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电换料大修风险管理实践

2018-12-04祝利平

关键词:核电站风险管理

祝利平

【摘 要】论文以中广核大亚湾核电站换料大修风险管理实践为基础,对核电站换料大修风险管理方案及措施进行总结,對大修风险管理涉及的七大模块进行了阐述,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大修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Abstract】Taking the risk management practice of refueling and overhaul of CGN Daya Bay Nuclear Power Plant as the ba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scheme and measures of the risk management of refueling and overhaul of nuclear power station, expounds the seven modules involved in the risk management of refueling and overhaul,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so a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bility and level of overhaul risk.

【关键词】核电站;换料大修;风险管理

【Keywords】nuclear power station; refueling and overhaul; 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M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9-0178-02

1 引言

核电机组的换料大修是指核电机组根据燃料循环政策,在运转一个发电循环后,将停机用新燃料组件替换乏燃料组件;同时利用这一换料停机的窗口,进行预防性维修、纠正性维修、在役检查、改造和定期试验,以改善和维持设备的运行特性,保证机组在下一发电循环的安全稳定运行。由于核电机组换料大修是一个工作量大、工期短、机组状态变化多、高风险作业集中的复杂工程,要保证换料大修成功完成,必须在安全、质量、进度、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掌控。其中,大修风险管理对于大修的成功是一个重要保证,只有高风险工作做到可知、可控,措施和预案到位,才能确保大修过程安全、质量、进度可控。经过多年的换料大修风险管理探索和实践,核电站逐步形成一套适用于核电机组换料大修的风险管理方案。该管理方案包括9个方面:启停机支持、三级风险分析、预案管理、维修活动状态控制单、状态巡视、二次缺陷分析、TEF关注问题、重要设备监测、主控报警清理,涵盖了大修准备、大修实施和大修总结三个阶段。

2 核电大修风险管理实践

2.1 三级风险分析

一级风险分析是单一活动本身所涵盖的风险,原则上是在准备工作包时调用数据库中已有的标准风险分析。大修文件包风险分析原则上应该涵盖包括机组核安全、机组系统设备安全运行、作业环境、工业安全、异物风险等在内的作业项目风险。

二级风险分析是建立在检修活动一级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大修活动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以达到项目能够安全、有序地执行,并且实现大修利益的最大化。大修主线活动风险分析的目的是明确活动自身检修的状态要求及其相关检修活动间的相互影响,加强安全风险的控制和接口管理,保证项目按既定计划执行。若项目的接口复杂、涉及部门较多时,则需增加逻辑图来加强接口管理。

三级风险分析是在一、二级风险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个大修层面综合分析可能产生影响大修中出现重大安全、质量事件或延误大修工期的关键活动因素或条件,从而制定应对策略,以消除或减少发生大修重大安全和质量事件的几率。三级风险分析主要对象是可能引发大修核安全、职业安全风险和工期风险、质量风险的大修活动以及实施这些大修活动所必须的资源准备等。

2.2 启停机支持

为保证机组顺利停运,大修前1个月至大修前两周,大修经理需组织停机支持组。支持组由大修经理任组长,仪控和运行专业各一副处长(或其授权人)任副组长,支持组包括但不仅限于如下专业:运行、仪控、电气、机械、性能、堆物理、工程、改造组成。

建立启停机支持组的目的是防止机组在大修启停机过程中发生反应堆紧急停堆和汽轮发电机组发生意外跳机,在机组启停运过程中能及时应变响应处理设备故障。

支持组根据机组现有的缺陷以及相应反馈,充分讨论机组停机过程中所有可能异常,需要运行特别关注的问题,如停机过程中的汽机振动监视、ΔI控制等,应以TOI形式提交给运行。停机前1周,各专业应落实停机支持的所有准备工作和工作负责人;运行当班值原则上应完成停机操作的模拟机演练。停机支持组从100%Pn或降功率开始直到反应堆达到次临界。

为保证机组顺利启动,并网前2周左右,大修经理组织启机支持组。支持组根据机组大修期间的缺陷处理以及缺陷遗留情况以及相应反馈,充分讨论机组启动过程中所有可能异常。并网前3天,各专业应落实启动支持的所有准备工作和工作负责人,运行当班值原则上应完成启动并网操作的模拟机演练。启动支持组从首次冲转开始直至并网后主给水大小阀切换后,特殊情况下为反应堆达到30%Pn。

