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访银杏日记收藏馆

2018-12-05郝忠勇

青少年日记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写日记银杏日记

□郝忠勇

9月9日 晴

今天是星期日,应管炳圣老师邀约,去百尺河镇管家河套看看新建的银杏日记收藏馆。前些天管老师就数次电话通知,定于九月十日教师节举行开馆仪式,嘱我一定到场。听说邀请了不少来宾,有日记同道、媒体人,还有市里送来的茂腔专场演出。今天有空,就先睹为快吧。正逢修路,只好转道狮子口。经过的都是田间生产路,路两边秋稼满眼,生机勃勃,呈现出一片丰收在望的农村秋景。

管老师,日记人,今年七十有五,百尺河初中退休教师。十五岁时,代表诸城少年队员出席山东省少代会,感念老师叮咛“记下每天幸福的时刻”,自此一发不可收,坚持天天写日记,至今六十年,风雨寒暑,竟无间断,足以让人称奇。

九点半抵达河套。村子东边为百尺河,北面遥对白龙山。小院西南百余步,有古银杏一株,数人环抱粗细,虬枝盘旋,枝叶婆娑。枝条上挂满了数不清的祈愿红布条,随风飘舞,红绿相间,煞是好看。

寒暄毕,一一参观。所谓收藏馆,就是新建的三间南屋。主体是钢架结构,粉墙蓝瓦,瓷砖镶嵌,里外一新,简约不失庄重。从过道开始,四壁挂满日记人联络图谱、展板、简介、条幅、牌匾、名人题赠等。出现的人物中,不乏皇甫束玉、刘金星、程韶荣等相熟的数人。

贴墙十几个展台,日记、报刊、图书、老物件、旧收藏……悉数陈列,绵延摆至院里。展品主体部分,是管老师个人六十年来用过的全部日记本,大大小小,花花绿绿,各色形制,各种规格。每一个本子,都是一本故事,管老师随便捡起一本,都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六十年的日记宝藏,一本不缺,一篇不落。而屋角尚有大大小小十数个纸箱,是他珍藏的历年批改学生日记,分年份装订成册,有的图钉锈断,有的纸张发黄薄脆,不堪翻动……这一批宝贝,限于场地,多数封存未开。

管老师年事虽高,谈锋尚健,热情很高。他不住地用手机拍照录相,很兴奋地说着明天的筹备活动。每有访客,拍照录相也是管老师的功课之一,用这种形式记录当前发生的事情,这也是他与时俱进的日记形式之一吧。其中一个展台上就有他用过的三四只不同牌子的照相机。我们初次结识,始于1998年代,某天教研室收到一封设立日记节的倡议书,我记得很清楚,那封信是用横格信纸,垫着会计用的那种蓝色复写纸复写的一份复件,信末署名“管炳圣”。后来多次相聚于百尺河初中的日记节,近十多年来也形成了惯例,在学校日记节上,我们各有一个面向师生讲座的保留节目。管老师“老师教我写日记,我教学生写日记”的事迹一直鼓舞着师生,带动着社区,也影响周边的人。市教研室自1998年代开始倡导语文教师写随笔、学生写日记,坚持走到今天,在我们全市教师队伍中,管老师也是首屈一指的带头人物。

筹建展馆,是他多年来的心愿。建屋过程中,因劳累过度,他还做过一回手术,最新的日记都是写在生病期间。他从展品中拿出一本薄薄的小书,自我解嘲,自己最早接受日记影响,始于这本《病床上的歌》,今日竟以自家“病床上的歌”为照应……谈笑风生,根本不像大病新愈的人。筹款、备料、规划图纸、多方找人,打种种交道,对于一个古稀老人,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胼手胝足,心血耗尽,种种艰辛不堪细数。好在典礼在即,聊可一慰。

看着全国“百姓读书之星”和省市“书香家庭”的奖牌,满坑满谷的收藏,我想,这哪里是区区三间屋子所能收纳负载的。细加了解,本次造屋,管老师共花费59544.18元;而数年用于日记事业之个人付出,细水长流,皇皇已达417686.10元矣。痴迷若此,已臻极致!

十一点,告辞。归来细思,管老师其人其事,价值意义,一则记录生活的本然与多彩,二则展示生命的坚强与韧性。我辈受益良多,感慨之下,补题“赠管炳胜日记收藏馆”如下:

古来山河傍村居,又起华堂藏图书。就中银杏巍然立,四美一一入画图。

猜你喜欢

写日记银杏日记
我会写日记
银杏
带着比赛的心情写日记
论银杏的栽植
怎样写日记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