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儿童思维的发展策略

2018-11-29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王娅婷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8年6期
关键词:导图儿童素养

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 王娅婷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品质、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四个方面内容。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已列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清单,即: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初步审美能力。

二、思维

1.思维的概念以及分类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思维作为一种反应形式,它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根据思维的形态,我们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按照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成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按照思维是否具有创造性,可把思维分成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根据皮亚杰对于儿童心理发展四个阶段的概括的理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发展抽象思维。此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的能力,但思考和运算时仍以具体事物为主。对小学生而言,形成辐合思维相对比较容易,而形成发散思维比较困难;同样的,形成创造性思维也难于再造性思维。

3.思维能力的训练

思维的训练主要包括:(1)思维的敏捷性;(2)思维的灵活性;(3)思维的广阔性;(4)思维的深刻性;(5)思维的独立性;(6)思维的批判性。

三、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的实施需要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在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之前,我们首先要真正认识儿童思维发展的客观规律,弄清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并且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如下:

1.构建和谐课堂,张扬儿童个性

和谐课堂就是指课堂中的人(教师、学生)、物(教室、教材)、环境等各要素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协调合作,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从而促使师生充分、和谐、持续发展的稳定的动态系统。

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够充分地张扬个性,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

2.创设问题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设计教学时用几个主问题贯穿全文,让学生在预习时也尝试着自己提问题。这样老师带着问题去教学,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这里的思维发展一般既有再造性思维,也有创造性思维。

3.提供支架线索,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支架式教学”最先由建构主义者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而提出,目前被普遍认为是一种以实现儿童认知发展潜能,促进师生交往,并以教师对儿童发展状况的准确把握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或策略。“支架式教学”可以有效地为儿童解决问题提供适当的支持,减少儿童在解决问题时可能面临的盲目探索或者问题解决程序错误的困难,能够最大化地使儿童依赖自身能力摸索出问题解决的程序,并将之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知识结构和技能。当然,“支架式教学”并不是指某一种非常具体的教学策略,它更多的是为教育者提供一种开展教学活动的理念或思路,其核心是提醒教师注意线索式思维和训练的重要性。例如在低年级作文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给予一些相关词汇,或者提供开头、结尾,甚至是范文等等。因此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难题时,可以适时地给予线索和支架,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上去思考,从而锻炼他们的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4.创设和利用情境教学,实现创造性思维能力迁移

在教学最初或者教学过程中,可以适时地制造和利用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能依据具体的事物从发展形象思维开始,逐渐迁移到创造性思维。比如在教学《月亮湾》时,就可以营造一个带学生出游的情境,让学生自己来做小导游等等。

5.结合想象,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设计中可以融入想象的训练,让学生在想象中既升华情感,又锻炼创新思维,一举两得。比如在《沉香救母(二)》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沉香救母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磨难?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想象的过程中体会了沉香救母过程的艰难,又更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基础。

6.由课文到单元,再由单元到整本教材,建立全局思维

我们可以尝试着从一篇文章引申教材中同单元相同类型的相关文章,再由此揭示整个单元存在的意义,最后跨过这些单元,纵览全局,以整本教材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正是思维导图的相关概念。我们可以尝试着让学生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复习和学习,从而发展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导图呈现的是一个思维的过程,是信息组织与共享的关键环节,学者能够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理清思维的脉络,供自己或他人回顾整个思维过程,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思维导图可使内隐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使个人的思想可视化,从而更容易与他人传递分享与交流信息,并且还可以对个人的思想进行梳理,使之清晰化。这里可以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尝试着画思维导图,并且互相讨论、研究。这样利用思维导图,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互帮互助,让学生的思维互相启发和互补,让学生的思维形成“1+1>2”的状态。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思维的发展需要以学生为主

思维的发展和训练都要围绕学生自身的发展,不要让思维的训练超出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所有的训练都要让学生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正常的发展。

2.思维发展要符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思维发展的训练并不是盲目地进行训练,而是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指导下,对孩子进行相关的训练。所有的训练的习题和方式要符合小学语文的课程标准。

3.思维发展的训练既可以兼顾,也可以有所侧重

在如今的课堂中要摒弃过去“满堂灌”的做法。我们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一个学年甚至一学期的思维发展训练要循序渐进,并且遵循持续发展的原则。那么在一堂课中,根据学生需要训练所达到的目标,我们既可以兼顾几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也可以针对某一种思维进行专门训练,更可以在几种思维训练中,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设计的要求有所侧重地进行训练。

【参考文献】

[1]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操作与实务(修订版) [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陈卓毅,林君芬.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电化教育,2005.

[3]苏立云.构建和谐课堂 师生共同成长[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4]申洪,段慧如.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

猜你喜欢

导图儿童素养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