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2018-11-30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周向东

中学政史地 2018年9期
关键词:水循环洋流读图

●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高级中学 周向东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具有显著的人文性特点,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要求也较高。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基于此,笔者针对怎样培养高中生的地理读图能力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总结了一些经验。

高中地理教学与初中相比,要求明显提升,已不再仅满足于让学生记住一些风俗文化和地名,而是更加重视他们的读图能力的培养,要求高中生在学习地理科目的过程中,掌握各种地图的有效信息和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培养分析地图的能力,不断提高看图的能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就要要求他们在读图过程中将读图和析图有机整合,对图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因此,高中地理教师需强化对学生分析地图能力的培养,指导他们对地图中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及通过自身的思维活动,总结、归纳出地图中的地理特征,使学生由表及里地掌握地理知识,不断提高读图能力。

例如,在教学《人口的合理容量》时,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木桶效应”图,提问: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什么道理?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会不会变化?其变化与哪个因素的关系最密切?资源的数量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有何影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知识基础,积极思考得出: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环境人口容量大小,受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制约。

二、注重地图文表之间的转化,指导学生理解记忆知识

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读图的关键在于解析地图能力的高低。所以,教师需着重培养学生解析地图的能力,注重地图文表之间的转化,这也是正确读图的关键。高中地理教师可借助地图指导学生进行图文之间的转化,注重培养他们正确解析地图的能力,以及思维转化能力。同时,教师需引领学生学会灵活运用地图,将相应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要求学生据此总结和归纳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和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借此将水循环示意图转变为文字,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并体现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让学生在读图的过程中自主获取有关水循环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并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三、运用问题引导教学模式,全面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

为进一步提升高中生的读图能力,教师可积极尝试运用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的教学模式逐步锻炼他们的读图和析图能力。高中生要想提高读图能力,就需学会怎么汲取有效的地理信息,结合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和对比地图信息,并探究地理信息的性质规律、变化过程与分布特征。因此,高中地理教师需结合具体地图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其树立端正的读图态度。

例如,教学《自然界的水循环》一课时,教师可针对“洋流”这一知识内容,并结合“世界洋流模式图”,提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是什么?南北半球洋流的方向有什么不同?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在问题驱使下,学生在读图时将会表现得异常积极主动。利用问题,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生动直观到形象思维”的转变,在读图中将知识掌握和知识发展相统一,最终提高他们的读图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可谓是相当重要,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使其可以结合知识经验读图,采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优化地理教学,关注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借此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水循环洋流读图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你认识洋流吗
跟踪导练(五)6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洋流》
青铜峡灌区水循环主要因子及演变规律研究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