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科普插画的表现媒介研究

2018-11-29杜静怡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8年11期
关键词:动态化插画科普

杜静怡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 430070)

科普类插画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它以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为目的,以艺术审美为导向,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它对科学理论知识的诠释和辅助表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众多插画类型中,科普插画属于关注度不高且容易被忽略的插画种类,但随着时代的迭更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的文化思维和审美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集科技知识和艺术审美于一体的科普插画,慢慢自然且深刻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从教材到图鉴、从科学杂志到百科图书、从宣传海报到科普展览等等,随处可见科普插画的身影。

目前我国正处在一个文化发展日新月异的时期,新媒体作为一种基于技术的具有创新形式的媒体环境,集中表现为具有“多媒介、重交互、重过程体验”的特点。在新媒体时代意味着万物皆媒介,日趋发展的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等给科普插画艺术创作和展示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在现阶段对增强科普插画的科学引导和视觉观感,融合新兴的媒体语言和多样性的表现媒介,形成大众文化中人们更易于接受的科普表现方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表现媒介

传统媒介包含手绘、手工、综合材料等传统表达形式,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艺术积淀,它在对客观物象的表现上更能体现人文情怀和人本思想,并且具有不可复制性。在我国,传统科普插画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宋、元时期,科普插图的应用范围已经扩大到日用百科、医药、考古等书籍中,在明清时期进入了插画艺术的大发展阶段。其中,宋代吕大临编著的《考古图》、明末清初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的内页插图都属于早期科普插画作品的代表。在这一阶段,科普插画的主要表现手法是木刻版画。在此之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文化经济的繁荣发展,表现手法从早期的手工、版画,发展到现在的油画、水彩、彩铅、水墨等,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 图1 国内科普杂志《新发现》内页科普插画

在传统手绘媒介中,水彩和油画是近现代科普插画最主流的表现手法之一,它们作为独立而成熟的画种在绘画领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水彩在色彩渲染上具有非常独特的魅力,既可表现出空灵清淡般的意象,亦可呈现浓重雅致般的写实。同时它也具有一定的“兼容性”,通过和其他绘画媒介的结合能产生多样化的视觉效果,例如跟水溶性、油性彩铅或马克笔的结合表现,能创造出丰富的画面效果,在细节刻画上更加细腻和自然。而油画作为西方的重要画种,具有色彩丰富、立体塑造感强、色泽质感精细的特质,它能完美的再现客观物象,多适用于写实风格的科普插图。

科普插画所涉及的专业知识是严谨和抽象的,相比较其它类型的插画,其更加注重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和专业性。手绘科普插画运用油画、水彩、水墨等绘画媒介,结合传统绘画工具进行创作,能很好的表现客观物象的自然属性,此类媒介所呈现的科普作品具有结构严谨、肌理写实、颜色丰富自然的优良特质,同时亦传达出创作者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质朴的人文情感。

在新媒体时代,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传统媒介新的契机,不用再拘泥于传统单一的表现形式,传统绘画的常用技法被运用到了数字绘画中,传统媒介跟新媒体技术可以碰撞出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在传统科普展示的基础上运用交互技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更多的动态信息或音频、视频,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多维度立体体验。传统表现媒介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为深奥的科学理论知识带来了更全面的诠释,也大大提高了观赏性和趣味性。

二、数字媒介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形式丰富的媒介载体随着科技的进步、大众的需求而不断演变。摄影技术、电脑技术、数码影视等媒介的普及、插画制作数字化的迅速发展,集手绘、电脑、摄影多种表现方式于一体,使科普插画的创作与表达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一)数字绘画

数码绘画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广泛运用电脑进行绘图,相对于传统插画,其拥有笔触、质感模拟的功能,表达方式和创作模式更加的多元化,表现空间更加自由、强大,并且大大提高了创作效率,功能与分工更细致更科学。此外,数字绘画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强大的兼容性,它能与摄影、手绘、装置等完美结合。科普插图涵盖了航空、生物、天文、医学等多个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而数字绘画强大的兼容性为科普创作提供了更大的表现力和视觉张力。以科普杂志为例,《新发现》(图1)《Newton科学世界》《Deep中国科学探险》等,它们是目前国内专业的科普刊物中插图采纳质量非常高的期刊之一,其中很多插图作品都运用了数字绘画跟摄影技术的结合以及传统绘画与数字技术的结合,相信如果没有这些严谨且精美的科普插图,科普杂志的魅力将会失色很多。

(二)数字动态化插画

动态插画是将静止的插画图像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转换成具有动态效果的短视频。动态插画与传统动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动画是通过动画帧制作而成,而动态插画是通过改变静帧图像来获得动态效果。相较于动画制作,动态插图技术难度适中,制作周期短,却能创造比静态插画更生动的视觉效果。

动态化的表现形式主要应用在影视游戏、商业广告以及博物馆展示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属故宫博物院,故宫在近期推出了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清明上河图3.0》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其中,巨型多媒体动态画卷邀请了30多位画者全手工描绘了超10万张画稿,并结合高清数字技术制作出动态化效果,极致还原了北宋汴京民俗生活。目前,动态化插图在科普领域的应用集中于科技展示,例如中国科学技术馆及地方科技馆,数字动态效果能给大众带来沉浸式体验和艺术审美享受。随着技术的发展,相信动态化表现形式能进一步广泛应用于科普插画图创作和展示传播中。

结语

科普插画,不仅仅是单纯的插图创作,它需要把深奥晦涩的科学原理“转化”为生动的视觉图形语言。在新媒体时代,媒体技术不断发展,表现媒介不断地增加和演变,不论是传统媒介的自我创新,还是新兴媒介与新媒体技术的结合,都为科普插画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可能性,也对科学教育、科学普及和插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动态化插画科普
就要紧紧粘住你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的动态化编制及其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中的应用
科普达人养成记
治愈系插画:艺术中的幽默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论述
科普漫画
VI系统的维度补充
江南词学版图与“环太湖词圈”的动态考察
无脸小插画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