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学习方式多样化

2018-11-30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中心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创设交流情境

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中心小学 李 立

一、为什么要创导学习方式多样化

传统教育主要是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身心方面得到教育的教育模式。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只要全神贯注地听,把老师讲的记下来,考试时准确无误地答在卷子上,就算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方式机械、呆板,靠死记硬背完成学业,难以适应新的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突出了儿童中心论,他认为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中心的转移,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儿童转动,把教育的中心从老师、教材那里转移到儿童身上。2017年的深化教育机制改革中也提出了要改进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创设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通过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来学习。

二、如何创导学习方式多样化

1.创设多种情境,体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成功的课堂要能吸引每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参与进来,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学习时,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从中引发数学问题,促使他们来探索和解决。

(1)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的“口算乘法”时,投影出示有趣的游乐场场景,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什么游乐项目。接着出现三个好朋友看着游乐项目表的情境,“你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纷纷迫不及待地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想知道他们三个人玩一次碰碰车需要多少钱?”“我想知道他们三个人玩一次过山车需要多少钱?”可见,只有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才便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创设操作式的情境

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取感性认识、发现数学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诱发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载体。例如,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发给每个学生长3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的小棒各一根,要求学生利用这些小棒围出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了问题:“我为什么用3根小棒有时能围成三角形,有时却不能围成三角形呢?”这些有意义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3)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产生困惑,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先要求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底面半径4厘米、高10厘米的“饮料罐”。学生在操作中自然发现了问题:“侧面不知道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围?”这一问题解决后,又引发新的问题:“围侧面的长方形纸的长究竟应该是多少呢?”

(4)创设冲突式的问题情境

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矛盾因素,创设一种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不断打破学生暂时的认知平衡,引导学生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例如,教学“集合”问题时,情境出示:跳绳的有9人,踢毽的有8人,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有17人。可是真的有17人吗?在学生之间的互相冲突中引入了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小组合作学习,体现学习多样化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对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进行探索解决的过程,是学生经历多重体验、交流来获得经验积淀。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是学生探索学习活动的主要部分,学生一般经历自主探索、交流反思、梳理巩固三个活动环节,其中,探索与交流是最为重要的学习活动。

(1)自主探究,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自主探究是当今新课程理念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要求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整理与复习”时,教师出示了导学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找出不进位乘法、进位乘法、与0相关的乘法计算的方法及典型题,最后写一写在计算这类题时的自我提醒。

(2)小组交流,以学生为中心

对问题解决过程的反思是积淀数学活动经验最有效的手段。在探索性学习过程中,当学生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知识需要拓宽时,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方法结果归纳整理时……教师应组织好分享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或行为与同伴比较,从同伴的思维或方法中受到启迪,使思维活动更加深入,通过分享交流,感悟自己的方法是否需要调整。

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整理与复习”时,当导学单自主整理完成以后,接下来就是小组交流。小组交流时,每个人都需要汇报一个知识点,其他人听取记录并补充,既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又让其他同学的提醒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更正。

紧接着小组代表汇报,每个学生把自己当作小老师汇报一个知识点,并问:“其他人对我的汇报还有问题吗?”这样既考查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又可以通过学生的帮助完善自己的知识。这样的教学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行为还给了孩子。

(3)梳理巩固,面向全体学生

在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交流反思之后,教师需要对学习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梳理巩固,帮助学生有效积淀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活动经验是三维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它包含着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活动的感受与数学知识、个性化的数学思考和数学方法策略。

通过自主探索活动,学生获得了个性化的数学知识,通过相互交流和反思,不断完善认识。由于学生对探究活动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的差异,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通过练习丰富知识外延等。

例如,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整理与复习”时,在强化计算练习这一环节中,三道计算题的出示,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的学生站起来自诉计算过程与方法。在说的过程中是自查,也是一种反馈,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的机会。这样的自诉过程,既可以满足孩子表达的欲望,又可以照顾慢的同学,这样的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

(4)其他的学习方式

①倾听学习方式: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善于倾听的人会有选择地去听,听重点,扎实地掌握新知。

②独立思考学习方式: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是学习自觉性的培养,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兴趣。

此外,教师的组织引导、退让、明知故疑、质疑等等,这些虽然是教师的活动,但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提供适合的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通过学习方式多样化,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猜你喜欢

创设交流情境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未来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