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久星韭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8-12-04李美换王艳斌马栋豪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7期
关键词:韭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李美换 王艳斌 马栋豪

摘 要:该文介绍了韭黄育苗地的选择、育苗管理、田间水肥管理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等管理技术,以期为实现韭黄的优质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棚窑;韭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7-0049-02

韭黄是韭根处于适宜的温度、湿度及黑暗的条件下,依靠自身贮藏的养分生长,在不形成叶绿素的情况下,生产出肥嫩可口、风味极佳、颜色金黄、纤维素极少、质地柔嫩的韭菜植株。平顶山市园艺科学研究所通过开展韭黄栽培试验总结出一套韭黄的高效、高产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选择生长速度快、直立性强、产量高、抗寒、耐肥、耐热、丰产、叶片宽厚的韭黄品种,如久星15号、久星20号、久星30号等品种。尤其是久星20号,极耐弱光,在黑暗状态下生长良好,是栽培韭黄的首选品种。

2 培育壮株

2.1 育苗准备 育苗田前茬应选择非百合科葱韭蒜类作物田。在整地前施腐熟农家肥7500kg/hm2,使土壤肥沃,利于根系健壮生长,深耕细耙,搂平打畦。一般畦长8~10m,宽0.8~1m,畦床整好后,撒施尿素150~225kg/hm2,钙镁磷肥600kg/hm2。浅锄搂平后待播。

2.2 播种日期与播种量 黄淮地区一般于3月下旬至4月下旬育苗。韭黄栽培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栽培模式。移栽育苗田播量60~75kg/hm2,可移栽60~75kg/hm2。

2.3 播种方法 把整好的苗床浇足底水,播前先用55℃温水浸种,不断搅拌使水温下降至25℃,再浸种4~8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2~3次,然后用湿布包好,放在15~25℃温度下催芽,待3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均匀撒播在苗床上,也可掺适量的细沙土撒播,播后覆土1~1.5cm厚,用地膜盖好。保持土壤中的温湿度。7~10d后,约有30%以上的种子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以防烧伤嫩叶。

2.4 苗床管理 出苗后要做到前促后蹲。苗期结合浇水追肥2~3次,每次施入75~150kg/hm2尿素,并顺水冲灌90%敌百虫晶体或50%辛硫磷乳油15kg/hm2,预防韭蛆危害。小水勤浇,防止韭苗徒长,引起倒伏烂秧。三叶期后以蹲苗为主,减少浇水,多雨时及时排除苗床积水,防止烂秧现象的发生。整个苗期及时防除杂草,避免出現“草吃苗现象”,达到培育壮苗的目的。

2.5 出苗后的管理 从出苗期到长至10~15cm时,应注意及时洒水,保持中沟内土壤湿润,使种子发芽快、出苗早。韭苗长到20cm时,应浇小水,不能出现积水,适当挖水促壮苗。种植韭黄的菜农有“晴3天小旱,晴5天大旱和韭菜土不能开拆”的说法,说明供给充足的水肥,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状态对韭黄的生长很重要,既有利于分蘖和叶片的生长增加当年的产量,还有增加来年产量,延迟植株衰老的作用,并可使叶片组织柔嫩,达到提高品质的目的。韭菜第1年为培养幼苗,从第2年开始转入生产韭黄田间管理。韭黄生产过程是早春嫩叶迅速萌发生长,收割青韭,夏季采收韭薹,秋冬季用麦草或棉毡覆盖,生产韭黄,周年可以供应鲜韭。

2.6 肥水管理 当韭苗的生长期正处高温的季节,要随时根据情况进行灌水,7~10d沿沟灌水1次。土壤保持湿润,下大雨后应及时排水,防止涝害。追肥应根据长势天气情况,结合灌水采取少施、勤施的原则,随着苗的高度,不断增加施肥量。若生产过程中,水肥不足,植株长势弱,鳞茎不发达,则韭黄产量低。青韭长到40cm左右时开始收割,割后留茬1~2cm。韭黄新叶的萌发和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主要依靠韭菜鳞茎和根茎中所储藏的营养物质,所以培养肥大的根株是获得高产、优质韭黄的基础。准备生产韭黄的韭菜,一般春季只收割2刀春韭。夏季是韭菜生长的旺盛期,应每20d进行1次施肥,用尿素75~150kg/hm2,也可15~20d左右进行1次叶面追肥,以促进植株旺盛生长,形成肥大的根株。

3 棚窑韭黄栽培技术

韭黄栽培的韭根,一般选用当年播种肥壮的韭根。选择肥沃育苗地,进行直播育苗。苗龄90d左右时,加强水肥管理,根据天气浇水保证地面见干见湿,浇水的同时可追施尿素75~150kg/hm2,促进韭根生长健壮。

3.1 棚窑的建造 11月下旬,选择地势高、干燥、背风向阳的地方挖窑。可随韭根数量而定窑的大小,窑的大小一般为:长4~7m,宽3~4.5m,深1.3~1.8m。在窑的一边设1个小门,门上盖棉被,起到遮光保温作用。从地面一侧可挖一斜坡作为人进出棚窑内操作的通道。挖好窑后,窑顶用木杆或水泥柱做顶住,其上棚架用玉米秆等秸秆覆盖上面,摆上30~50cm厚的玉米秸加豆秆,上面先铺设30~35cm的腐熟农家肥,或其它酿热物亦可。需窑面积300~375m2/hm2。

3.2 栽培方法 韭黄窑建好后,当年播种韭根,起苗时尽量不要伤到根系,一般15株1捆,然后用2∶5的粪土与3∶6∶1800的百菌清、尿素、水调成的营养泥浆进行蘸根。摆韭根时根部要摆平,棵与棵之间要挤紧,最后盖2cm厚的粪土。

3.3 栽后管理 韭根栽之后窑温一般要控制在18~25℃,如果温度高,韭黄容易腐烂;温度低,韭黄生长慢,影响产量。因此,可以用增减窑顶覆盖物的方法调整窑内温度。一般25~30d收割第1刀,25d后收割第2刀,20d收割第3刀。窑内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

4 病虫害防治

4.1 主要病害防治 灰霉病:灰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现少量植株有病时可用50%速可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疫病:疫病可危害根茎叶,湿度大时发病越严重,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每隔7~8d喷1次,喷2~3d为佳。黄萎病:黄萎病可危害叶片,使叶片黄化下垂,逐渐死亡,发病时用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喷雾。

4.2 主要虫害防治 韭蛆:防治韭蛆采用地面喷药,即在成虫盛发期,用20%噻虫胺悬浮剂500~750mL/hm2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200倍液灌根。潜叶蝇:防治潜叶蝇采取在产卵盛期至幼虫孵化初期,用80%的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洒。蓟马:防治蓟马在幼虫发生盛期喷50%辛硫磷1000倍液,或10%吡虫琳4000倍液。

5 适时收割

收割时必须选择晴天,9:00—10:00气温高时,收割前先将韭黄上的覆盖物清理掉,采收1畦揭1畦。用锄沿韭畦的一旁挖10~15cm的深沟,用韭镰,从鳞茎以上2~3cm处割断,边割边整理,抖掉韭黄上面的泥土,然后捆扎成把。

6 收割后的田间管理

韭黄收割以后,在韭田割茬处撒一层草木灰,可以防病,也可以补充养分,并平整韭田,也可以等韭黄发芽2~3cm时沟内冲入10%的人畜粪水,为生产下茬韭黄打下基础。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韭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韭黄标准化栽培技术探讨
普定韭黄 香飘海外
浅析弥勒市韭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浅谈煤矿高产高效型生产区队建设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