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2018-12-04安治良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7期
关键词: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农艺性状

安治良

摘 要:以自主选育的13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穗粒重和出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和穗行数呈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和穗位呈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该研究为高产型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玉米;产量;农艺性状;相关分析;通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 S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7-0034-03

Genetic 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of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Maize Hybrids

An Zhiliang

(Henan Jinyuan Seeds Co.Ltd.,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To determin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yield and 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maize hybrids,thirteen maize hybrids were tested by using genetic 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 The random block design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yield per mu is ver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grain weight per spike and seed-producing percentage,the correlation with ear length and ear rows was not significant,but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lodging percentage,and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plant height and ear height but not significant. This study provides theory basis for the breeding of high yield maize varieties.

Key words:Maize;Yield;Agronomic characteristics;Genetic correlation;Path analysis

玉米產量是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是各农艺性状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这些性状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玉米产量的作用贡献大小各不相同,因此关于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及其在产量组成中的作用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问题[1]。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前人进行了大量研究,因研究区域及研究材料的不同,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2-6]。该研究以13个自育优良组合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8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作用,为夏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自主选育的12个优良玉米杂交组合和对照郑单958。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河南金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荥阳试验站进行,采用随机区组品比试验,3次重复,5行区,行长6.7m,行距0.6m,栽植密度7.5万株/hm2。试验按照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统一方案进行,期间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记录株高、穗位、倒伏率等性状,最后收获测产。收获方法:每小区去边行收中间3行,按照水分含量14%折算产量。果穗自然风干后,从中选取10穗具有代表性的果穗,室内考种分别测量其穗长、穗行数、单穗粒重和出籽率,结果取均值。

1.3 数据分析 应用Excel和DPS分析软件对13个玉米组合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及各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

2.1.1 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由表1可知,产量与单穗粒重和出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长和穗行数呈正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与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株高和穗位呈负相关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在同等密度下果穗单穗粒重和出籽率有利于品种产量的提高,因此,在高产型品种的选育过程中,可以加大对这些性状的选择。

2.1.2 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 株高和倒伏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降低株高可以提高品种的抗倒性。穗位和出籽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穗位越低,出籽率越少。

倒伏率与单穗粒重和出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倒伏率越高,单穗粒重和出籽率越低。单穗粒重和出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出籽率越高,单穗粒重越重。

2.2 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由于不同性状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相关性分析不能完全反应各性状对杂交种产量构成的重要性,因此,需进一步对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通径分析,以确定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具体效应(见表2)。

出籽率对产量的效应:出籽率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442,通过单穗粒重1个性状所起的间接效应为正值,而通过株高、穗位、倒伏率、穗长和穗行数5个性状所起的间接效应为负值。因此,在选择高产玉米杂交组合时,出籽率高的易获得高产。

单穗粒重对产量的效应:单穗粒重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4424,通过穗长和出籽率2个性状所起的间接效应为正值,而通过株高、穗位、倒伏率和穗行数4个性状所起的间接效应为负值。因此,在选择高产玉米杂交组合时,单穗粒重大的易获得高产。

株高对产量的效应:株高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1825,通过穗位、穗长和穗行数3个性状所起的间接效应为正值,而通过倒伏率、单穗粒重和出籽率3个性状所起的间接效应为负值。虽然株高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值,但对倒伏率的间接效应为负值。因此,在选择高产玉米杂交组合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株高的要求适当放宽。

穗位对产量的效应:穗位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1425,通过株高和穗长2个性状所起的间接效应为正值,而通过倒伏率、穗行数、单穗粒重和出籽率4个性状所起的间接效应为负值。虽然穗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值,但对倒伏率的間接效应为负值。因此,在选择高产玉米杂交组合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穗位的要求适当放宽。

穗长对产量的效应:穗长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1184,通过株高、穗位、倒伏率、穗行数和单穗粒重5个性状所起的间接效应为正值,而通过出籽率1个性状所起的间接效应为负值。虽然穗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值,但对出籽率的间接效应为负值。因此,在选择高产玉米杂交组合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穗长要求适当放宽。

穗行数对产量的效应:穗行数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1032,通过株高、倒伏率和穗长3个性状所起的间接效应为正值,而通过穗位、单穗粒重和出籽率3个性状所起的间接效应为负值。虽然穗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为正值,但对单穗粒重和出籽率的间接效应为负值。因此,在选择高产玉米杂交组合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对穗行数的要求适当放宽。

倒伏率对产量的效应:倒伏率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2251,通过株高和穗位2个性状所起的间接效应为正值,而通过穗长、穗行数、单穗粒重和出籽率4个性状所起的间接效应为负值。因此,在选择高产玉米杂交组合时,需要选择抗倒伏组合。

3 结论与讨论

产量与单穗粒重和出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其它性状也呈一定程度的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水平。通过通径分析结果可知,单穗粒重,出籽率和倒伏率对直接、间接提高夏玉米产量都极为重要。这与任晓菊、卢道文、郭强、李桂芝等[7-10]的部分研究结果一致,而与李安民[11]的行粒数和穗长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的结论有所不同,这可能与研究材料、研究区域等不同有关,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高产型玉米杂交种的选择过程中在注重单穗粒重、出籽率和抗倒伏性的选择的同时,也要注意各个性状对产量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荣廷昭,潘光堂,黄玉碧.数量遗传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2]梁晓玲,阿布来提,冯国俊,等.玉米杂交种产量的比较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玉米科学,2001,9(1):16-20.

[3]杨金慧,毛建昌,李发民,等.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4):28-30.

[4]陈桂林,肖荷霞,肖云清,等.早熟夏玉米性状选择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0):1-3,28.

[5]广成,薛雁,苟升学.玉米8个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J].玉米科学,2002,10( 3):33-35.

[6]刘玉旭,王黎明,刘必善,等.西南地区玉米杂交种主要生物性状分析[J].玉米科学,2003,11(3):42-44.

[7]任晓菊,张翠红.不同产量水平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09(11):48-50.

[8]卢道文,崔俊明,裴振群,等.夏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杂粮作物,2003,23(3):129-131.

[9]郭强,杨引福,蔺崇明,等.夏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09(2):34-35.

[10]李桂芝,魏常敏,周文伟,等.玉米穗部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北京农业,2015,3(8):31-32.

[11]李安民.夏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1(6):61-63.

(责编:王慧晴)

猜你喜欢

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农艺性状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湖南主要辣椒品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