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2018-11-29孙浩维

文学教育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叶圣陶模板情感

孙浩维

长期以来学生困于在作文中表达真亲实感始终是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在初中学段这个问题更加直接的表现显现出来。每学期屈指可数的作文课消耗了老师大量的精力,占用了学生不少的时间,反观其结果却是收效甚微。可是为何学生耗费了大量时间写出的作文却无法体现其真情实感呢?

一.初中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成因

(一)阅读教学中对于情感升华的忽视

无论是从提倡三维目标的时代还是到今天的语文学科素养。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的升华始终大多还是停留在纸面上。课堂之上教师教学更加重视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点的讲解却鲜有引导学生发掘文章情感,领悟文章情感的环节。这种现象在古诗文教学中更为突出。被选做课文的古诗文必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华。但在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重点大多放在课文翻译和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以及语法的解析上。其实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错误,但是的的确确的忽略了让学生深刻领悟文章思想的环节,从而使得学生习得的是满纸的字却不是通篇的情。在学生写作普遍缺乏真情实感的今天,在读阅读教学当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与写作有机的结合是否也是有其独特的必要性?

(二)作文教学的模板化

作文模板对于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写作可以得到中等分数。由此不少教师也就把作文教学变成了作文模板的普及课。作文课变成了模板普及课。作文模板化从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保证学生的作文可以拿到至少中等的分值,然而在追求稳妥的同时也虐杀了学生的写作个性和写作热情。教师对于学生作文是否优秀有统一的评判标准,而对学生的教育上更为强调价值判断层面的统一,从而导致了对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扼杀,学生对于事物的好与坏,对与错早已在内心当中有了统一的评判标准,由此学生写作的视角变得单一,思路也变得狭窄,极为容易产生人云亦云的现象发生,文章没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情感和态度更是少的可怜。从而致使学生在文章中无法体现自己的想法或使用自己理想的语言风格,转而变成了对于作文模板的套用。这种做法也就间接的否认了语文的“人文性”的特点。“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同的作文题目不同的学生也必会有其自己的想法和思考。综上所述,学生没有写作热情且常常写出毫无生气的作文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重课堂,轻生活,课业繁重,无暇感悟生活

学生写作的过程,是从外部世界与实际生活中吸取素材,转而经过头脑的再加工的创做过程。然而一旦离开了生活这个实实在在的素材根源,所写出的作文便犹如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流。教师通常是在课堂之上把作文应该如何写作之方法告知学生,从而便让学生进行仿写之类的相关训练,长此以往学生便习惯按照相应的套路去写作文,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如未得到足够的升华直至内化,那么此时学生写作的情感便是课文作者的情感,考虑到中学生的生理年龄和心里年龄,可能鲜有学生能够有足够的生活阅历和经验能够感同身受的体会到作者的那份真情实感。

其次,学生的“心”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是相分离开来的,不能与生活亲密接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因当代中学生课业实在是过于繁重,每天要面对六、七节课,还要完成相应的作业与课后习题,很难挤出时间去感悟生活也很难有感悟生活的心情。由此使得学生阅历不多,阅历不多便会导致情感欠缺,情感是的欠缺便是使得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

二.初中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对于初中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问题的决绝对策,笔者认为应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的改进“标本兼治”才是良方妙药

(一)学生方面

1.在生活中积累情感

叶圣陶说:“写作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1]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生动地阐明了生活与作文之间的联系。我们要抓住从生活这个源头,并从中吸收素材。所以,想让学生在写作时表达出真情实感,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感悟生活。应教会学生以独特视角去观察周围事与物,由观察触动内心,由内心的感触进而产生情感,再将这份情感在作文当中体现出来,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写出的作文大多不会是无病呻吟无法感染他人的文章。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朱自清先生的《背景》无论是在哪个版本的初中语文教材当中皆是经典篇目。其文章使用的是白描的写作手法,以平淡的语言表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亦没有磅礴的语句但是却能完美的展现出如山般深沉的父爱,感人至深,使读者心酸甚至落泪。不能不说真是情到深处才使得朱自清先生写出如此传世佳作。而这件事正是来源于生活中发生的小事的观察与对情感的触动。人们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其实作文写作当中也蕴含着这个道理。作文不是不能写出真情实感,只是这份感情还没有触动到内心深处。

