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化与常态化分析

2018-12-04罗思研

关键词:常态化规范化

罗思研

【摘 要】实践活动课程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主要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为增长学生的实践经验,要注重对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改革,掌握其规范化与常态化的特征,强化综合实践,引导学生以创新型的学习方式来了解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及时进行实地调查,进一步强化实践活动课程教育效果。

【Abstract】 A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actual life.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students,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 reform of the 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 grasp its characteristics of standard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of 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 by innovative learning methods, and carry out field investigations in time, so a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al effect of 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

【关键词】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化;常态化

【Keywords】practical activity course; standardization; normalization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9-0090-02

1引言

实践活动课程是素质教育中的一大亮点,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给学生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在实践活动课程中,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体系,以规范化、常态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及时了解实践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1]。

2 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介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将学习内容与社会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实现对综合性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为:体验性、实践性、延伸性[2]。体验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经验、社会实际为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在课程教学中,要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体验活动,确定体验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实践性:注重对学生实践性学习方法的指导,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组织不同形式的社会实践性教育活动,学生认真进行调查、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延伸性:实践活动课程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延伸,积极向着生活领域、社会领域延伸,将自然、社会与生活联系起来,实现对学习领域的进一步拓展。

3 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化与常态化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对课程资源的及时整合

实践活动课程涉及到多个学科,要想全面掌握实践活动课程知识,需要将相应的课程资源及时整合,然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没有及时将相应的课程资源整合起来,缺乏对实践活动课程知识的有效整合。日常教学中,不能及时借助互联网、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来搜集相关信息,因为掌握的课程知识有限,因此影响到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3]。

3.2 缺乏实践机会

学生缺乏实践活动课程知识学习的机会,依旧是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来学习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学习到的专业知识有限,一大部分学生仅仅掌握的是实践活动课程理论方面内容,自身缺乏一定的实践能力,不能在课程知识学习中有效培养自身的实践性,这不仅影响学生自身发展,还对整体教育工作产生一定阻碍。

3.3 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的思想意识还有待提高,至今还没有深刻认识到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化与常态化构建的重要性,对实践活动课程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没有发现实践活动课程规范化与常态化构建与学生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没有让实践活动课程发挥出应有的促进作用,所以最终导致实践活动课程教育的效果不明显。

3.4 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不够规范

在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中,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来构建实践活动教育体系,不清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流程,不明确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因为课程体系构建目标不明确,导致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效果达不到技术要求,阻碍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还给学生学习造成一定影响。

4 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化与常态化的详细分析

4.1 注重课程资源整合

将教学資源及时整合,有效提升实践活动课程教育效果,将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及时有效的整合起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到实践活动课程教育中。比如某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来整合教学资源,在此环节,注重对实践活动教学材料的重点分析,以社会实践内容为主,促使学生提高对课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高度重视。营造一个和谐、优良的资源整合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环境氛围的影响下,学生掌握了课程资源整合的主要内容,协助教师,共同完成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任务。充分利用计算机系统将相关的课程资源联系起来,将生活领域、社会领域等方面的信息资源快速、有效的整合起来,不仅速度快,而且准确性高,便于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4.2 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机会,拓展学生增长见识的渠道,在社会实践中主动探究,师生之间加强互动,实践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合作者,学生则是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承担着实践创新的重要任务。为学生积极提供实训机会,拓展学生的实训渠道,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便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觉行为,让每个学生都有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在动手操作中获得了快乐的体验,由此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社会中学习知识,有效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4.3 提高教師的综合素质

培养教师的责任感,强化教师的思想意识,采用合适方式使教师提高对自身职业的认识,真正做到无私奉献,以此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及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采取定期培训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提高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促使教师具有很强的大局意识和合作意识,从而形成一支高素质、高度责任感的教师队伍。

4.4 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化与常态化建设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构建规范化、常态化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明确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目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保证操作过程的流程化、规范化,清楚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根据具体情况来构建一整套功能完备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管理体系,认真做好整体规划,积极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标准流程与具体方法,搜集有关资料信息,建立实践活动课程专题网站,制定综合实践活动周历表,强化网络学习,在不断探索中,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获得了很高的效果。

5 结语

以规范化、常态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及时了解实践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学生主动参与到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将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资源及时有效的整合起来,将优质的教学资源灵活运用到实践活动课程教育中,注重对实践活动教学材料的重点分析,以社会实践内容为主,促使学生提高对课程资源整合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学生积极提供实训机会,拓展学生的实训渠道,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社会中增长见识,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积极构建规范化、常态化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明确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唐翠华. “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J]. 师道, 2015(5):32-33.

【2】林华. 坚持常态化做到"五必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探索[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12):136-138.

【3】谢兴梅, 刘万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中的异象解析[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3(5):21-23.

猜你喜欢

常态化规范化
谈人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政务微博的规范化运行探讨
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常态化研究
高校郭明义精神建设的常态化机制研究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