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ap year在国内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分析

2018-11-29袁若雪张蒙蒙

文学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间隔年轻人同学

袁若雪 张蒙蒙

Gap Year是西方社会通过近代世界青年旅行方式变迁总结出来的概念,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 (近几年越来越多21到23岁、已经获得学位的年轻人也开始给自己一个空档年),做一次长期的旅行(通常是一年),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

09年出版的《迟到的间隔年》一书首次把间隔年这个词介绍给国内青年人。但国内很少有学生会丢下手中的学业或者即将到来的事业来实施间隔年,这种生活方式在中国国内的实践概率几乎为零。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交流更加频繁,gap year出现的概率愈来愈高,国内青年对间隔年也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据调查70%的年轻人都知道gap year这个词,但是想要进行gap year的人却只有不到30%。这两项数据很清楚地体现了现阶段中国国内年轻人对于gap year的态度:了解却需求很少。

一.间隔年目前无法在国内推广进行的原因

为了解间隔年在国内高校的影响力以及国内高校大学生对于申请间隔年的需求,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2017年10月-2018年4月期间面向江苏大学各学院在读大学生共发放有效问卷37份(收回有效问卷37份,回收率为100%),主要调查了大家对于“间隔年”的了解程度、了解途径以及如何理解、规划间隔年等内容,问卷共包含 11个问题(见附件)。

调查显示,32.43%的同学表示从未听说过gap year,67.57%的同学表示以前听说过,消息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老师朋友的介绍等途径。32%的人是想安稳地工作或考研,还有几乎一半的人是因为考虑到经济方面并且没什么间隔年的指导,所以没有勇气去挑战。

从总体上分析,无法进行gap year的原因可以概括为四点:

(一)国内没有这样的传统。gap year的起源于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嬉皮士浪潮,不约而同前往印度的英国嬉皮士们正是最初意义上的gap year实践者。而这些几乎是最近十年才进入中国让国内的年轻人了解。

(二)社会竞争的压力大。现在年轻人面临着剧烈的竞争,如果休息一年,别人早毕业,早就业,早赚钱……在凡事都赶早、赶快的社会风气下,很难摆脱社会、家庭和周围圈子的影响力。这也可以说这是一种社会氛围,大家都在抢着向前赶,希望比别人更快地拥有有房有车有家庭的所谓的美好生活。这种竞争压力和社会氛围,其实是和我们国家的传统联系在一起的,传统思想传统的家庭观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年轻人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发展去生活。起源于西方的gap year就比较难被接受,传统不接受,年轻人从自身的角度也相对难以接受。

(三)学生没有获得收入的能力和机会。经济对国内大学生接受间隔年的影响巨大,调查中发现受经济影响的年轻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跟国外学生相比,中国学生在读书期间获得收入的能力很差,初高中时期对家庭依赖过多,突然进入大学时期很难转型有自主获得收入的方法。另外,整个中国社会对兼职、临时工作、实习工作的开放程度和机会远远不如西方。澳洲的working holiday,对学生来说是无敌的收入和机会。国内大学生是廉价劳动力的“潜规则”,导致大学生兼职或者实习工资并不优厚。这也使得一些想要进行间隔年的年轻人因为经济问题而无法实现。

(四)学校制度还不支持。 西方大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拿到之后,向学校申请就能推迟入学,就读过程中向学校申请也能中止,恢复学业也比较容易。国内大学很难按“Pause”键,学校较西方一些大学相比很严格,对学生出勤考核等规章制度的要求也比较苛刻。所以,一些年轻人考虑到未来是否能顺利毕业、能否回来继续学业等问题,就打消了gap year的想法了。间隔年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很好发展的原因,也和学校的制度支持有着一些联系。如果学校愿意拿出资金或一部分资金帮助想要进行gap year的年轻人,那愿意进行gap year的人是不是就会相应地增加一些呢?一般来说,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几乎一半的人是因为经济原因而不愿进行间隔年。如果学校有制度支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进行间隔年并给予资金资助,那应该会有很多人积极地申请。

