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人地协调观发展地理核心素养刍探

2018-11-30詹国顺

成才之路 2018年31期
关键词:人地情境素养

詹国顺

摘 要:人地协调观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在教学中要选取典型素材,创设情境,设置导向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剖析,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切身调查,促进学生对人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地理教学;人地协调观;核心素养;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31-0061-01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念,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形成协调关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认识、理解和判断。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就能够正确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面对日益突出的人地矛盾,学生需要具备科学的态度和认知方法,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成熟的人地协调观。本文对树立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培育地理核心素养进行探究。

一、选取典型素材,创设情境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环境内容往往比较概括和抽象,这就需要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创设情境,把抽象的地理環境教学具体化,创设较小的类比情境,这些情境要从典型素材的选取入手。

例如,在学习湘教版必修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内容时,学生初步了解当前世界环境问题的主要类型和成因后,教师可引入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案例作为情境导入,从微观切入,引导学生分小组探究引发环境问题的原因。在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期间,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身边生活,结合教材内容,找到对应的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接下来,教师可引入中国当前为何禁止进口洋垃圾、生态农业与清洁生产的主要好处、传统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何实现(水、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为中学生应为可持续发展做哪些方面的努力等新的情境,让学生分主题来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断变化地理环境的范围,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中掌握相应的地理知识。

可见,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观环境创设情境,使大范围的地理环境浓缩化,将抽象的环境形象化,用学生身边最典型、最容易理解的素材来代替抽象的地理学概念,引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二、设置导向性问题,深入剖析

人地协调观要求对不合理的人地关系有较为合适成熟的解决方案,这是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一个重要目标。为培养学生成熟的人地协调观,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逐步设置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剖析,帮助学生形成较为完善的地理思维体系。

在教学湘教版必修二“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学习生态旅游相关知识。生态旅游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概念,许多学生对这一概念并没有深入的体会,教师可以设置几个问题来逐步引导。第一个问题:旅游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怎样的负面影响?大家经过小组讨论,仔细查询资料,交流思考,发现旅游会导致塑料垃圾大量增加,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水平衡受到破坏,大气污染加剧等。之后,教师向大家提出第二个问题:怎样避免旅游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这时,教师引导大家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说,从游客层面讲要文明旅游,注意卫生,杜绝不文明行为,减少垃圾污染;有的学生说,从旅游管理者角度来看,要创新监管模式,完善监督体制,努力对游客进行生态环境教育;有的学生说,从国家角度看,要严格立法,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这样,学生对生态旅游就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人地协调观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见,学生在问题引导下,才能真正从人地关系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理解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人地矛盾的合理解决方案。

三、开展实践活动,切身调查

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亲力亲为,能够对人地关系有切身的体会。

例如,在教学湘教版必修三“人类与生态环境”中,教师可安排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在市区展开对市民环保意识的抽样调查,询问调查对象有哪些低碳行动、生活中怎么节约用水、是否会进行垃圾分类等。学生通过询问、归纳、总结,能够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也对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进而对人地协调观念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领悟。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例如到本地的工厂对“三废”处理情况进行调查,集思广益,为工厂废物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查资料、做调查等方式,了解“三废”对农田、大气等的影响。通过这些调查活动,学生会切身体会到人地矛盾的突出表现,对人地协调观进行深入思考。

这种实践活动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新的动力,教师要因势利导,可以让学生结合实地调查写一篇图文并茂的治理环境或保护生态的小论文,还可以结合学生获取的资料举行“低碳行动,从我做起”主题班会。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实践活动逐渐懂得与自然和谐共处,树立良好的人地协调观。

总之,人地协调观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教师的教学活动必须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善于选取典型素材,设置导向性问题,开展适当的实践活动,用通俗易懂的方法逐步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

参考文献:

[1]赵宏霞.例谈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01).

[2]王民,韩琦,蔚东英,黄劲松.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标准研究“人地协调观”水平划分标准及案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11).

[3]王惠飞,王滔滔,郭芳英.高中地理课堂人地协调观素养渗透探讨[J].地理教育,2018(01).

猜你喜欢

人地情境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宿州“人地”挂钩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实证分析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神秘的玛雅文明
安顺喀斯特地貌与苗族文化的 “人地”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