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河道演变分析

2018-12-05张永生余达水余彦群

治淮 2018年11期
关键词:淮河分流河道

张永生 余达水 余彦群

(淮委综合事业发展中心 蚌埠 233001 淮委治淮档案馆(治淮宣传中心)蚌埠 233001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合肥 230000)

1 河道基本情况

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全长110.98km,其中王家坝至南照集段为分汊河道,两汊之间为濛洼蓄洪区,北支濛河分洪道有洪河分洪道和谷河等入汇,南支在三河尖处有史河入汇;南照集至临淮岗段有小润河入汇,河道左侧有南润段、邱家湖2处行洪区,河道右侧有城西湖蓄洪区。从平面形态看,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河型复杂,淮干王家坝至南照集段总体属弯曲型河道,淮干南照集至临淮岗段属顺直微弯型河道。概化示意见图1。

2 来水来沙特性

2.1 来水特性

淮河干流洪河口以上流域面积3.06万km2,王家坝站是淮河中游主要控制站,在洪河口以下约6km处。为反映淮河中游径流量年际变化趋势,将王家坝站径流量按不同年代平均值进行统计,具体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年代平均径流量呈随机波动。

2.2 来沙特性

王家坝站自1984年5月进行泥沙测量,经过对1985~2007年泥沙资料统计,王家坝站多年平均含沙量0.34kg/m3,多年平均输沙量228.85万t,含沙量和输沙量总体上呈逐年代减少趋势,2000年后由于水量较丰,输沙量较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加。王家坝站含沙量、输沙量不同年代平均值见表2。

图1 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河段概化示意图

3 实测大断面变化分析

淮干王家坝至临淮岗段王家坝、润河集水文站以及濛河分洪道钐岗水文站在进行水文要素测量的同时,进行了大断面测量。

3.1 王家坝站实测大断面变化分析

王家坝站基本水尺断面位于左岸王家坝闸下游约150m处,其上游50m处为中低水位测流断面,下游2800m处为高水位测流断面。

王家坝中低水大断面为偏“V”型,1991年以前主要表现为主槽两侧河岸左移,左侧河岸左移幅度略大,总宽度变化不大,同时深泓高程有所降低,主槽面积呈逐年扩大趋势;1991年以后主要表现为左侧主槽岸坡比较稳定,右侧20m高程以下主槽逐年冲刷扩大,主槽面积由1992年的1398m2增加到2008年的1640m2。

高水位测流断面河段为分汊河道,左汊1970年以后逐年下切,20世纪90年代下切幅度最大,之后逐渐稳定,目前左汊深泓高程基本稳定在16m。右汊河道自1965年以来一直较为稳定,总体表现为淤积,主槽左侧边坡逐年淤积右移,总体右移163m,平均每年3.88m,近期淤积速度减缓。两汊冲淤相抵,王家坝高水大断面总体呈微冲趋势。

3.2 钐岗实测大断面变化分析

表1 淮河干流王家坝站径流量不同年代平均值表

表2 淮河干流王家坝站泥沙各年代平均值表

钐岗站为濛河分洪道测流站,分洪道两岸均有堤防,基本水尺下游约3000m左岸处有洪河分洪道汇入。

濛河分洪道于1951~1953年开挖,1952年钐岗站开始测量流量,根据1952年流量实测成果表,钐岗断面主槽面积132m2,基本能够代表竣工断面。自1965年起,淮河流域水文年鉴开始刊布实测大断面成果表,由于实测位置变动,1970年与1965年断面可比性较差。

濛河分洪道钐岗断面1980年较1970年主槽面积扩大30m2,深泓相应降低,1980年以后,主槽较为稳定。因此,濛河分洪道钐岗断面基本稳定,总体呈微冲趋势。

3.3 润河集实测大断面变化分析

润河集水文站1951年5月设立,站址在颍上县润河集镇,1955年后站址移至下游约3.5km的霍邱县李郢村鹦歌窝,站名改为润河集(鹦歌窝)。1998年1月,因城西湖蓄洪区堤防退建,该站迁至下游2.3km的陈郢子,站名改为润河集(陈郢)。润河集水文站测流河段顺直,两岸有大堤。汛期有时受下游颍河洪水顶托,回水影响较为严重。

