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后诞

2018-11-30目田菌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18年9期
关键词:糖画油麻赛会

目田菌

历史不是沉睡在书本和地壳里的遗迹,历史所繁衍的文化是我们每天温习的课程。一位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高材生的独特视角,一定会是你写作时的精彩素材,更是你反思生活的细致入口。

迎神赛会一类的活动,我之前从没亲眼见过。

我对去挤密集的人群兴趣不大,远远观望过,没有上过香,也没有求过签。很难理解这种讨彩祈福的心情。鲁迅曾描述过他家乡绍兴东关举办的五猖会,引用了旧时张岱所记载的明代赛会时扮水浒故事的热闹境况,感叹这种赛会盛举早已同明社一起消失。

香港倒是保留了不少赛会祭典,比较有名的是长洲岛的太平清醮。每年佛诞的时候,长洲岛上就会打醮迎神、抢包山。按理说打醮是道教的传统仪式,却选在佛诞时举办,真是不得不感慨三教在民间的生命力。而另外一个重要的祭典便是天后诞,恰逢我赋闲在家。便到油麻地附近晃荡参观了。

油麻地天后庙附近一向热闹。庙街夜市就经过这里,这里的煲仔饭和蚝仔饼十分有名。本来庙街就是因天后庙而得名,庙旁边的街市街和众坊街,也是夜夜歌舞升平,许多老人家晚上摆好摊位,搭个竹棚,会在这里一展歌喉。还有许多算命鋪,看相的,纸牌占卜的,不一而足。

吃过午饭,到天后庙时已经下午一点了。可能是工作日的缘故吧,早上又下了雨,人并不太多,但也不算少。庙对面的公园里摆着许多摊位,仿佛一场嘉年华。天后庙正门前用竹排红布搭了个巨大的临时牌坊,上面写着“东华三院油麻地天后诞”。看了旁边的介绍才知道,原来油麻地的天后庙一直处于修缮中。这次是隔了十几年复办天后诞。殿门口有一台祭桌,台中间有一个金身的小塑像,上面摆满了蔬果。许多老人家带着孙儿拜了一拜,随即穿过中堂,进到殿中,给天后娘娘上香。

我对天后毫无所知,只知道她是保佑渔民的海神,上网一查,才知道原来天后就是妈祖,妈祖就是天后。天后原名林默,生于福建莆田,据说出生直至满月都不闻哭声,于是大家都叫她默娘。默娘早年聪慧,后来又得道士授法,获得灵力,能预测台风,事先会警告渔民,使其避免损失。相传有一日,她登上山峰后便再无踪影,人们认为她已飞升,随波而去,于是开始拜祭她。居住在海边的居民因为生计关系常常出海,海神的庇佑便十分重要,东南沿海大多拜祭天后。

我正翻看天后的资料时,外面渐渐嘈杂起来,似乎祭典要开始了。庙内的人被工作人员暂请了出去。在外面等了一会儿,只见几个人举着三只模样古怪的“动物”,配合着锣鼓音乐,在天后庙前的广场上舞了起来。这几只“动物”不是狮子,舞狮没有这么小的口,也没有长长的獠牙。在旁人的指点下,我才知道这是在舞麒麟。麒麟花面长牙,两人一组,一人做头,一人做身,舞得十分敏捷。麒麟身手不凡,时而腾空,时而俯地,众人纷纷叫好。突然麒麟在广场中冲出一条道来,接着近十个人抬着一个高高大大的花台行了出来。那花台十分花哨,有诸多装饰,麒麟在前开道,像是指引花台往天后庙去。台子来到庙门口,被立了起来。随后众人和麒麟一同向庙内鞠躬行礼。原来这是“花炮冲神仪式”,以大高花台冲礼,是天后诞里难得一见的贺寿仪式。

仪式完了,众人兴头也上来了。往四周看看,才发现人多了起来。我往公园的摊位里走,惊喜地发现竟然有一个卖糖画的摊位。这是我小时候的记忆,小学时校门口有个糖画师傅,花5毛钱就可以买个糖,或者转一次转盘,让师傅画指到的动物。若是花上2块钱,就能让师傅画一条大龙,龙非常酷炫,糖的量也多。别的动物只用一根竹签,龙需要两根。没想到这里竟然也有!而且厉害的是,这个师傅十分年轻,不光能画,还能用糖写字,旁边做好的糖有“身体健康”“吉祥”等。只见小哥笔走龙蛇。一只雏凤跃然板上。

其余的摊位,有捏面人的,有玩花牌的,还有搭了竹棚戏台唱粤剧的。我不太听得懂粤剧唱腔,但觉得自己像小孩子一样,拿着糖画,受热闹的气氛感染,开心不已,仿佛回到了童年。

不及我细细品尝,糖画一会儿就吃完了,奇怪的是,吃完就忘了是什么味,甜是甜的,只是,似乎没有小时候的回甘了。

猜你喜欢

糖画油麻赛会
Sugar Painting 糖画
油麻花街
草房子(三)杜小康(上)
有你相伴(2)
有你相伴(二)
《草房子》第一章 秃鹤
植物杀手
从“人性”到“精神”:西方先哲对古希腊赛会的洞察与理性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