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阅读语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论

2018-11-29田琼芳

文学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范式语境数字化

田琼芳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感能力和写作能力意义重大。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介单一的阅读范式面临着数字化等新媒介阅读范式的挑战。同样,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范式也面临着“数字化阅读”范式的挑战。本文试图谈谈“数字化阅读”教学范式及其应对机制与策略。

一.“数字化阅读”语境下的阅读教学范式

(一)网络阅读式

网络阅读式的阅读教学范式,即通过网络进行阅读教学。网络阅读是人们当下的主要阅读方式之一。调查资料显示,有近五分之一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进行阅读。互联网以其受众最多的先进多媒体、超文本技术和交互文化优势,带来了网络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较之于传统阅读方式,网络阅读自有其不可比拟的狂欢化、心灵化和自由化的表现优势。网络阅读作品类型众多,诸如架空穿越、玄幻科幻、都市青春、官场职场、游戏竞技、灵异惊悚、武侠等等。其中网络玄幻、仙侠灵怪类作品以其超凡的想象力和眩目的色彩最受学生读者欢迎;都市青春、游戏竞技类作品因其贴近现实生活,极易引起学生读者共鸣。实行网络化的阅读教学,是最新颖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阅读教学范式。

(二)微博阅读式

微博阅读式的阅读教学范式,即通过微博进行阅读教学。微博作品是微博阅读教学的主要阅读对象。2010年,我国首部微博小说《围脖时代的爱情》开始在新浪微博连载,标志微博文学诞生。微博文学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体创作,因其篇幅短小、移植性与传播性强,备受网友与手机用户的青睐。曾几何时,微博文学在腾讯微博中占据重要地位。据悉,郭敬明、余华在腾讯微博的“粉丝”(读者)已超过千万,麦家、毕淑敏、阿来、池莉、余秋雨、六六、王海玲等数十位作家的“粉丝”(读者)也高达百万。通过微博进行阅读教学,也是一种可行而深受学生喜爱的阅读教学范式之一。

(三)手机阅读式

通过手机阅读进行阅读教学,被称为手机阅读教学范式。手机阅读是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类电子书作为阅读内容,以在线和下载为主要阅读方式的阅读形式。手机阅读现在已经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模式之一。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大手机运营商均设立了手机阅读业务。其中中国移动的手机阅读基地的用户数、阅读内容的提高方面独占鳌头,其单月访问用户数已突破2500万,所提供的玄幻、都市、言情、仙游、历史等类别的阅读内容最受读者欢迎。通过手机阅读进行阅读教学,具有移动性、随意性、独立性等众多阅读特点。

(四)电子阅读器阅读式

电子阅读器阅读教学范式,即通过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教学。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资料显示,有近4%的读者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在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中,电子阅读器的接触率较之2009年的增长幅度高达200%,增幅最大。该资料还显示,2010年全国国民阅读6.13亿本电子书。与手机阅读教学范式相比,除了具有移动性、随意性、独立性等特色外,还具有储存量宏大、读屏宽大的特点。尤其是携带方便的优势,颇受学生的喜爱。

二.“数字化阅读”语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数字化阅读”式阅读教学兼具移动性、点播性、检索性、娱乐性的众多阅读优势。虚拟性和实时交互性是“数字化阅读”的基本特点。数字化时代提供的“虚拟现实”让阅读者沉浸其中,能够获得真切的现场体验。这与传统的“置身其外”的文学接受方式大异其趣。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立足“后现代阅读”或“读图”与“读屏”时代多样化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建构适应“数字化阅读”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学新理念,探讨契合“数字化阅读”范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满足于数字化时代阅读需求的语文阅读教学程式。因为只有能够随着语文阅读对象、阅读内容和阅读语境的转换,具有审美和情感教育功能的语文阅读教学才能够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一)追求阅读教学的开放性

随着阅读方式与形式的转换,语文阅读教学范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过去那种举国一统、千人一面的语文阅读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正视这种多元化、多样化格局,对当下阅读教学采取开放性的接纳心态,才能够把握阅读教学的主动权,才能够使整个语文教育与时俱进,契合时代需求,具有时代气息,也才能够发挥语文教育在人文教育中的建设性功能。相反,如果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充满偏见,抱残守缺,视野狭隘,对当下“数字化阅读”模式发展生态视而不见,甚至囿于僵化的思维,对当下文学生态横加指责,势必导致语文教育教学视野僵化。“数字化阅读”范式多元化语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特性,引导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树立适应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化语境发展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让他们具有接受“数字化阅读”范式和应对多元化的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的开放心态与开放意识。

(二)强化阅读教学的丰富性

在当代文化生活中,大众传媒已经逐渐形成多元并存、立体伸展的“全媒体”形态格局。这种格局极大地拓展了传统阅读作品的生存空间,为传统阅读作品的阅读与传播提供了新的生长点与支撑点,传统阅读内容通过与新媒体新技术的结合与融合,生发出以往不被人所了解的无限潜力。与此同时,这种“全媒体”形态格局使阅读对象与阅读信息能够快捷地进行跨度域流动和跨媒体运行,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自由选择的多种可能。如果说以往的阅读教学面对的是单一的格局,习惯于接受纸质媒体的文本与作品,那么现在面临的则是多媒体融合的“全媒体”状态格局所取代。因此,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一个如何整合众多阅读资源的问题。也就说,“数字化阅读”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具有“全媒体”阅读意识,通盘考虑包括传统书本在内的各种阅读媒体资源联通互动,充分正视阅读教学跨媒体传播运营的客观现实,全面整合包括纸质媒介在内的各种现代媒介阅读资源,积极改进阅读教学观念、范畴、视野与言说方式,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备知识储备,促进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向现代阅读教学模式的转换与衔接。

(三)讲究阅读教学的艺术性

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单一,模式僵化,方法简单,基本上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参与阅读。在阅读模式多元化语境下,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尊重学生作为阅读教学主体的主体意识,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性理解。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的受众,他们有其自己的内在情感、意志与个性,需要教师予以充分的尊重与理解。尊重学生自身的阅读力、理解力、鉴赏力、创造力。与此同时,要注意培养作为阅读教学主体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是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泛读”,即广泛阅读;二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即反复阅读经典作品;三是积极指导学生“趣读”,即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此外,作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教师还要积极诱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媒介与阅读范式。一般而言,不宜对学生选择的阅读媒介与阅读范式不要横加干涉或指责。

(四)守住阅读教学的“经典”性

“数字化阅读”时代的到来,语文阅读进入多元化时代,阅读对象呈现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象。有鉴于此,经典作品的阅读不可缺少,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倡导阅读经典作品。因为经典作品充满人文精神,敢于直面社会与人生,关注社会深层次问题,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艺术精神与感召力。优化数字化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大力倡导阅读文学经典。一是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将经典作品的阅读纳入阅读教学主渠道;二是积极介绍经典,通过朗诵会、鉴赏会、学术讲座等形式,诱导和吸引学生主动阅读经典;三是号召学生精读或背诵经典,为学生打下深厚而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猜你喜欢

范式语境数字化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法治范式的沟通主义进路
——简评《中国法治的范式研究:沟通主义法范式及其实现》(郭金平)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传统哲学研究中的认知范式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