润河集(鹦歌窝)断面主槽左岸河底稍有淤积,右岸河底略有冲刷,总体呈微冲趋势。润河集(陈郢)断面主槽左岸冲刷,右岸冲淤交替,总体呈微冲趋势。

4 王家坝至南照集段分流比变化分析

淮河干流王家坝至临淮岗段行洪区调整及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拓浚濛河分洪道,疏浚淮干南照集至汪集段河道、加固南润段堤防等。

淮河干流王家坝至南照集段河道情况复杂,南汊水情由王家坝站监测,北汊濛河分洪道无闸站控制,分流量通过钐岗站监测,地理城来水直接影响濛河分洪道的分流比。由于洪河分洪道入汇口离钐岗站较近(约4.0km),北汊采用钐岗和地理城流量直接相加的流量。淮河干流王家坝至南照集段南汊到三河尖附近有史河入汇,由于史河汇流面积较大(6895km2),史河口至南照集流量较上游增加较大,其分流比与上游也不相同。根据2003年和2005年实测洪水资料,统计分析淮河干流王家坝至史河口,史河口至南照集段分流比情况,见表3、表4。

濛河分洪道上段现状河底高程21.0~20.5m,濛河分洪道拓浚工程主要拓宽泓道,拓浚工程上段河底高程也为21.0~20.5m,工程实施后,在小流量、低水位时濛河分洪道不会提前分流。假定工程实施后该河段上游及支流来水不变,经计算,随着流量增大,濛河分洪道的分流比会增加,一般总流量达到5000~6000m3/s时,分流比达到最大,流量继续增大,分流比有所减小。濛河分洪道现状主槽宽度约60m,滩地宽度约1900m,以滩地行洪为主;淮干主槽宽度约300m,滩地宽度一般为1200m。由于分洪道滩地宽度远大于淮干滩地宽度,在流量小于7000m3/s时,其行洪流量增幅较快,相应分流比逐渐增加;当流量大于7000m3/s时,淮干主槽面积相对分洪道主槽面积增加较多,淮干主槽增加的流量超过分洪道滩地增加的流量,从而出现分洪道分流比下降的现象。

表3 淮河干流王家坝至史河口段实测流量统计分析表

表4 淮河干流史河口至南照集段实测流量统计分析表

5 河道演变分析

5.1 河道平面形态的变化

濛河分洪道是1951~1953年利用新旧河道开辟而成的一条分洪河道。为扩大进口和王家坝闸进洪要求,洪河口至王家坝间的原洪集圈堤退建,退出滩地上的老堤、庄台和其他阻水障碍,并一律铲至高程26.0~27.5m。分洪道深槽基本利用原有濛河,河槽中断部分开挖三段引河串通。1957~1958年,洪河治理开挖洪河分洪道,于张家岗注入濛河分洪道。濛河分洪道运行六十多年来,平面形态基本无变化。

5.2 河道演变趋势分析

王家坝站径流量年际变化和逐年代变化无显著增加或减小趋势,从王家坝站含沙量、输沙量变化情况看,含沙量和输沙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呈减少趋势,且输沙80%以上集中在汛期,较径流量更为集中(64%),这有利于河道主槽的冲刷。

王家坝和润河集两站实测大断面变化情况主要表现为主槽略冲,河宽变化不大;从濛河分洪道钐岗站实测大断面变化情况看,1980年以前,主槽面积逐步扩大,深泓也相应降低,1980年后,主槽趋于稳定。

从工程后王家坝至南照集段分流比变化看,在小流量、低水位时濛河分洪道不会提前分流。随着流量增大,濛河分洪道分流比会增加,一般来流总量5000~6000m3/s时,分流比达到最大,王家坝至史河口段和史河口至南照集段最大分流比分别为59%和49%,较工程前分别提高8%和4%,增加不大,流量继续增大,分流比有所减小。

因此,在上游来水来沙量等上、下游边界条件没有突变的情况下,该段河道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较稳定的状态。通过河道演变分析,淮干王家坝至临淮岗段可通过拓浚濛河分洪道和疏浚淮干南照集至汪集段河道等措施进行治理

猜你喜欢

淮河分流河道
基于4G和5G上下行分流策略研究
涉罪未成年人分流与观护制度比较及完善
淮河
第二届淮河文化论坛在阜阳举行
NSA架构分流模式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刘邓大军:抢渡淮河挺进大别山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