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述类文本考点“四关注”,避开陷阱得高分

2018-11-30

意林绘阅读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说家民俗文化讲故事

喵咪说:随着时间的脚步,中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所以“向上吧诗词”栏目临时变更为“阅读抢分站”,将以不同的热点文本,分三期跟大家见面!本期小编邀请了两位战斗在中高考一线的名师,为大家指点中高考阅读的论述类文本,希望能帮助各位读者考前抢分!

故事与小说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媒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正比。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是堂吉诃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尽的素材。

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本文是很典范的论述类文本,观点明确,论述的脉络清晰,对于中学生而言可读性强,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过渡非常自然。很顺畅地就衔接到了早期小说和故事的不同。

以总分的段落结构举例论述早期小说和故事之间的关系。

论述了现代小说与故事的关系,即更注重讲故事的方式,以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的特点。

首段开门见山提出明确观点:故事不等于小说,来说明小说与故事的关系。

通过概括故事与小说二者特点,来阐述二者的不同。故事的特点是:口耳相传;小说的特点是:虚构故事。

分别通过国外古典小说、中国的古典小说与故事有亲密关系来证明,有理有据。

第三段通过现代小说家讲故事的方式,更注重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不喜欢传统的故事模式等来摆脱陈旧故事模式的方式。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名师点睛

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注意圈点勾画,抓住关键词句,理出重要信息;还要着眼于整体,厘清框架,做到纲举目张,着眼于论述的逻辑关系,做到句清段结。(指导教师:邵长城)

抓住论述类文本特征,把握文章结构思路

民俗文化一直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一个国家的历史是不能被否定的,今后祖国的发展应以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为基础进而发展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除去在工作中的时间,进行的自主、自发性的社会文化活动。是以人民自身为主,从而满足本身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是人们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一种释放压力,从而达到一定的精神层面满足的娱乐活动。

在传承民间民俗艺术文化的同时,针对各民族之间不同的艺术文化类型,针对传承下来的不同形式加以保护,例如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历史民族文物进行保护,并制定相关法律进行约束,避免出现破坏、遗失的情况。

对于现阶段的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应当注意一定的问题,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衍生出了多样化的民间民俗文化,而这些文化艺术当中有一部分是不能够借鉴和发扬的,例如商殷时期大型的祭祀活动,虽然现代已经不复存在,但是这样的历史文化正说明我们的历史文化由多样的民俗文化组成,所以在传承历史文化时应当以审视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群众文化的更新和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创新,二是形式的创新。创新和继承是辩证统一的,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是新的群众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将传承民间民俗文化艺术与群众文化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保证了群众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先提出观点,提出论点。

论证过程:论证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性。

进一步论证,提出如何解决衍生出的多样化的民间民族文化。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群众文化”的内涵。

进一步论证创新和继承的关系。

提出解决继承民间民族文化问题的方法。

名师点睛

分析把握论述类结构思路“四关注”

(1)论述类文章中论点是灵魂,起统率作用。要理清其行文思路,可分析其论点与材料的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式、对照式、总分式、层进式)作切分。

(2)辨明重要语句。文中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前后呼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往往能体现文章的思路,为分析文章思路提供了重要参考。

(3)抓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表明前后、上下内容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语并进行仔细区别其代表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分析结构,把握思路。

(4)分析内容疏密。有些文段,既无关联词,又无外在的形式标志,分析结构时,就要认真研究各句段的内容,揣摩它与前后相邻句子或语段的语意疏密度。(指导教师:何翠)

猜你喜欢

小说家民俗文化讲故事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听冬神讲故事
欲共牡丹争几许:小说家周克芹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经商讨债讨成了“小说家”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