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游戏,重在锤炼学生的思维品质

2018-11-30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奇偶性奇数偶数

江苏省江阴市晨光实验小学 陈 英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把教科书上静止的思维结果背后的那些看不见的思维过程展现开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活”起来,主动参与、认真体验、积极探索,逐步学会做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习惯、思维品质正是将来创新的“源头活水”。下面就以《和的奇偶性》一课的教学谈谈数学游戏课的思维含量。

一、动手玩扑克牌,培养数学思维敏捷性

师:同学们玩过扑克牌吗?扑克牌可以玩哪些游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扑克牌来学习数学知识。

师:每个人手中都有十张扑克牌1~10。如果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牌,牌上的数可能是奇数还是偶数?

生:可能是偶数,也可能是奇数。

师:怎样的数是奇数?怎样的数是偶数?

师:如果任意抽出两张牌,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学生猜一猜。

生1:可能是奇数。

生2:也可能是偶数。

师:同学们拿出手中的牌,任意抽两张,算出它们的和,填在课本P50上的表格里,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学生计算,教师巡视)

师:和是偶数的有哪些?用算式表示。和是奇数的有哪些?用算式表示。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

生: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

师:任意打开数学书,左右两边页码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为什么是奇数?(学生打开书,验证看一看)

……

小学生天性爱动喜变化,如果常用单调机械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学的时候就必须借助于多样化、新颖化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运用游戏化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对矛盾。

二、动口说扑克牌,培养数学思维深刻性

师:刚才我们发现两个偶数的和一定是偶数。如果是三个偶数相加的和呢?四个呢?五个呢?甚至更多呢?

师: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扑克牌任意抽几张偶数牌,说说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先独立操作,再小组交流)

生:3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

生:4个偶数相加的和是偶数。

……

生:不管有多少个偶数,相加的和仍是偶数。

师:同学们真棒,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不管有多少个偶数,相加的和仍是偶数,那么是不是不管有多少个奇数,相加的和也仍是奇数呢?

(生疑惑,不确定)

师:同学们还是继续拿出自己的扑克牌任意抽几张奇数牌,算算它们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先独立操作,再小组交流)

三度烧伤是指烧伤的面积达到皮肤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可能伤及全层皮肤,深度达到肌肉、皮下、骨骼等,皮肤出现脱水、坏死,甚至形成焦痂,创面没有明显的水泡,呈现焦黄或是蜡白色,部分可能已经出现炭化现象[1]。持续负压引流技术是应用特殊的材料对创面进行完整的覆盖,并形成创面负压,有效控制感染,并提高创面愈合的速率,减少疤痕,在三度烧伤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具体阐述如下。

生:3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奇数。

生:4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偶数。

生:5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奇数。

生:6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偶数。

师:看来如果加数都是奇数,它们的和的奇偶性跟什么有关?(跟奇数的个数有关)

生:1、3、5、7、9……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奇数。

生:2、4、6、8、10……个奇数相加的和是偶数。

……

“蹲下身子看孩子”,是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句名言。老师与孩子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的年龄差,孩子的经验世界、思维方式与成人不同,只有蹲下身子,让自己的心倒退到孩童时代的“高度”,才能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如果把书上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把知识强加给他们,那么,我们的学生除了会去记一些结果,去背一些公式、定律,去机械地模仿做作业以外,还能问什么?又能去发现什么呢?还谈什么思维训练?因此,知识规律不是简单的告知,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去领悟。在学生活动中,交流起到了触及人类思维的触角的作用,当学生经过充分的自主探索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开展数学交流,暴露不同学生的不同数学思维,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评价自己与他人的想法或做法,或展开辩论,引发思维的“碰撞”,结论的得出才印象深刻。

三、动脑拿扑克牌,培养数学思维简洁性

师:如果加数中既有偶数又有奇数,那它们的和是什么?

生:任意抽出几张扑克牌,贴出这几个数:3,6,4,8,10,1,7。

师:你觉得这几个数3,6,4,8,10,1,7的和的奇偶性会是怎样呢?

生1:3+6+4+8+10+1+7=39,39是奇数,所以和是奇数。

生2:我不计算就能直接知道和是奇数,这7个数中有4个偶数,3个奇数,4个偶数的和一定是偶数,3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奇数+偶数=奇数,所以和是奇数。

生3:我也不计算就能直接知道是奇数,这7张牌中有4张偶数牌,3张奇数牌,4张偶数牌的和一定是偶数,可以直接拿掉,不影响结果的奇偶性。 3张奇数牌,其中2张奇数牌的和是偶数,也可以直接拿掉,最后剩一张奇数牌,结果当然是奇数。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第3种,更简单明了。

师:现在让同学们不计算,判断连加算式的和是奇数还是偶数,你认为只要看什么?

生:只要看加数里奇数的个数。

……

数学学科知识体系本身具有简约性的特点:数学的公式定理讲究简明,问题解决的思路讲究简单,数学的语言讲究简洁,数学知识系统讲究连贯与简约。儿童的思维又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和的奇偶性规律虽然已经得出,可学生是否真的能灵活运用?任意抽出几张扑克牌,让学生不计算,是否能得出和的奇偶性情况?学生各抒己见,通过教师的价值引领,把静态的知识巧妙设计成数学游戏,转化成动态的操作,启迪学生的思维,简化学生思维。偶数扑克牌可以全拿掉,奇数牌可以2个2个拿掉,如果最后还剩1张奇数牌,那和就是奇数,如果最后没有扑克牌,那和就是偶数。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中培养思维的简洁性。数学思维的抽象与游戏化教学的形象有效链接,这样的课堂不管对学生来讲还是对教师来讲,都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数学游戏是一种娱乐而带有智慧的教学活动,教师不能光看游戏表面中所生成的热闹气氛,而应注重数学游戏的背后,可以帮助学生思维的扩展,进而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学生通过3次扑克牌游戏,切实经历了探究数学规律的完整过程,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给学生足够的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在学生挑战后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产生进一步探索的心理倾向。学生在校学的不只是知识,而是一份求知的渴望,教知识更要教智慧,让我们的数学游戏为思维而教。

猜你喜欢

奇偶性奇数偶数
奇数凑20
奇数与偶数
巧用奇偶性,速解函数题
巧记结论灵活处理抽象函数的对称性、奇偶性及周期性的相关问题
例谈函数奇偶性应用中的两类求值问题
抓住数的特点求解
有多少个“好数”?
奇偶性 问题
函数奇偶性与周期性的一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