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8-11-29蒋庆来黄建湘

汽车实用技术 2018年4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校企新能源

蒋庆来,黄建湘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7)

引言

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全球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使得汽车产业开始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争相出台新能源汽车政策。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及社会对相关的新能源汽车相关人才需求的数量不断增加、素质不断提升,使得相关的人才培养显得异常紧迫与严峻。新能源电动汽车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技术方面涉及到的学科知识较广,包括电子控制技术、电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车载 CAN控制技术、电池技术等,对装配检修技术人员要求较高。在接下来的3-5年内,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技术维修人员需求量将会急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突飞猛进与当前人才培养滞后呈现出了很大的矛盾,如何更有效的培养适合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了当前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共同面临的核心问题。因此,建设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显得非常必要,而专业建设的核心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

1 师资队伍建设是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具有高投入、高产出和社会化、集群化发展的产业特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世界汽车产能总体过剩,同时社会对汽车产品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功能要求,技术不断创新,围绕安全、环保、节能、节材等领域,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的车型不断涌现,汽车产品向平台化、系列化、轻量化、小型化、节能化、洁净化、电子化、信息化、智能化、安全化多方向综合发展。《中国制造2025》提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中,明确要求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20年,自主品牌纯电动和插电式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70%以上;到2025年,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8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汽车人才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精机强电”为特质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将成为适应和支撑汽车产业新发展的―线主力军和新生突击力量。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兴产业,涉及的技术技能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有较大的区别,传统汽车专业的教师需要面临重新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等艰巨任务,只有建设一支理论扎实、实践技能强的师资队伍,才能保障新能源汽车产业后市场的人才培养工作可顺利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市场需求更加迫切,同时给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契机。通过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培养更多适应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2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

2.1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师资源稀缺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高级维修人才的缺口在逐渐加大,既拥有新能源汽车专业知识,又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汽车高级修理人才,是市场上的需求热点。为了培养这种全面的技术人才,专业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高校新能源汽车类专业教师一般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开设有新能源汽车类专业的本科院校不多,导致专门从事新能源汽车研究的研发型人才总体缺乏。

2.2 高职院校抱团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

在国家大力推行节能环保形势下,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类专业建设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据初步统计,高职院校现已开设的新能源专业涵盖了新能源应用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及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等多个专业及方向。截至2016年初,全国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最多,达到26所[1]。而且一些高职院校虽未专门开设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但在其他汽车专业中加开了新能源汽车方向,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开展师资队伍建设。2016年全国“机械行业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集团”应运而生,该集团聚集了全国47所高职院校、10所中职院校和28家企业机构,旨在发挥指导和服务功能,促进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构筑校企合作、学习交流、师资提升和资源开发与共享的平台。

2.3 行业培训及竞赛成为新能源汽车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途径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国新能源汽车教学资源开发市场也逐步升温,各类师资培训如火如荼地展开,并逐步趋于成熟,不断向专业化、系统化、实用化发展。比较典型的有北京汇智慧众承办的“北汽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BECC项目”,北京卓创至诚承办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及教学转化”研修班等。2016年是全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行业竞赛的元年,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和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推动各项赛事进行,包括“北汽新能源杯”纯电动汽车服务技能大赛、“行云新能杯”纯电动汽车技术服务大赛和“吉利汽车杯”纯电动汽车装配与检测技能大赛、“工匠之星”技能大赛-电动汽车维修职业技能大赛等,此外还有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装备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教联盟新能源汽车技术与维修技能竞赛”。通过参加各类行业培训及竞赛,教师的专业技能可以得到快速提升。据了解,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将新增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相关赛项,相信通过国赛的带动,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将有机会得以大力提升。

3 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双师型”教师培养困难

据调查,高职院校正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双师型”技能人才[2],而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和上汽等大型企业也正大量引进新能源汽车相关人才,相比于学校,企业具有更好的研发条件和更强的吸引力,大量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更愿意留在企业工作,不愿去学校,使学校在新能源汽车“双师型”人才的引进上存在一定困难。目前高职院校的新能源汽车类专业教师大部分从传统汽车专业教师转型,在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教学上,普遍存在专业技能不足以及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从而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挑战。目前高职院校难以与新能源汽车企业展开深入的校企合作,也是双师型教师难以培养的影响因素。

