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述职报告不能乱吹

2018-11-30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教育家 2018年36期
关键词:申报材料称号特级教师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讲座到互动阶段,有老师提问:现在评审多,作为教师,“申报材料”或“总结”该怎样写?

我本想说“敢贴在墙上给大家看,不脸红,就行”,但怕引起误会,没说。

1988年建立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之后各种“称号”评选繁复,麻烦事没完没了。当年我们很不适应,教师“八级工资制”实行多年,现在忽然“开创”,头上有职称,分三六九等,距离要拉开,原本平静的学校一下子失衡,一些老师忽然不谦虚了,课间个别老师甚至向隅而泣。从来的“评选”,都免不了二桃杀三士,很难有和谐结局。那一年评上高级教师的春风得意,没评上的忧谗畏讥。因为有了“比”,飞短流长多,一些人不再豁达了。我至今不认为中小学评职称是什么好办法。可是,职称制度已经实行30年了。有一次在大会上批评“特级教师”评审风气,批评“特级教师”将近一半不上课(各省市应当有这方面的调研),主张索性取消。散会后有教师说“不能过河拆桥,我明年要申报的”,我说:“全部归零,你也不愿意?”他说:“这是我们应有的追求,称号取消了,我们这样努力有什么用?”

和他说不清了。

在学校,这些事严重干扰教师情绪,也影响教学。每回学校有评选,总会有风波,名额是分配的,条件却常有弹性。制订了“硬杠子”,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变通甚至腐败,“公示”走过场,“公平公正”难有保证。

目前的职称称号评审把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价值观搞乱了。譬如那位老师的提问,很有意思。我估计她见了许多自我吹捧的“述职报告”或是自己写的“先进事迹”,认为那是必需的选择,但又感到得要点面子。

我曾和她一样困惑。我经历中,从没见过这样大面积的自吹自擂。我在职评或其他评审中,每每看到中青年教师说“过头话”,都感到很难过:我们是教师啊,白纸黑字,怎么可以这样不负责地评价自己?特别是青年教师,这么年轻,遇上了学习的好时光,能来得及做很多有益的事,然而,为了一点利益,或是暂时的声名,不顾事实,自我膨胀,或是凭空乱吹,或是假托他人之口极尽赞美,自己给自己加封……沾染上这种自吹的坏习气,可能就改不了了。某次评审,和我一组的高校教授看了一小学校长的申报材料,很吃惊,反复看,确认是申报人自己写的之后,不由得感慨:一所小学对国家能有这么大的贡献,校长敢这样胡吹,学校肯定办不好!

但是,这些材料是个人撰写的,单位签了“情况属实”盖了章,局里签了“同意”盖章上报的。怎么办?有些 “个人情况介绍”,写得像悼词似的,多尴尬啊,人们坐在会场上听他自己读,怎么受得了!

每有同行说起这职称申报中的不良风气,我只能劝大家郑重,改变不了环境,独善其身,总是可以的吧?即使出于各种不得已,不得不从随俗,也要顾点面子,实事求是,成绩少说几分,也不至于埋没了你。我负责地说:我在各类评审担任评委期间,见过很多正派教师的材料,即使不得不“自述”,仍然保持清流本色,很有尊严。

把自己应当履行的职责当作“奉献”了,把日常工作当作“坚守”了,把教育常识当作自己的“发现”了,把自己做过的尝试命名为“首倡”“建树”了,得有多无知啊。

一名教师,受过高等教育,有读书学习的习惯,每天教学生诚实做人,他本人的“述职报告”应当怎么写,心中应自清明吧。

猜你喜欢

申报材料称号特级教师
东源顺天镇荣获省第二届 《乡村振兴大擂台》“十强镇”称号
不予办理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Don't Be Put off by My Spooked Expression
辽宁农机推广鉴定申报注意事项
医疗机构中药饮片阳光采购申报材料的建议
安徽省祖代及省级重点种畜禽场生产经营许可证申报材料解析
一切皆有可能
国家和城市的“美丽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