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江水碧韩山青

2018-11-29沈雄武

闽南风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入世潮州韩愈

沈雄武

五月,海水般蔚蓝的天空飘游着梦一般洁白的云朵,阳光温暖地洒在碧绿的韩江上,古朴典雅的湘子桥焕发出别样的光芒,倒映在江水中沧桑的影子随着微波熠熠闪光。岸边绿草如茵,凤凰花开得热烈奔放,一树繁花开成诗,一江碧水绿成画,韩山苍翠蓊郁,目光所及,满眼的阑珊诗意,而我的脑海却浮现了一个满怀家国情怀人的身影,今日有幸我造访了韩公祠,走进韩愈的精神世界。

一走近韩公祠就感到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迎面扑来,古书型的石雕上刻的韩愈的名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似乎在告诫我们摒弃浮躁之心,宁静深思,沿着五十一级台阶拾级而上,我走进了韩愈五十一岁的生命历程。唐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韩愈认为,“佛本夷狄之人……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如今,佛已死久,“枯朽之骨,凶秽之余,岂宜令入宫禁”,应该将这骨头“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世之惑。”韩愈最后极为恳切地说:“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表示愿负得罪佛祖的一切责任。唐宪宗接到谏表,大怒,要处死韩愈,当时大臣裴度、崔群出来说情,说韩愈“内怀至忠”,应该宽恕,以鼓励忠臣提意见。宪宗说:“韩愈说我奉侍佛教太过分,还可以容忍;他甚至说东汉以后,奉侍佛教的皇帝都是短命的,怎么能说这荒唐的话呢?韩愈作为人臣,竟然狂妄到这个程度,怎么能赦免呢?”最后决定贬其为潮州刺史。

韩愈被贬时五十一岁,距其生命的终点仅仅只有五年的时间,他遭此打击,料定生还无望,即交代侄子韩湘“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没想到他一到潮州,看到满目疮痍,鳄鱼横行,蓄奴成风,民智未开,他早把个人的荣辱得失抛到了九霄云外,把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付诸于实实在在的为民办实事的行动中去,延师兴学、驱鳄除害、关心农桑、赎放奴婢等等,言传身教,对潮州的物质、精神文明的发展起到史无前例的推动作用。祠前的橡木蓊郁挺拔,其型如华盖,其皮粗黑,若鱼鳞,叶脉凸起,棱角分明,这真是一种在风霜里毫不畏惧的生命,刚直、挺拔、坚韧。传说橡树是韩愈从长安带过来的,而且潮州人“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其实不管传说是真是假,橡树早就如韩愈的精神深深地扎进了潮州这片热土,我仰望一树芳华不由肃然起敬。

踏入祠堂,静谧安详,四周镌刻着历代无数名人吟诵韩愈的诗词碑文,中央韩愈塑像,长须飘拂,目光坚定,古樸少饰,肃穆端庄,没有半点的烟火气息。徜徉在黑瓦青墙间,抚摸着苍黑的石柱,脚踏着斑驳的砖石,悠悠思古之情油然而生,心灵为之澄净空明。走过许多寺庙祠堂,无不是烟火缭绕,喧嚣嘈杂,神佛庄严肃穆,可世间的人有太多的欲望,喋喋不休的祷告,无非是为了功名利禄,殊不知神佛静默不语就是告诫世人:心有桃花源,何处没有水云间?可走进韩公祠却让人时刻沐浴在清朗的文化气息中。午后的艳阳映照在苍黑的瓦楞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我逡巡彷徨在古朴典雅的殿堂下,思绪悠悠:当政治前途眼看已成泡影,挫折带来的家庭不幸,也一齐降临到这个已知天命的封建官员身上时,在这样一种凄凉的心境下,在这样一个远离京师的荒蛮之地,我们还能指望韩愈在漩涡中造福一方吗?而韩愈还能期望让封建君主看到自己斐然的政绩吗?还是置身世外,度过一个平安、坦然的晚年! 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一位士大夫可以弃个人切肤之痛于不顾,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想作为知识分子的韩愈,从小就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积极入世的精神,包括忧患精神、笃行精神,在其身上体现为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和忧国忧民、实现自身价值的精神。骨子里头的这个东西,促使他不管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在追求儒家积极入世精神的价值实现。所以,他到任后即以振兴文教为首务,化腐朽为神奇,在潮州七、八个月间,开启了边远州郡的一代文风,开创了潮州文明不老的传说。孤臣羁旅,独占江山,正是韩愈积极入世的精神影响了其身后潮州千年文化,促进潮州爱国爱家、勤劳善良、艰苦奋斗的淳朴民风的形成,受到历代的景仰和后世的标榜,以至潮州一片江山尽姓韩。

走出韩公祠,伫立门前,晴空万里,白云悠悠,橡树花开,灿然夺目,眺望韩江,碧波荡漾,仿若一条玉带环绕这古老的潮州城,滔滔江水,奔流不息,体现在韩愈身上的积极入世精神早已化为一束耀眼的光芒,穿越了茫茫历史夜空,映照得韩江水碧韩山青。

猜你喜欢

入世潮州韩愈
出入相宜天地宽
寻找潮州
中国入世15年
出世做人,入世做事
古潮州府释道文化刍议
普京:俄将在5至6月入世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