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聪不失“志”,坚强度晚年

2018-12-05施善葆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先进人物耳聋事迹

施善葆

看到这个标题,读者朋友对我的人生经历已大概有了些了解。我中、老年时期的生活是不幸的,艰难的,但我用几十年不懈的努力,冲破重重障碍,克服种种艰难,终于迎来充实、幸福而快乐的晚年。

1962年,我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名教师,因为过于劳累(教育教学、搞运动、挖防空洞、带学生下乡劳动等),积劳成疾,加上早年就有的耳炎,渐渐右耳耳聋,从此告别了三尺讲台。失聪给我带来的痛苦、失望与种种不便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特别是再加上当时针灸医生水平太差,把我左耳神经扎坏了,留下了影响终生的后遗症。自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与外界断绝交往,甚至痛不欲生,整日沉默寡言,忙家务、忙两个孩子生活中的一切,便成了我那时的生活状态。

庆幸的是我从小有爱读书的良好习惯,在痛苦失望之时,硬挤出来的短暂闲暇时间,每天读书,看报,阅读内容涉及国内外新闻及文娱、体育、技能技巧、先进人物事迹、领袖传记、残疾人模范事迹、青少年教育、婴幼儿保健与教育、妇女保健、老年保健、心理健康、短篇小说、生活小窍门、中国茶叶茶艺等方面。

我又在痛苦无聊中重拾起曾喜欢过的自制工艺品,打开曾喜欢的集邮册,习练起曾喜爱的书法。可以说,在我人生的黑暗时刻,是书籍拯救了我,是多种多样的爱好拯救了我,是领袖们的伟大人生经历教育鼓舞了我,是残疾人及先进人物的事迹感动并教育了我,是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飞速前进鼓舞鞭策了我。生活在如此美好的国家,作为中国人是多么的幸福而自豪,而我为什么还如此悲观失望下去?我渐渐想明白了,我整日沉浸在痛苦失望中不能自拔有什么用?只能使自己日益消沉,更加萎靡不振,我幡然醒悟,我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于是,我又开始了青少年时期就喜爱的写作爱好,且一发不可收拾,二三十年来,我曾给许多的报刊杂志写稿,虽然未被采用的不少,但被刊登的也很多,所以我从不失望不泄气,总是给自己鼓劲。在不断的写作中,我还发现,老年知识分子动笔写作或用电脑写作,对大脑的保健非常有益,能延缓大脑的衰老,我自己在这方面就深有体会,由于我几十年坚持动手动脑,如今虽然75岁了,但我的智力一点也不比中青年人差,我曾看到有些保健书上说,老年人耳聋很容易造成智力明显消退,甚至变成痴呆。我偏不信这个邪!这样让我更加注意生活中的智力锻炼。

说起用电脑写作,我经历了艰难的学习过程。开始是学用手机发短信,用智能手机发微信,但因别人指导我,我耳聋听不见,所以学习起来非常困难,但我没有放弃,经过艰苦的努力我还是学会了。欣喜心情真是溢于言表。用电脑写作还是近12年的事,一个特别有爱心的学生执意要送我电脑,我及家人多次谢绝,但他竟让人送到我家,一再说:“老师,用电脑写作最适合您,它会让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对增强老年人的智力非常有帮助。”之后,他先后找了两个年轻人几十次来我家帮助我学习用电脑敲字、写文章及必须知道的一些程序技能等。经过这些年轻人的热情帮助,我终于学会了用电脑投稿、给在外地朋友及国外的儿子用邮件写信。如今的我,用电脑投稿,敲键盘的速度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我已养成每天离不开电脑“朋友”陪伴的好習惯,这位朋友也不断给我带来快乐与欣喜。

虽然生活仍然艰难,疾病仍然缠身,但我已渐渐坚强起来,不再去想自己多病多难、越来越老迈,而是不断给自己鼓劲,我要把75岁当成57岁去过,让自己从思想上振作起来,焕发起精神,让自己仍然像中青年时期那样不怕任何困难,坚强度过自己的晚年!我深信,只要自己有坚强的意志,我不幸的晚年也会放射出些许令人骄傲的光彩!

猜你喜欢

先进人物耳聋事迹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老骥伏枥显担当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致聋基因
耳聋左慈丸治肾虚老年耳鸣
与时俱进
耳聋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是什么
蒲松龄与喻成龙交往考辨
柳下惠事迹考述
他们也是血肉之躯
不能需求先进分子事事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