2.3 预案管理

根据大修的经验反馈以及对某些活动的认知,对某一大修窗口内的所有项目进行分析,当某项活动出现异常、功能失效以及维修活动中止或超出预期且若其对于安全、工期及其他大修项目的实施产生重大影响时,需在大修准备阶段制定应对措施或应急预案,从而避免或减缓事件突发时对整个大修的冲击和不确定。

大修预案原则上包括大修主线活动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两大类。对于重大设备尤其是涉及多专业的预案可独立进行多专业分析并形成独立的控制文件。

大修预案应当具备可操作性,具体应考虑几项基本原则:①预案可以随时执行;②对于无法包络所有故障模式的预案,应该具备指导性处理原则;③对于无法启动相关支持人员到场情况应该具备随时启动的条件或者保证联络渠道的畅通;④预案本身的实施不能产生附加的不确定因素。

2.4 维修活动状态控制单/状态巡视

大修執行期间,对某些影响机组状态转换的设备维修活动的质量需要进行一次再确认,以防止状态转换后由于设备检修质量问题导致机组状态倒退。

大修副经理根据各执行处提交的“大修CCM设备维修活动总清单”,按照大修状态验收窗口,确定本次“大修CCM设备维修活动状态控制单”;状态转换前2天发出确认状态检查内容的通知;各专业技术组长确认各CCM设备负责人已完成相关检查并签字。大修CCM维修活动状态验收窗口分为:①倒列前;②反应堆水池充水前(装料);③临界前;④发电机气密试验前。

大修执行期间,为了在状态转换后及时发现可能影响大修关键路径、大修工期以及导致机组状态后退的设备外在缺陷,原则上可按照大修启动模式在如下6个状态预先制定相关的检查清单,以巡检为主,通过观察、检漏液、目视、感官等方式进行设备巡检,一般情况下在状态转换后及时执行或在机组状态达到时及时执行。大修计划根据大修进程对上述检查进行提醒,给出巡检的最佳时机。6个状态如下:①一回路进水装料;②首次达到25巴;③稳压器汽腔形成汽腔;④二回路进水;⑤二回路进油;⑥二回路进汽。

2.5 TEF关注问题

对于电厂TEF关注问题,由电厂相关专业收集汇总,经电厂、大修中心以及设备管理等专业讨论并确定大修的处理方案,根据具体情况,TEF关注问题的方案一般分如下三类:①已经处理、待反馈;②安排大修处理,已经有方案;③原因不清楚,大修调查原因。

对于第一类,需要确定反馈的范围、落实情况以及对大修总体的影响;第二及第三类需要关注其方案对大修的总体影响、风险以及预案的准备情况。

2.6 二次缺陷分析

重要设备缺陷二次分析,是针对大修执行期间从开始装料至机组并网后一个月内出现的设备问题进行汇总统计分析,找出导致设备缺陷的原因,并制定纠正措施,以持续提升大修检修质量。二次分析需要给出确定的失效原因以及失效模式,纠正措施必须落实到相应工作文件中,如:预防性维修大纲、维修程序、工作指令、关键点参数控制单、培训交底演练文件等。

2.7 重要设备监测及报警清理

大修启动阶段,设备管理部门将对汽轮机、发电机、主汽门、主泵等重要设备和重要区域温度、中压安注罐压力等重要参数进行重点监测,以及时发现问题。

机组启动阶段,有运行一名操纵员与一名仪表人员共同负责清理主控室所有存在的报警,并逐一分析报警存在的原因,主要目的:及时发现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报警,以便及时处理,避免错过处理窗口或延误处理时间。

3 结语

核电机组大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大修风险管理是提高大修业绩的一个重要课题。大修风险管理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充实风险管理方案中的各模块内容,积极地推动和落实到大修活动的各个环节,才能形成完整有效的大修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提升大修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大修后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猜你喜欢

核电站风险管理
田湾核电站和徐大堡核电站开工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核电站护卫队
核电站的“神经中枢”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