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激不厉风规远 醇厚儒雅溢毫端— 论张宝凤的章草艺术

2018-11-30

书画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随性章草儒雅

我和书法家张宝凤兄在“淮海雅集”第一回时相识,记得在雅集午餐时我们同席,他坐首席。其时他端然而坐,谈笑风生且语露机锋。其人既儒雅又蕴含几分质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们互加了微信,在微信交流中我们对书法的看法也多有交集。

宝凤兄是一个不逐时流的人,从他的书法就可以看出。当下书坛为“二王”书风所笼罩,很多书法作者只求形而乏学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文为艺,皆是以人为第一。文如其人,书如其人,论文论艺都是以人的修养品性为要。而当代太多的书法家不能从精神境界上来理解“技”,因此太多的书法作者不能理解王羲之书法遒劲霸悍的一面,故而早已中了羲之书法的“姿媚”之疾,此疾易染而难除。宝凤兄对此很有认识,他的书法主体取法两汉章草,笔法稳中求厚,而章法简中求密,字法密中求简。其书情甚笃,意古盎,与自己的内在涵养暗合。

1.张宝凤 苏轼词一阕68cm×138cm2018

2.张宝凤 孟浩然诗一首68cm×68cm2018

3.张宝凤 杜甫诗一首68cm×68cm2018

章草书法的特点就是比于今草意多醇厚,我想这也是宝凤兄以章草作为目标的原因之一。由于章草古法墨迹本很少,而张芝、杜度之所传刻帖,无法取其笔墨来龙去脉。到了元之赵孟,显然章草已经被写得单薄了,而明之宋克也难除赵孟单薄之疾,因而章草在明清时并未得到多数书家的重视。到了近代,王蘧常把章草醇厚的审美特性做了很好的发挥,因而学习章草的人蔚成风气。多数习今草者难除满纸游丝的软病,而习章草似乎可以一改此观,也就是以横取势,使草书在审美特性上明显蕴藉了很多。我认为宝凤兄把章草作为取法对象,就是看到了当代书坛上以草书为主攻者的弊病后做出的理性选择。宝凤兄的书法有很多王蘧常的审美因子,可见宝凤兄对章草审美特性的理解与追求。

然宝凤兄在章草的研习中并不废今草,而是在今草中寻觅章草字法的结体多变,丰富其艺术性。学章草假如仅以章草法帖为唯一的取法对象,显然容易狭隘了章草审美内涵。宝凤兄为了丰富章草的结体多变性,对今草的吸纳也是不遗余力。他对今草的吸纳不是仅取法今草的形,更多的是得其结字之法,使其通过结字的自身演变而神合于章草。因而宝凤兄的章草审美内涵丰富多变,独具己意。可以说宝凤兄的章草,已经使章草的审美内涵又有了很大的拓宽。这也可说是宝凤兄对当代章草艺术的贡献。因而,我们也可以说宝凤兄的章草是时代的章草,是发展了古人章草的当代章草。

4.张宝凤 陆游诗一首68cm×68cm2018

5.张宝凤 李白诗一首68cm×68cm2018

宝凤兄的书法以朴厚儒雅为审美旨归。在当代,“丑书”何以横行,只因太多的人急于表现自己。于是,以造型扭曲意在取胜者自以为得书之变,以豪情万丈而下笔满纸游丝者自以为得书之情,这些人不在古人学养上、人格境界追求上下功夫,因此与中国传统的书法文化的精神途路相异。而宝凤兄书法没有这些,他不会在字的结体上故作夸张。他只是写字,以古代文人的一种不激不厉的风规心境写字,下笔醇厚,自然儒雅端正。我认为这才是书之正脉,这也是对“书如其人”最好的诠释。

在书法中对“我”的寻觅,这是一个书法家能否被称为书法家的一个标志,就是把书法之法化入“我”的笔法之中,圆融无碍。这个“我”不一定是特立独行的风格,而是可以随性发挥的书写性。我认为宝凤兄已经是一个可以随性而书的书家。这可以从笔法、墨法、字法、章法驾驭的纯熟度上看出,行笔的起承转合、墨色的五彩均沾、字法的古今取法、章法的当代特色。在这几个方面,宝凤兄由于在书法临习的量上已达到了一个广度,所以驾轻就熟,熟而能到随性的程度,由随性而在书法创作中生发出“我”。从这方面说,宝凤兄已是很具有当代性的一个书法家。

6.张宝凤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38cm×68cm2018

7.张宝凤 陆游诗一首138cm×68cm2018

8.张宝凤 曹操诗一首138cm×68cm2018

猜你喜欢

随性章草儒雅
早晨
净心繪歲月 儒雅君子風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不激不厉风规远 醇厚儒雅溢毫端
谈张耀山的简章
章草对联
新常规
条纹主义
润染儒雅起点,成就幸福人生
曾伟平 陈儒雅 李媛 王棒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