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培养

2018-11-30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任雪梅王春玉

中学政史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理性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 任雪梅 王春玉

历史课程标准把“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定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培养爱国情操是其主基调。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给我们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历史学科教育提出了迫切要解决的课题。

一、爱国与理性在一起才更配

历史课堂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古代中国,面对异族入侵,涌现出岳飞、文天祥、郑成功等英雄人物,留下可歌可泣的爱国故事。近代中国,面对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危机,爱国主义的精神日益增强,“救亡图存”之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秋瑾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皆是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爱国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但什么是爱国?爱国是一种朴素的情感,从来不需要刻意提起、煽情渲染,但总是不时油然浮现。爱国不是喊口号,爱国需要激情,但更需要理性。理性来自明辨,笃行方能永恒。一旦脱离了理性,容易成为许多不法分子或是某些国外势力煽动闹事的棋子。我们不能以爱国为借口做一些对祖国有害而无利的事,更不能以爱的名义伤害。

理性的爱国主义是指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盲从,不跟风,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先,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为要旨。

二、依托历史教学,伸张理性爱国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理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合教学内容,培养理性爱国观。

历史内容是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尽量认识更全面的历史,从而培养多角度地全面思考问题的理性观念。例如,对于近代的国耻教育,历史教学不应只停留在揭露列强侵略给中国造成的灾难和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上。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介绍战争结束后签订的《南京条约》,除了强调它对中国造成的危害,还应让学生知道《南京条约》的另一名称——“万年和约”。当时举国上下很多人并没有太多耻辱的感觉,参与签订《南京条约》的清朝大员耆英、伊里布等人甚至认为协定关税既可以提高政府的收入,又可以防止以前的海关人员利用税率的不稳定中饱私囊,他们觉得是为国家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这么一个事实:落后是近代国耻出现的重要原因。

2.创新教学模式,培养理性爱国观。

要想理性地评价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决不能靠教师的简单陈述,而必须要有思维的考量,观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培养理性爱国的意识。这就需要改变教学行为,创新教学模式,变被动说教为主动获得。例如,在讲到义和团运动中义和团破坏教堂、外国使馆,破坏铁路、电线时,我不会简单地陈述义和团运动的狭隘性,而是引用托克维尔的一段话:有一种爱国心,主要来自那种将一个人的内心和他出生的地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情感。这种本能的情感夹杂着对传统习俗的爱好……他们喜欢在祖国享受的安宁和养成的稳定习惯……还有一种更理智的爱国心……这种爱国心来源于理性。它借助法律而发展……一个人能够领悟国家富强对个人福利的影响,知道法律可以帮助他实现这一福利,他关心国家的繁荣,首先因为国家繁荣于己有利,其次因为自己能对国家繁荣有所贡献。结合这段话我会提出这样几个问题:义和团运动是不是爱国行为?是哪类人群的爱国?你如何理解“这种本能的情感夹杂着对传统习俗的爱好”的深层意涵?义和团运动为什么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爱国?违背了材料中的哪些观点?你个人更愿意接受和实践哪种爱国心?然后让学生畅所欲言。

3.倡导独立思维,培养理性爱国观。

倡导理性与人性的爱国思想和情感是培养理性爱国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民族、国家的民众,如果缺乏独立思考的自由和能力,失去理性甚至泯灭人性,那将不只是其自身的悲哀,而且将是整个人类的悲哀与灾难。教育,特别是历史教育,不能忽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独立地、理性地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建立在人文主义精神、科学态度、民主和法制观念的培养上,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正确把握爱国的方向。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理性
3~6岁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路径研究
“双减”的路向反思与理性审视
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策略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爱国学·晒佳作
人人都能成为死理性派
爱国学·晒佳作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诗歌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性和诗人写作
血性理性 铿锵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