫产术后,年龄<40岁,一般情况和精神面貌、免疫力正常患者。

排除标准:合并有心、肺功能不全者,合并消化系统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精神障碍、肾病综合征、免疫功能障碍、营养不良性贫血患者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

方法:两组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术后均给予常规护理,而治疗组术后12h加用中药足浴及穴位艾灸。①中药浴足:行气止痛,方药组成:桃仁5g,当归5g,川芎5g,红花5g,香附5g,细辛59,甘草5g,吴茱萸5g。2剂,采用煎药机煎熬,装成袋,放置于冰箱中保存,使用时每次取出1袋加入2000mL水中,水温39~42℃,嘱患者将双脚浸泡其中,15~20min,每天晚上22:00实施1次,疗程连续4d。②足三里穴位艾灸疗法:患者取平卧位,先定位双侧足三里穴并用记号笔标记。治疗时将点燃的艾条置于穴位处进行施灸,注意不能直接接触皮肤,距皮肤1~2cm为宜,以感温热为度,不可有灼痛感,每个穴位施灸时间10~15min,频次1次月,以局部皮肤潮红即可。

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情况。(1)术后肠鸣音恢复(肠鸣音>4次/min)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以此作为判定患者肠功能恢复的主要观察指标。具体观察手术结束时间至第1次肛门排气的时间,了解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2]。(2)观察患者术后的腹胀发生情况,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患者的自身感受对腹胀程度进行判定,是否有腹胀感、腹围是否增加、是否恶心呕吐等不适。①轻度:患者无腹胀感或患者有轻微腹胀感,无明显腹围增加,无恶心呕吐;②中度:主诉腹胀,有胀痛,但能忍受,腹围增加2~4cm,无恶心呕吐,无须特殊处理;③重度:主诉腹胀明显,无或伴有轻度恶心呕吐,胀痛明显且不能忍受,腹部膨隆,腹围增加>4cm,叩诊鼓音,须采取处理措施[3]。

统计学处理:将收集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

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治疗组术后平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较观察组均显著缩短,见表1。

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情况比较:术后治疗组患者腹胀发生率为15%,观察组为51%,两组比较,治疗组较观察组腹胀发生率明顯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胃肠功能紊乱是目前国内二次剖宫产术后恢复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4],常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并伴有腹痛、发热、尿路感染等继发症状,胃肠功能紊乱以术后尽早排气、排便最为关键,如果术后患者长时间不能恢复胃肠功能,将造成营养摄人不足,机体抵抗力下降,还可引起腹胀,膈肌受压上移、肺不张、肺炎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且产妇为一个应缴水平状态,炎症很难控制,最终造成极难治疗的产后危重症。因此,术后24h应积极观察,一旦出现胃肠功能障碍,应及早预防,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早期恢复。术后肠功能自然恢复往往需要2~4d,如果肠功能抑制时间过久,容易发生应激性胃肠黏膜病变和黏膜屏障受损、肠麻痹,甚至肠粘连、肠梗阻。依据中医理论“六腑以通为用”的原则,本研究以中药足浴和足三里穴位艾灸相结合的方法,以期促进入体血脉流通,达到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舒通经脉,促进肠蠕动,改善肠功能,消除腹胀的治疗目标。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12条经脉中有6条经脉分布在脚部,踝部以下分布着33个穴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脚部都有对应的反射区,中药足浴疗法利用水温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达到促进血脉流通、调理脏腑、平衡阴阳、舒通经脉以治疗疾病。使用当归、桃仁、川芎、香附、红花、细辛、吴茱萸、甘草等补血活血,行气化瘀、温和通络之药物,直接作用于足底穴位,改善胃肠道经络气血的运行,使胃肠蠕动功能得以早期恢复[5]。

艾叶具有温经散寒、化瘀止血的功能,而艾灸可通过经络穴位,实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益气、消肿散结,调理脏腑机能等作用。同时艾灸的温热效应作用于足三里穴位,亦有利于畅通经络,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

本研究将行气止痛的中药足浴与足三里穴位艾灸相结合,将药物与经络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据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较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缩短,腹胀发生率明显减少。说明中药足浴联合足三里穴位艾灸治疗,可促进二次剖宫产术后肠道功能的及早恢复,且有利于产妇早期进食,能有效补充营养,促使乳汁分泌充盈,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同时这一治疗方式还具有提高术后产妇的舒适度、促进睡眠等优点、所用药物为常见的中药,价格低廉,医疗费用低,使用方便安全,故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小雁,罗剑平,黄水燕.活动干预对二次剖宫产产妇术后首次下床活动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9(6):99.

[2]杨广坤.腹腔镜手术并发高碳酸血症对机体影响的研究进展[J].咸宁学学报(医学版),2012,26(1);88-90.

[3]张敏,马香爱,杜丽媚.二次剖宫产术后早期进食对胃肠道功能恢复影响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8(32):88.

[4]袁远霞,赵红利,何佳,等,二次剖宫产术后咀嚼口香糖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4):427-432.

[5]储媛媛.中药浴足联合艾灸对促进腹部手术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5):1186-1188.

猜你喜欢

艾灸
国内艾灸应用现况调查报告
艾灸保健知多少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家庭艾灸治疗痛经及其常用穴位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夏天怎么做艾灸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蒙医结合艾灸治疗膝关节病
艾灸疗法治疗产后汗证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