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2018-11-29王海朋于海平

文学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保守主义思潮思想

王海朋 于海平

近些年来在“传统文化热”、“儒学热”、“国学热”等潮流推动下,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当代社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成为影响我国的不良社会思潮之一。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极力维护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维护本民族的特色文化成果,所以极易引起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共鸣。因此,深入调查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状况,提出应对该思潮的有效性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大学生的特点

(一)大部分大学生对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有一定了解,但认知程度不深,对该不良思潮的实质和危害不够重视

本次问卷共调查50人,大多数大学生对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有一定了解,但程度不深。选择“非常了解”的有4人,占8%;选择“比较了解”的有12人,占24%;选择“一般了解”的有20人,占40%。三项加起来,对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有一定了解的人数在72%,说明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高校中的传播已经成为客观事实,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但从总体上看,大学生中仅有极少数人对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有较深的了解,绝大部分对该不良思潮的实质和危害知之甚少。

(二)大学生受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程度并不是很大,但影响客观存在,需要对此警惕和重视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高校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影响程度是此次调查的重点。为此设计了选项:“您认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您的影响程度如何?”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影响“较大”的共有7人,所占比重为14%;认为影响“一般”的有7人,所占比重为14%;认为“影响很小”的共有25人,所占比重为50%。说明大多数认为受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并不是很大,然而还是有28%的大学生认为受到了影响。大学生受到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可能与大学生比较容易接触纷繁复杂的思想文化,自身思想相对活跃而又不够成熟、辨别能力不强有关。因此,高校和有关部门必须警惕并引起重视。

(三)大多数大学生对国学、儒学等传统文化持认同态度,但不赞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政治主张

大多数学生认为应当学习了解儒学、国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赞成“孩子从小学习国学有关知识”的人数高达38人,所占比重为76%;认为“有必要学习并了解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数高达43人,所占比重为86%。同时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认为,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民族文化之魂,应以继承发扬为主。但是,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公开宣扬“用儒学取代马列主义指导思想”、“全盘复兴儒学文化”等观点显然没有得到大家认同。对这些观点,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应用儒士共同体专政代替人民民主专政”,不赞同的共有48人,占比96%;对于“儒学应成为当今社会的指导思想”,没有大学生认同这个观点;对于“全盘复兴儒学文化”,没有大学生赞同。

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原因

(一)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为大学生接受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提供了机会

面对全球化过程中的西方文化渗透,该思潮提出的复兴儒家文化、用本国传统文化来统治中国的口号,在很大程度上对具有强烈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因此对这种思潮可能会倾向于认同。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大、贪污腐败、道德缺失、就业与失业等问题。[1]这无疑会使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怀疑,导致一小部分大学生对指导思想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怀疑,幻想“儒家道德和儒家政治”是一条新的出路。[2]

(二)部分高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问题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校老师和大学生都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追求高就业率和高升学率,对实践育人的作用认识不充分,思想上不够重视,忽视实践育人环节对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积极效果。高校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和积极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注意的是,系列实践育人活动对大学生增强爱国情感、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模式与方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老师教的内容与学生实际需要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大学生在思想上、道德上、心理上出现偏差。

(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文化保守主义对本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推崇正是契合部分大学生的内在民族意识,更容易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同情和共鸣。[3]这一内在心理基础就为该思潮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接受和认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其次,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现实较少,没有真正的与社会打交道,对现实环境的憧憬一般趋于理想化、单纯化、简单化,导致部分大学生在真正接触社会碰壁后产生消极和不满情绪,这种消极和不满情绪在不良思潮的诱导下,极易形成接受不良思想观点的心理暗示。再次,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打着拯救国家、重塑社会的旗号,其深切的民族意识和人文关怀,对传统和谐社会的完美描述迎合了部分大学生向往善良、静谧、和谐、安康等心理,这就使一些对其思想本质缺乏真正认识的大学生受到不良诱导,容易偏向于接受和认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

三.应对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对策

(一)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载体,对不良思潮进行讲授、剖析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所以,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雄伟征程上,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的根本指导地位。在应对思想文化错综复杂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之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就必须坚持用马列主义指导思想和全社会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当代大学生。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及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渠道功能,对学生政治信仰、思想道德、法律思维等方面给予最正确的教育指导。为了避免对不良思潮的错误认知,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必须通过思政课专业教师对有关社会思潮的正确介绍、讲授、剖析,或组织专家学者举办相关学术讲座、会议交流、研习探讨,帮助青年大学生全面了解各种社会思潮的政治主张、精神实质,揭开不良思潮的真实面目,并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去批判评价各种不良思潮,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上消除对不良思潮的错误认知。

(二)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有效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恰好这种影响又是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为努力来充分实现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仅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且能够大大加速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发挥新媒体的强大功效。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这些新媒体资源的强大优势,探索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注重加强高水平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组织、广泛开展融合思想、文化、教育、娱乐的富有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校园文化活动,[4]让青年大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历史与现实、了解国际与中国,获得真知并受到教育。由于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元思想体系,因此需要而且十分必要通过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和批判,深度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让他们自己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当代社会思潮的认识

文化保守主义思潮能够影响大学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大部分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分辨真伪能力不足,同时也不能有效做到去伪存真。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广大思政工作者必须引导当代大学生既要立足国家利益、民族精神,又要拥有全球视野、大局战略,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过分强调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就会演变成搞欧美主导的全球一体化、全球西方化的极端,而这个极端的最终结果就是否定民族特色,最终阻碍民族文化发展步伐,阻碍国家事业发展步伐。[5]因此,高校可以积极鼓励、引导青年大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勤工助学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和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去。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刘同舫.在应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中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威力[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3).

[3]李鹏飞.试论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逻辑历程与当代指向 [J].晋中学院学报,2014,(2).

[4]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李琳.当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D].武汉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保守主义思潮思想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保守主义的价值与局限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
什么是保守主义
滋养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