上面这四个原因都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每个人身处的环境影响了个人对自己发展的定位与规划。

二.国内高校实施间隔年的条件

(一)国际形势。当代全球化热潮,国际关系较稳定且友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定当紧跟全球化的浪潮。国内的高校也要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积极与国外各所知名大学,学院合作,建立友好关系,推荐本校优秀学生去国外大学交流学习,同时积极欢迎国外的学生来中国高校访问学习。这对于国内年轻人进行gap year是一个好机会,国内大部分高校应该推荐学生出去交流,开阔眼界,提升自我。

我国对广告用语进行系统规范的语言政策的制定,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本文主要针对这两大时期分析广告语用存在的问题。

(二)学校出国资金补助。国内众多高校,包括江苏大学在内都将对学生出国研学进行补贴写进学生手册,并详细地解释各种具体资助情况。这对于想要出国交流的学生无疑是一个福音。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这是一个实施间隔年的好的条件。

关于对于gap year的规划、安排,调查显示72.97%的同学表示毕业后不想去体验gap year,27.03%的同学试图去尝试这样一种全新的生活学习方式,在体验间隔年中找到本真的自己,寻求自身的梦想。究其原因,我们做了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约占一半的同学处于对这一概念有所了解,并且想要去参加的阶段,但没有勇气去挑战或者是受制于经济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去实施。若学校有相关政策支持,75.68%的同学还是愿意去争取并尝试的。这表明大家对这一概念虽然有所了解,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做好真正投身实践的打算,若学校加大相关的政策扶持,制定和完善相关体系,积极开展宣传,那么绝大多数人还是十分愿意投身于间隔年的体验中去。

三.间隔年在国内高校推广的可行性及实施做法

问卷调查显示间隔年在国内高校推广还是具备其接受度与可行性的。但想要更好地推行间隔年的教育方式,则需要国家政策导向、学校教育转型、学生三观重塑三方共同努力。

首先,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调查研究显示,“间隔年”旅行的组织机构非常重视与学校进行合作,学校在对学生是否参加“间隔年”的决策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重视来自学校的就业信息或职业建议(Jones,2004)。gap year在美国迅速流行起来,纽约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不少高校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学生因参加“间隔年”活动推迟入学。2009年,普林斯顿大学创建了“间隔年”项目“the Bridge Year Program”(Tilghman,2013),该项目至今己免费为近一百名一年级新生同学提供和组织了一次长达九个月的国际社区服务实践活动。从国外高效间隔年实施中的成功经验来看,只有学校加强扶持政策的制定,积极与相关组织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途径,搭建良好的保障平台,提供值得信赖的多方信息,加大经济上的扶持力度,学生才能放心大胆地走上间隔年之路。

其次,为安全顺利实现间隔年体验,加强同学们安全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作为一种全新的应用模式,在国内暂时还没有很多相关方面的体验案例。因此,加强同学们的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意识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学校有必要邀请专业老师对相关同学进行行前培训,阐明出行注意事项,做好万全的准备,这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在间隔年行走中,应该随时与父母、学校、朋友就其所在地址、通讯方式、工作内容进行沟通,保持信息通畅。加强警惕,提升意识是保障安全的根本前提。

此外,帮助同学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教育的本质不在于对知识的传授,而是对思想的激发,对思维的塑造。然而我们目前的教育太过于理论化,不能很好地适应和照顾到每个人的差异性(王亚韵,2014)。而间隔年作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加同学们的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发现自己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段充实、改正和完善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虽然在中国现当代国情制度下,很难在短时间内真正达成行走间隔年的构想。但是间隔年应该是当代青年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是大学生的入学礼。在行走中重新审视和认识自我,在体验中发现人生的曼妙与意义,在努力中寻求自我的超越,在感受中获得生命的升华。

猜你喜欢

间隔年轻人同学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间隔之谜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年轻人如何理财
年轻人
上楼梯的学问
头夹球接力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