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影响及规避

2018-12-05孟德淳

北方经贸 2018年6期
关键词:进口产品壁垒技术标准

孟德淳

(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

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壁垒分为有形壁垒和无形壁垒两大类。关税以及数量限制属于有形壁垒,而技术性贸易壁垒属于无形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cat Bamers to Trade),以下简称 TBT,是指进口国为了限制进口而规定的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公证检验标准、卫生检疫规定以及有关商品包装、标签等的规定。

一、TBT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TBT的作用机制分析

贸易壁垒对本国市场的保护,从根本上讲,主要是从边境上形成了对进口产品价格和进口产品数量的控制机制。因此,价格控制机制与数量控制机制是两种最基本的机制。对TBT的分析也应该从价格和数量两个方面着手,以确定TBT的作用机制。

1.静态分析

TBT表现为技术法规或技术标准,但是单从法规或条文本身,无法考查阻碍机制,难于判断是价格控制机制还是数量控制机制。因此需从实施过程加以分析,在运用TBT这一措施时,首先是制定法规或标准,其次是依据法规或标准对进口产品进行检查,产品符合规则允许进口,否则禁止进口。如果法规或标准的制定使得进口产品不符合要求,被禁止进口,其壁垒作用是显然的。此时,可将TBT看成配额的特例,即零配额。如果依据法规或标准检查进口产品,产品符合规定则其壁垒作用失效。因此,在TBT设立之初,其相当于零配额,表现为数量控制机制。

TBT一旦形成并且实施,壁垒对进口产品就产生了明显的数量控制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的双重作用。既具有配额的数量控制作用,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价格调节作用,其作用类似于关税但有其特殊性,是一种复合机制。TBT的特殊性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内涵性的,它从客观上要求各进入方必须为满足壁垒要求而付出一定的改造产品的代价。在产品市场完全竟争或垄断竟争条件下,各进入方存在着利益驱动,它们不得不努力尽快地跨越壁垒,否则会丧失市场机会与市场空间,这有别于关税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外在性的,价格控制机制的作用在于出口方在进入进口国市场时,为达到进口国的技术标准,必须进行设备、人力的投入以及有关的检验测试,支付认证和鉴定手续所需的费用。若产品符合标准,获准进口。产品本身并未发生变化,但却因相关费用的支付而削弱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动态分析

从动态角度考查,TBT的设置和对TBT的跨越是无止境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必然导致新的TBT出现和进口产品对壁垒的跨越。但是这种跨越不是没有代价的,进口产品要跨越壁垒,就必须依据TBT的规定要求,改进产品质量,提高技术水平。随着技术创新的深入,新的技术标准会不断出现,并被采用于新的技术法规之中,也就对进口产品形成新一轮的控制机制,从而形成新的TBT。整个过程呈现出TBT一对TBT的跨越———新的TBT对新的TBT的跨越......的交替循环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进步被强制性地促进,从而形成TBT对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二)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没有获得有关认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为达到相关标准而增加原料成本削弱了产品竞争力技术、环保以及改善劳动条件的投入使成本增加,削弱了企业竞争力;过高的检验检疫费用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过贵的认证费用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目前,人们对健康和环境越来越重视,有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的产品或有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越来越受青睐,这就导致没有取得相应认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

二、我国克服TBT的对策

(一)通过技术引进跨越技术壁垒

众所周知,技术壁垒本质上是国家间技术差异的具体体现。作为一个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由于我国的技术供给能力有限,要应对和跨越国外层出不穷的技术壁垒,必须十分重视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对中国产业而言,技术引进的主要作用,就是获取技术的溢出效应。技术的溢出效应,在跨越壁垒的过程中体现为。“干中学”、“看中学”。即通过最终产品或中间产品的引进,对技术先行国进行技术模仿和产生技术创新的动机。通常说来,技术的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进新产品的同时,会带来模仿生产的动机,而模仿生产的本质就是一种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溢出开始发生,输入国的技术创新水平有所增强。

第二,输入商品的竞争力会影响到当地厂商的市场份额,也会间接地刺激当地厂商的技术创新活动,以期达到抗衡的目的。

第三,如果输入商品本身拥有相当的技术含量或技术诀窍,那么他往往伴随着各种形式的技术指导,由此技术创新会在不同程度上扩散到输入国。

第四,国际技术贸易是技术创新扩散最为直接的方式,不仅会对技术引进国的技术存量具有积极有效的影响,同时由于引进国的市场需求状况、人力资本、生产设备等诸方面与输出国存在的较大差距,因此会刺激引进国的二次创新或适应性创新。

通过国际贸易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仅在静态意义上提高了本国的技术存量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改善了本国的技术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动态意义上通过各种渠道和机制促使本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机制的形成,为赶超和跨越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提供了某种可能性。

(二)利用FDI跨越技术壁垒

上述单纯地通过国际贸易而产生的技术引进还往往难以获得较为系统的复杂技术,这是因为这些技术往往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所以需要通过引进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事实上,国际直接投资是国际间技术扩散和转移的两个重要渠道之一。

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技术溢出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渠道:一是市场竞争和技术示范、企业间的前向和后向联系以及人力资本的流动。因此,通过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技术增长从而实现跨越技术壁垒;二是对我国而言,在利用FDI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扩大我国对外的直接投资。一般而言,企业实施对外直接投资,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一个国家加入WTO后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事跨国经营将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一国和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来说,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主要功能之一,在于其可以避开或绕过国际贸易中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当然,我国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也应该发挥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鼓励国内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国经营;三是我国企业可以开办独资、合资生产企业的形式,利用当地人才、当地资金、原材料,节约运输成本等多项成本。

(三)完善质量认证制度和国际标准,跨越技术壁垒

1.完善技术标准和质量认证制度,促进我国产品质量的提高

因此,一是制定切合我国国情的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且标准的制定应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加以统一,采用国际标准打破技术壁垒。二是要由过去侧重制定和修订标准,增加标准数量转向调整标准的构成,由侧重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转向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标准化,由单纯的技术标准化转向技术与管理标准化并得,提供全国统一的管理标准化体系与标准规范。

2.开展对国际标准的分析与研究

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商品受阻,更多的是由于信息系统的不健全,通讯手段的不发达,对输入国的各种技术限制不了解,贸易中有关的标准法规难于收集或缺乏最新版本,贻误成交机会,我国应吸取这方面的教训,加强对工业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技术标准政策、标准结构和内容的研究,密切注视全球技术壁垒变化的新动向,使我国的出口商品适应和满足国际标准或进口国的要求,避免陷入技术条例和技术标准壁垒的陷阱。

3.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以及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产生的目的是使产品在全球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并能自由流动于国际市场,如ISO和IEC等,他们制定的标准为大部分国家承认,而且也能反映出最新的技术动态。我们将目光盯住这些标准,既能有效突破技术壁垒,又可以说是一种廉价的技术引进。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和协调工作。通过加强与工业发达国家和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双边或多边标准化项目合作,不仅可以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吸收进来,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将我国的标准化意图反映进去,最大限度的反映我国的利益。

4.加强国际间合作与协调,跨越技术贸易壁垒

我国在多边和双边层次上,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合理运用WTO规则,通过协调方式跨越发达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

猜你喜欢

进口产品壁垒技术标准
秦山核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经验与工作展望
浅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走廊排烟
音乐专业高校进口产品政府采购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政府采购应优先选择国货
8000余种进口产品享受零关税
进口产品到岸成本核算过程及方法介绍
咱们最初是啥样
我国技术标准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鱼与鱼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