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反思”方向,促成有效“回顾”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经验在教学中的评价研究

2018-11-30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尧塘中心小学李俊峰

数学大世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奇偶性奇数偶数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尧塘中心小学 李俊峰

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帮助学生感受回顾与反思的经历,势必会帮助学生有效掌握问题解决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以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问题解决中回顾与反思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

苏教版教材对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尤其体现在回顾与反思这一环节的呈现方式上,而回顾与反思能够提升学生的审题、分析和表达能力,可以这样说,会回顾与反思的学生,就掌握了提升数学素养能力的途径。苏教版教材中对于学生回顾与反思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1.指导性的回顾与反思

在苏教版的教材中,我们发现在某些教学单元中,回顾与反思是直接呈现在教材中的,说明在这样的课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回顾与反思意识,这样才能够有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问题规律的探索中,比如 《多边形的内角和》《和与积的奇偶性》《面积的变化》,这三节有关数学高年级的规律探索课,就要求学生必须经历回顾与反思的过程,明确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所要经历的一般步骤,即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发现规律,三节课对于学生的回顾与反思的要求如出一辙,证明了在教材的编排中已有意识地考虑到了学生探索规律的已有水平。

2.特定性的回顾与反思

区别于其他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苏教版教材中对于解决问题有着特定的教材安排单元,即《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编排。在这样具有特色的更具有目的性的教学安排中,我们不难看出教材对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在例题的教学结束后总是要让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这样的回顾与反思有着怎样的目的?对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经验和学科素养有着怎样的帮助?逐步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能力,只有明确了解决问题的目的和方式,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持续性的回顾与反思

对于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必须经历审题(弄清题意)——分析(分析数量关系和题意)——列式解答——检验反思的过程。这样的经验形成不是通过一节课或是一类题就能够让学生掌握的,学生在小学阶段的问题解决中应该要经历懵懂——清晰——运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回顾与反思,甚至针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逐步感受,运用,反思,改进,进而整合、提炼,形成这样的步骤。在这样的过程中,对于步骤的回顾与反思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价值感受,进而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有效把握回顾与反思,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回顾与反思的过程,是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数学思维和数学叙述能力的过程。只有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好学生的回顾与反思,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够得以不断提升。在教学中,对于回顾与反思,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建立模型,学生有法可依,回顾与反思能力的形成

在一位老师执教的《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课时中,教师对于如何帮助学生形成回顾与反思值得学习。当两个自然数之和的规律探索结束以后,教师首先让学生体会在刚才规律的探索中,经历了哪些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感受到探索规律的一般过程要经历“举出例子——观察比较——寻找特点——发现规律”这样几个步骤。在接下来的多个数之和以及积的奇偶性探索中,学生参照这个模式进行了自主探索,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经历比较和反思的过程,加深了数学学习的印象。同时,像这样的正迁移对于学生以后的规律探索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细节掌握,回顾培养思维,反思促进能力的提升

数学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当知识之间能够架起一座有效的桥梁时,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会有较大的提升。如在教学《和与积的奇偶性》这一课时,第一环节结束后,学生已经得出了结论: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你觉得在两个自然数相加时,什么数对最后的奇偶性没有太大的影响?学生有着这样的感觉:加数中的偶数对于最后的结论没有影响。当学生在探索出多个自然数相加的和的奇偶性后,引导学生回顾第一环节的反思,提出问题:你觉得刚才的结论对于这里的规律有帮助吗?学生感受到:两个奇数相加和是偶数,所以奇数个奇数相加和一定是奇数,总是能够回到最初的两个数:奇数加偶数和是奇数。

3.系统的指引,回顾与反思能力的不断上升

回顾与反思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的培养策略一方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另一方面要注重在日常教学中的持续性的培养。以学生问题解决一般步骤的培养为例,针对低年级学生步骤的培养主要是感知,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经历“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验一验”这样四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孕伏问题解决的步骤,同时要关注学生在平时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是否能够对这四步进行达成,有效的训练是达成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对于高年级学生问题解决步骤的培养,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中相关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渗透,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如何进行回顾与反思。持之以恒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自然会不断呈现螺旋式的上升。

总之,小学阶段,问题解决作为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老师的关注点应该要放在如何科学、发展地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可以这样说,“回顾”是连接学生新旧知识的桥梁,而“反思”就是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撬棒”。真正会回顾与反思的孩子,才能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越行越远。

猜你喜欢

奇偶性奇数偶数
奇数凑20
奇数与偶数
巧记结论灵活处理抽象函数的对称性、奇偶性及周期性的相关问题
函数的奇偶性常见题型分析
例谈函数奇偶性应用中的两类求值问题
函数的奇偶性常见形式及应用
抓住数的特点求解
有多少个“好数”?
奇偶性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