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产学研”运作模式探析

2018-12-04郑秋桦白音陈如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7期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平台产学研

郑秋桦 白音 陈如红

摘 要:在当前的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平台“产学研”运作模式的分析,才能对其有充分的认识。该文在了解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开展现状以及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对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产学研”运作模式的途径进行了探究,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平台;产学研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7-0142-02

应用型大学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平台(基地)对于当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地。然而,传统封闭式教学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与组培行业实际岗位需求有很大的差異,建设校内产学研孵化基地是培养优质人才的关键,是工学结合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是大学办学质量得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得以提升的必要手段。为此,本文对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产学研”运作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探究。

1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开展现状及运行机制分析

1.1 现状分析 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往往是教师基于专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即便是实验课也只在计划规定的时间进行,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基于指导书或教师提供的步骤,按部就班操做实验。虽然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中参与实验活动,但本质上还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限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无法收获良好教学效果。并且很多大学生的校内实训依旧停留在1个消耗性的实训状态,忽视发挥实践教学平台(基地)对于科技创新研究及服务的积极作用[1]。在有限的资金和师资力量的影响下,大学往往只把实践教学平台(基地)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场所,没有发挥其作为开发高新技术以及试验、推广、研发、培养双师型师资的基地,社会服务功能以及与行业、企业交流缺乏,加上建设环节产、学、研相互割裂,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吸引行业企业的能工巧匠,导致校企无法共享人力资源,从而使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训缺乏高水平指导教师。如果能从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出发,建设一体化综合性的产学研实践教学平台,就能将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经营等功能融为一体,打破植物组织培养的传统封闭教学实验室模式,形成开放性的新型产学研一体化运作模式,达到以产养教、以科养教的目的,这是促进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平台(基地)的自我建设、完善和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形成产学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和提升的有机整体。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运作实践,韶关学院植物组织实践教学平台教学、科研和生产一体化新的运作模式已初步形成。

1.2 运行机制 根据教学与市场这2个规律,促进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产学研模式的运作,具体就是指围绕教学这一中心,在科技服务的导向下,用科研促发展,如图1所示。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工作涵盖本科课程教学、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其实践教学平台(基地)的运作模式应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始终将教学放在中心和优先的位置,如果弱化教学工作,就意味着和高校实践教学平台(基地)的工作中心背离。以科技服务为导向就是基于当前农业生产所需选择产品,利用自身在管理、人才、研究基础等领域具备的科研优势,生产价廉质优的产品。科研则是将教师作为主体,从生产产品与农业生产的实践过程当中开展科研选题、科研研究等工作[2]。

2 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产学研”运作模式的途径分析

实践教学平台(基地)主要由3个部分组成,即学做合一基地(课堂和实训点合一)、校企合一基地(实训和生产合一)、研发技术服务中心(教学和技术开发、服务合一)。通过学做合一基地有效落实培养学生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技能的实验活动、实训活动;通过校企合一基地促使学生参与定岗实习活动,让学生掌握综合实践技能,提高校外定岗生产能力;通过研发技术服务中心让学生参与有关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应用性课题研究,完成毕业论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2.1 构建“课堂与实训点合一”的学做合一基地 利用学做合一的基地,就可以优化具体的培养教学课堂以及实训地点,通过课堂多媒体呈现和基地现场演示的结合,促使学生一边教一边学、一边学一边做,达到教学与实训之间的互动,统一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提升,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对实验以及实训的教学活动教育落实,确保教学做能够实现动作的一体化需求。为了满足一体化教学的发展需求,与人才培养要求相互的结合,做好植物组织培养课表标准、教学内容等相应的修订与完善,基于设计课程系统的实际要求,做好教学细节的冲欧,通过具体的课程内容,满足岗位提出的需求,这样就能够让课堂教学的服务更加专业,最终进行课程大纲的设计,满足讲课方式、教学要求以及实训流程的要求,并且编制出相对应的方案与教案[3]。