3.2 校企合作推动困难

虽然目前参与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汽车企业越来越多,但技术相对成熟并被市场认可的新能源车企数量不多,导致高职院校在积极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遭遇合作伙伴难寻的困境。一方面由于新能源车企数量少,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之路较为艰难;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企分布的区域不够广泛,受到地理环境的制约,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难以有实效。目前有些高职院校与新能源企业展开了校企合作,但由于当期新能源汽车还处于市场开拓期,后市场技术服务尚未形成稳态,合作过程中普遍存在学校热情高企业态度冷的问题。

3.3 专业教师成长渠道有待拓宽

高职院校现行管理制度都是围绕着教学来展开,重教学轻科研是其典型特征,这样就使得教师的成长渠道非常狭窄。特别对于一些青年教师来说教学工作量都是处于一种过饱和的状态,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科研能力的提升,非常不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而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像以往那样仅仅依靠教学实践来进行提升,更多的还是要通过一些科学研究项目来带动。职业院校科研条件差不仅仅体现在政策制度、支持经费和硬件设施上,更多的还是科研氛围方面。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可以分为专业预备期、专业形成期、专业成长期、专业高原期、专业更新期、专业成熟期、专业退化期,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师大多处于专业成长期或专业更新期,具有基本功底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工作干劲较足等特点,具备从合格教师到教育教学能手,再到专家或学者,甚至发展为教育家的可能。没有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没有形成团队,有科研能力和意愿的教师个人也很难做出较大成果。

4 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对策

4.1 紧跟行业发展动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

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技术更新较快,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可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优势,掌握汽车前沿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由于企业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较为准确,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可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调整专业建设方向,以促成学校与新能源汽车企业之间的良性对接[2,3]。在当前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深入的校企合作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开展校企“双向挂职”等活动,职业院校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提高其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以更好地适应现如今的行为导向式一体化教学的新形势。另外,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定期到校兼职教学,解决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新能源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要符合岗位用人需求,因此,学校应不限于传统的招聘模式,可实施专职与兼职教师并用的结构,从汽车生产厂、4S店、新能源汽车运营服务公司等企业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指导老师,通过教师资格培训获取任教资格,让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机会真正走进讲堂。

4.2 通过教师外引内培,注入团队新活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院专业发展的核心,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是则是教师个人和团队的在专业技能、科研能力、教学水平、综合素养等方面的共同成长。不同教师在教学技能、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梯度差别,只有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知识、技能、经验的交流与共享,才能在有限的师资资源下提升整体效率,产生思想的火花,形成创造的源泉,促进教学团队专业发展目标的达成。构建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制定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青年教师等教师梯队。专业带头人是在某一专业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带领、指导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这一专业学术研究和专业技能提升并取得一定成果的专家。而骨干教师则是实际参与专业学术研究和教学实施的中坚力量。因此,重视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就能很好地把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群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科学规划和引领本专业的教师队伍成长方向。完善教师引进、送培、激励机制,制定年度教师培养计划,包括参加校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和构建校内的培训机制,鼓励教师学历提升或通过自学或互学等方式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及实践能力。此外,可根据学校的专业建设发展需要,拓宽教师招聘渠道,公开招聘,择优聘用,补充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师的紧缺。

4.3 成立名师/大师工作室,搭建创新平台

教学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在近年来在全国各高职院校遍地开花,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培优和补短。培优方面名师/大师工作室促进了教师个性化成长,为各校培育出一大批日臻成熟、特色鲜明的教师,带动了专业化的教育教学改革。补短方面工作室以名师/大师带动青年教师共同发展,推动教育教学均衡快速发展。名师/大师工作室通过以教学为主阵地,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培训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立足教学实际,聚焦新能源汽车技术,打造教师培养的基地、名师展示的舞台、教学示范的窗口、科研兴教的引擎,并通过开展系列行之有效的理论学习、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主题活动、专家引领等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构建名师/大师工作室成为名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型、辐射型、合作型、研究型”的专业组织,是新能源汽车技术师资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1] 许杰,龚福明.高职院校新能源汽车类专业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7. 19(1):63-66.

[2] 陈荣英.新能源电动汽车后市场的技能人才培养及专业建设对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15.

[3] 单仲,姜绍忠,魏明江.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校企协同培养方法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17. 2:70-73.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校企新能源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推进实战化教学的思考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困境与革新路径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