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素养培养视阈下的语文课程资源优化论

2018-11-29吴际平

文学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资源配置隐性

吴际平

语文教育课程资源是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培植学生语文素养和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源泉所在。在中小学全面实施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语境下,优化配置、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语文教育教学课程资源,是当下语文教育教学迫切需要落实的任务之一。作为旨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培植学生语文素养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优化语文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配置,应以社会需求、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和学生的身心成长与认知发展作为基点,强化语文核心课程资源建设,开发技能性、实践性、活动性、创新性语文课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隐性语文课程资源,构建适应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教育教学课程体系。

一.优化显性语文课程资源配置

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和学习国家规定的语文课程,落实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培养任务。语文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所谓显性课程,就是国家规定的课程,也就是为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目标而正式列入教学计划的语文课程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语文课外活动课程。优化显性课程资源,首先是优化基础性课程资源配置。当下,中小语文教育显性课程资源配置呈现单一化现象,存在课程教学形式传统化、负担重、效率低的倾向,没有真正体现语文教育教学的基础性特点,运用的是比较传统的课程资源,实施的是与素质教育相背的“应试教育”。其实,语文教育课程资源配置应该强调基础性,不能够违背学生的心智成长与认知发展规律,因为这是学生心理与生理发展客观规律所不允许的。其次是优化技能性课程资源的配置。比如,优化语文课程资源的配置,因为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课程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会掌握在未来社会求得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基本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再次是优化实践性课程资源配置。强调语文教育课程的实践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将语文知识转化为语言文字技能。实践是知识变为能力的必经之路。语文实践性课程的作用,就在于它能够让学生直接获得生活与生存技能。比如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等等,这都是学生只有通过语文教学实践课程的学习才能学会的基本技能。语文教育的活动性课程配置,应充分考虑学生身心成长与认知发展的需要。其实,活动性课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语文活动课程不仅可以给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活动课程的学习,从而陶冶性情、愉悦身心、发展智力、培植语文素养,发展语文能力。

二.发挥隐性语文课程资源优势

隐性课程即非显性课程,包括在基础教育间接地发挥着影响作用的潜在的、无意识的、非正式的教育内容,诸如学生生活环境、学习氛围、师生关系、校园文化等等。隐性课程在学校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的存在形式虽然是隐性的,但其功能却是显性的而且是极为明显的。它的作用就是让学生耳闻目染,潜移默化。因此,在优化显性语文教育教学课程资源配置的同时,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隐性的语文课程资源优势,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适应性和个性化的语文教育和学习氛围,就显得十分必要。

隐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功能在于以潜移默化的熏陶方式,促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和养成语文素养。隐性语文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灵活性、潜移默化性的特点,学生对隐性语文课程的反应也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隐性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渗透作用,注意把握隐性课程价值取向,并注重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隐性课程中的独特体验和自我感悟。

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均衡课程资源配置、合理整合各方面的隐性课程资源的同时,应建立自己的隐性的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平台,为语文教育教学提供丰富多彩的隐性课程资源,有选择性地将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隐性课程资源要素,依照学生心智发展规律与语文教育教学需要,整合到语文课程资源配置中去,从而使可能性的隐性语文课程资源转化成现实性的隐性语文课程资源。

三.整合多种语文课程资源功能

优化语文教育教学课程资源配置,整合多种语文课程资源的优势,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身心成长与认知发展。综合性的语文课程资源,能够诱发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让禀性与爱好不同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都能产生愉悦感,从而使学生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与培养。

在显性语文课程的优化与组合中,应该将基础性语文课程、技能性语文课程、活动性语文课程、实践性语文课程、创新性语文课程区别开来,加以分别利用;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它们的逻辑联系,实行资源共享。基础性语文课程重在为学生提供基本知识,以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为目的;技能性语文课程为基础性语文课程与实践性语文课程搭建桥梁;实践性语文课程则在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程式指导下,培养语文操作能力;活动性语文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爱好与特长;创新性语文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与想象能力。

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发挥语文“大课程”资源的整体功能,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的提高与综合的语文素养的发展。首先,优化语文教育显性课程,使语文课程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加灵活,更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使语文教学更富有针对性,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同时在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利用上,确立教育机构的主体文化,使其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融为一体,形成语文教育的“最大合力”;再次是整合显性语文课程与隐性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二者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最大限度地促使语文教育教学课程资源配置得到尽可能的优化。

四.构建共建共享语文课程资源机制

针对当下语文教育教学课程意识淡薄,资源配置“单一化”、低水平重复,优质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不力,缺乏具有前瞻性、试验性、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支持等倾向,必须强化语文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建设的科学体系。

语文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应当重视语文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建设的理论研究,积极为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与语文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强化语文教育教学和语文科研工作者在语文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与决定作用,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最长期和最核心的工作,也是体现语文教育教学课程资源质量与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强化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必须优化语文课程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只有通过建立语文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共享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与水平;还要强化语文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取向,走特色化的发展之路,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既要根据语文教学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发出具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又要积极开发信息化的语文课程资源,合理利用各种公共信息资源;建立语文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展语文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形渠道,提高语文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益。

全面优化语文教育教学课程资源配置,切实满足学生认知发展与身心成长的需求。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此间,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一切教育与课程资源,都会在学生人生成长的历程中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直接影响他们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鉴于此,学校必须使语文课程设置进一步优化,进一步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贴近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总之,优化语文教育教学课程资源配置,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为本,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养成为本。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资源配置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历史财务信息的资源配置功能——以苏宁云商为例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