所谓“真情”即是真正的感情,所谓“实感”便是实际的感受。只有当学生的认识高度达到与之相匹配的水平方可在文章之中表达出真情实感。生活当中每天都会遇见许多人或物亦或是发生一些事情。其中自然有大有小,甚至有些事物看似平淡无奇,如果不去用心感悟,也许在人漫长的人生中他们就是过客或是一个不起眼的镜头,从而导致写作文时经常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做一个用心去感悟生活的人。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道:“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凡事从更多角度审视问题并多一些个人的思考,时常会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实践证明,从生活之中选取写作素材,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写实感,让学生产生对于写作的兴趣,进而使学生热爱写作,而不是把写作当做是一种折磨,也不会出现教师在台上布置作文时台下“哀嚎遍野”的情景发生。

2.增加课外阅读

语文是一个积累的学科,语文成绩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作文水平的提高亦是如此。增加课外阅读量有助于从侧面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做出了规定:学会定制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2]无论是文学名著亦或是报刊杂志,教师都应鼓励学生每天拿出固定的课余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文学名著的经典已无需赘言,报刊杂志则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时事,关注现实,关注生命,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并激起学生内心当中的涟漪,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如此,当学生遇到作文题便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望文生畏”,写出的文章也不再是无病呻吟的不知所云。

(二)教师方面

1.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当有了素材和积淀了感情后,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鼓励、引导学生写把真情实感落到纸面上,哪怕文章中只有一个词、一句话吸引了教师的注意,教师也应该予以挖掘并给出正面的评价。教师应该尊重、欣赏。关爱每一个学生,应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写自得之见”,“抒自然之情”。写作本就一个内心世界与外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处在相对自由的写作环境之中有利于指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肯定学生在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真情实感,提倡有创新精神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写作,并且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让学生在符合“真、善、美”的前提下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教学中提倡“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习国文,事项只有两种,阅读与写作。[3]”可见阅读与写作本就是分不开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反之,写作是阅读的运用。但是,现实之中,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时常是被分割开的。课上依然是以阅读教学为主,没单元临近结束是会有一节作文课,并给学生提供一次写作机会。如此安排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每学期只有那么可怜的几次而已,很难实质性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更谈不到对于学生作文中真情实感的的丰富了。笔者认为,读写结合的授课方式应该渗透到没节课当中去,阅读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就文章中的感人至深之处和引人入胜之句让学生进行仿写等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趁热打铁,加以训练。不仅有助于学习文章中作者的写作手法,更可以让学生加深一步的领悟课文中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维度,从而可以是学生更好的把文章内化,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日常情感积累和写作思维的训练。

3.鼓励教师“下水”

教师“下水”其实是很多教师抵触的一种做法,因为教师常常为了保证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高大形象”而刻意保持着自己的“神秘感”,因而不敢“下水”然而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做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的帮助学生进步。”[4]可见教师“下水”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教师告诉学生作文不难时是否是真的认为不难?既然教师对于写作都有抵触情绪那就没有资格要求学生认为写作简单。其实教师写“下水文”是和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每每认为自己的作文写出之后必是值得他人学习借鉴的范文,但又时常担心自己的写作水平达不到范文的标准,因而不敢“下水”。其实这是因为是教师深陷作文模板的模式之中不能自拔,思想禁锢所致。模板可使作文中规中矩,但也让学生的思维“画地为牢”,限制了学生个性写作,有真情实感写作的热情。再者,比起教师作品的所起到示范作用,学生在乎的是与教师碰撞出思维上的火花。情感思想层面的相互契合会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进而激励学生在作文中用于表达真情实感。同时,教师经常写“下水文”也可以更好的把握作文中的难点,针对难点进行思考与研究,更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有行针对性的指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当教师把枯燥的理论变成鲜活的事例的时候才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的最好体现。

学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不仅仅影响学生的作文成绩,更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提倡语文核心素养的今天对于学生写作中传达出真情实感层面的重视正是契合了其中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层面的要求。由此可见初中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是一个值得关注,值得深思问题。

参考文献

[1]叶圣陶.《怎样写作》[M].中华书局,2007:12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6

[3]叶圣陶.《叶圣陶文集》第三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71

[4]叶圣陶.《怎样写作》[M].中华书局,2007:141

猜你喜欢

叶圣陶模板情感
高层建筑中铝模板系统组成与应用
铝模板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特高大模板支撑方案的优选研究
霜的工作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燕子,住下吧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