在全新的植物组织培养体系之中,能力为本、素质为心,在确保理论知识必需与够用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理论课学时,把胚胎培养、愈伤组织培养以及花粉花药培养、细胞培养等教学内容删除,并且重点考虑到延基本操作技术、组培室设计管理、植物脱毒与组培繁、研发组织技术等具体的内容,这样才能够满足课程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并且基于教师作为中心逐渐转变成为学生作为中心,这样就能够实现理论与实习教师的一体化、理论教材与实训教材一体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训车间一体化,将学生主体参与放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能力,从而成为素质优良、技术过硬的优秀技术人才。

2.2 构建“实训与生产合一”的校企合一生产性基地 基于校企合一的基地,做好学生专业技能的集中讯乱,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环节之中做好实训,并且也能够完全生产任务,帮助学生掌握实践能力,进而提升校外顶岗实习的能力。在教学活动开展中,不仅仅需要专职教师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企业指导教师、校外兼职教师的支持,在植物组织培养实训教学中模拟真实的企业工作情境,运用企业管理制度,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产场景,最终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获取工作经验,从而领略工作岗位的文化氛围,帮助自己经过学生角色、学徒角色的快速转换,达到在校内完成生产性顶岗实训任务的目的,培养社会所需职业人才。利用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得到了锻炼,同时自身的效率意识、质量意识也得到了增强,这样就可以形成优良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优良的职业素养,从而做好岗位职业能力的锻炼。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还应该考虑到训练的全面性,促使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学生实践技能训练都通过有声有色的方式进行,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将职业品质、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知识都引入工作与学习当中去,确保在正式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能够在社会之中独当一面,实现毕业与工作岗位真正零距离的接触。

2.3 构建“教学与技术开发、服务合一”的技术服务中心 教师在组织开展基础实验教学以及单项技能训练活动时还应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实训基地,引导兴趣浓厚的学生成立相应兴趣小组,从而开展创新性的探究。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由于存在季节与选材的不确定性、可變性,如针对同种植物材料不同的外植体实施组织性的培养,其发育生长途径就可能完全不同;就算是植物相同,如果使用不同的培养基,其生长、成苗以及分化等途径都可能存在差异。按照这一部分特征,教师就需要将学生的直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不能被教材给定的植物旨在培养实验教材或者是培养基所限制,能够自主的动手查阅资料,这样才能够撰写出独立的实验方案,从而设计出相对应的操作方案,,获得不一样的实验结果。如一些培养材料有变化,一些外植体经过长期培养始终没有反应,一些愈伤组织过于疏松或致密等等,学生通过对这些实验现象与结果进行分析,更深刻的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理论知识,保持学习兴趣与热情,锻炼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能力[4]。通过在探究性的综合实验中进行锻炼,教师成功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拥有基本科研能力,能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地方农业生产推广项目、校企合作项目、行业企业亟待解决的植物组织培养课题等,在科研技术服务中心中参加技术开发和技术服务活动,锻炼创新精神与创造性能力,体现高校服务于社会的功能。

3 结语

目前,地方院校专业的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并且在我校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因此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地方本科院校成为了当务之急。通过本文对于植物组织培养实践教学平台“产学研”运作模式的探讨,以期能够对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与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韩亚超,尹恩,宋朝伟,等.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高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6(08):338-339,341.

[2]韩伟,陈如红,白音,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平台建设和运行的探讨——以韶关学院为例[J].韶关学院学报,2015(06):101-104.

[3]曾艳玲,张党权,谭晓风,等.《植物组织培养》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168-170.

[4]赵永秀,刘铁梅,张瑞霞,等.《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实践与体会[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06):116-117,134.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植物组织培养教学平台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类通识任选课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浅析罗汉果组织培养新技术的探索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基于WordPress构建项目化课程教学平台的研究
开展生物学 “植物组织培养” 选修活动课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