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英汉对比的翻译技巧教学研究

2018-11-29李美玲

文学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词类英汉汉语

李美玲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地的人们联系得更加密切,国人对西方的交流也越发频繁,为了加强对对方的更多了解,真正做到通过语言理解它所表达的信息,增强英汉互译能力就显得颇为重要。一个成功的译者所具有的英汉互译能力意味着他掌握了各种知识、能力和策略,并在英汉互译中运用自如。此外,引申的解释强调英汉互译能力尤其应建立在语言和语用的能力之上,这种能力的总和是一种复杂的认知网络,由知识、能力和策略构成。理论是实践的指导者,翻译需要良好的翻译理论作为基础保障,也只有具备较深的翻译理论基础,翻译才可能会有声有色。

对比分析理论最初是由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提出的[1]。该理论将迁移理论作为对比的心理学基础,包括正向迁移、负向迁移两种。正向迁移有利于外语的学习,负向迁移则会对外语的学习造成阻碍[2]。对比的主要目标在于深入观察两种语言存在的共性与差异,对外语学习与翻译中可能存在的难题进行解释,减少负向迁移能量。在翻译技巧教学中应用英汉对比是对该理论的有效诠释,也是我国翻译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将对其具体应用方式进行阐述。

1.翻译技巧训练中使用英汉对比的意义

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词汇、修辞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翻译教学的重点在于将翻译理论、翻译方式、翻译技巧传播给教学对象,在反复的实践练习中锻炼教学对象的翻译技巧,实现其对原文内容的准确理解,使用目的用语将源语言传达的信息表达出来。翻译是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行为,在教学中对比分析两种语言是重要内容。通过对比本国语言与需要学习的语言,实现对本国语言特点与风格更为深刻的理解,形成对其他语言学习与理解的辅助作用。我国有位语言学家曾经指出[3],对于我国学生而言,对比分析英语与汉语对于英语学习是最有益处的。通过英汉对比,可总结出两种语言的风格特点与发展历程,加深学生对两种语言的理解,在翻译中克服干扰因素,促进翻译技巧的掌握。

2.翻译技巧教学中使用英汉对比的策略

2.1 对比英语与汉语的词汇特征

在翻译教学中,要加强对发音、构词法教学的注意,引导学生自发总结英语单词组词与记忆规律,促进学习兴趣的提升,增强学生总结、拓展词汇的能力。在对比英语与汉语的词汇特征时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结合英语与汉语的音义。在词汇的教学中要加强对音、形统一与结合的重视,尤其是采取联想单词谐音的方式,可有效提升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与牢固程度。例如英语中的单词venture(玩车),汉语意思即为冒险,汉语普遍认为玩车是一件危险的事,因此可与冒险相联系。引导学生对比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中相同点或者相似点,可实现学生对词汇的有效记忆;比较英语与汉语的构词规律。英语中经常使用词缀、缩略、合词等构词方式。例如词缀方式中的re+read=reread(重读)以及合词方式中的Outdoor swimming pool(户外游泳池)。

2.2 对比英语与汉语句式

相较于英语,汉语属于语义型的语言,不存在形态上的变化,因此不能使用同一种表达方式与英语中的词性表达相对应,仅能对应语言表达的意义。汉语为竹式结构,英语则为树式结构,在汉语中构造句子时与竹子拔节具有相似性,在句子扩展时将导致其结构持续变化。对于英语而言,其造句遵照主谓结构,主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汉语造句时则根据话题结合说明的句式结构,存在一定的施受关系。

2.3 懂得词类的转化

在中文里,也出现了很多词类转化的,特别是古文,词类的或用更为明显,再加上现在思想的潮流,很多词在表达的时候都被转化了,所以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判断词性。比如现在很流行的话“你好牛啊”,“牛”本来是名词,但是在这个地方就充当了形容词的角色,而在英语中也一样,have a rest(休息一下),rest本来是名词,在这里却转化成了动词。

在英语中,词类转化的情况通常有名词、介词、形容词在翻译时转化成动词,还有作为表语的副词翻译时也常常转化为动词。例如说“She is familiar with English”,如果直译的话就是她熟悉英语,很明显不符合逻辑,应该翻译为“她懂得英语”才是合情合理;再举例,“She is out”,直译就是她是外面,同样不符合逻辑,应该把副词out译为动词出去,“她出去了”;再举例说,“She is up”,如果直译就是“她是上面”,这样的翻译也是明显不符合常规,应该把副词up翻译为动词起床,句子就译为“她起床了”。所以在翻译的时候,一定不能太过僵硬的去直译,要懂得词性的巧妙转化,使得翻译后的句子具有逻辑性,这样可以避免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

2.4 对比英语与汉语的文化特征

在英语学习初始即存在着文化的渗透,给学习者判断、理解事物造成一定影响[4]。若学生文化背景与知识掌握不足,将难以正确理解英语语言中传达出的信息。在翻译教学中加强文化内涵的培养,与汉语文化进行对比与联系,将实用性与关联性作为准则,在将文化内容注入的同时注意联系课文。针对具有很强文化交际实用性的需要进行重点讲解,保证讲解内容的清晰与深刻,并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在培养学生翻译技巧时,需要借鉴汉语教学中的经验,介绍英语课文产生的历史背景、其中提及人物的生平事迹、日常交际中的风俗习惯与语言表达方式。

3.结语

英语是世界上较为普及的一门语言,学好英语可以让学生的未来有着更光明的前景。翻译是英语能力的重要部分之一,良好的翻译技能可以使学生流利的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实现学习英语的真正用处。所以应该分析目前的翻译教学现状,掌握翻译技巧,使得英语的学习学以致用。在培养学生翻译技巧使用英汉对比方式时,通过对比英语与汉语的词汇特征、句法的特征、文化特征,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在加强对汉语理解的基础上总结英语学习、翻译的技巧,从而促进英语翻译技巧的提升。对于英语教师而言,在翻译教学中要把握教学特点,总结学生翻译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深层次对比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并引导学生将固有的中式思维转变为英式思维,纠正翻译中存在的错误,提升翻译质量,达到两种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交流。当然,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通过收集学生反馈意见、调查教学效果、研究教学方法、修订或补充教学内容等途径,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翻译水平。

猜你喜欢

词类英汉汉语
次要任务对词类判断任务中权力空间表征激活的影响*
学汉语
中文词类信息在副中央凹中的加工*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研究综述
大学英语词类教学研究及启示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