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户经济:打开陕西“超越之门”
——数说“三个经济”之门户经济

2018-11-29胡清升李雯佳

当代陕西 2018年21期
关键词:门户陕西

◎胡清升 李雯佳 杨 毅(特约撰稿)

陕西发展门户经济具有明显的基础、优势和机遇。门户经济这把金钥匙,将打开陕西全面开放的新大门,使陕西发展进入新境界

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港)内铁路集装箱中心站

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和“向西开放”的战略前沿,发展门户经济是陕西统筹内外优势和机遇、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

本文选取门户经济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四川、重庆、安徽等相关省市,研究陕西门户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破解障碍的关键点,力求为推进陕西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富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助推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门户”的文献

“门户”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解释为“出入必经之地”。

从区域和城市研究角度,“门户”这一概念最早是由McKenzie(1933)提出的,是指某个区域的出入口,并借此加强腹地和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

1971年 , 美 国 学 者 R·J·Burghardt对“门户城市”给出了一个地理学定义,指出门户城市连接两个地区的城市住区,通常位于一个优越的自然条件区位以便于控制腹地的出口和入口。

Bird(1983)将“门户功能”定义为城市腹地同国内其他地区以及通过交通运输与国际地区结合在一起的城市功能。Short等(2000)将门户的概念引入全球化理论的研究中,认为门户不再是一个区位概念,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种“流”的汇集地、连接区域和世界的节点、经济体系的控制中心。Neal(2011)在明确区分中心性和影响力这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将门户城市定义为非中心但却具有影响力的世界城市类型,认为门户型的世界城市充当的是看门人的角色,通过通道的中介调节作用而获得影响力。

徐珺等(2013)认为,国际门户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全球城市网络中主要节点,是全球战略性资源、通道和产业的控制中心,通过对包括物资、资本、信息、人才、科技、文化等在内的战略资源进行聚集与配置,从而对全球某个或多个领域、或局部区域具有相当的控制能力,在城市交往体系中具有超越国界的影响力。

做强“门户”的基础

陕西发展门户经济,除过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文史优势、科教优势,还具有极强的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近年来,陕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对外贸易规模和质量实现“双提升”。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通过积极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发挥科教与人文优势,正在成为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一带一路”的经济门户和文化门户。

——进出口发展迈上新台阶。对外贸易规模连上台阶,增速居全国前列。近年来,陕西进出口贸易呈现稳定快速增长态势。2012至2017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从934.19亿元起步,2013年迈上千亿元台阶,2017年又突破两千亿大关,达2714.93亿元,增长1.9倍。

——贸易合作伙伴数量不断增多。“一带一路”沿线出口高于平均水平。截至2017年底,陕西共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伙伴关系,世界500强企业有100多家在陕落户。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情况看,2017年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值323.7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增长39.8%。

——对外贸易结构日益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升级、高技术出口带动作用明显。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提升,机电产品、农产品、纺织品等成为我省主要出口商品。2017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1441.3亿元,占同期全省出口总值的86.8%。美光半导体(西安)有限责任公司和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的进出口总值均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对全省对外贸易的贡献突出。

——海关特殊监管区表现亮眼,自贸试验区动力强劲。2017年,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流通货物实现进出口194.09亿元,同比增长3.3倍,出口增长近14倍之多。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营,一年新增注册市场主体14811户,2017年进出口总额1984.9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73.1%。

——文旅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增长,居西部第一。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500.7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02.5亿元,占GDP比重为4.14%。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充足。2017年,国际旅游收入27.04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69.3%;国内旅游收入4630亿元,比2012年增长1.9倍。据省旅游局测算,2016年,陕西省旅游业发展对地区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率为10.1%,直接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0.8个百分点。

——交通网络日趋完善。“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形成大通道。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获批72小时过境免签,2017年共开通国内外通航点198个,国内航线通达性以及快线数量居全国第二,已初步形成了连接亚、欧、美、澳、非五大洲21个国家46个城市57条国际航线网络。形成以大西安为核心的城市群1小时通勤,2—3小时到达周边省会城市,4—6小时到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交通圈。2017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5279公里;公路通车里程17.44万公里。

——物流通道加快建设。东西双向开放的门户不断扩大。中亚班列运行常态化。京东无人机总部和研发中心、海航物流总部纷纷落户西安;国内首条陆空联运跨境电商货运直飞航线开通;德国法兰克福建立了陕西首个欧洲“海外仓”;开往中亚的“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往返常态运行,中欧班列线路达到4条。陕西已经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贸易纽带和衔接中亚、贯通东西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打开陕西的各扇“门”

陕西发展门户经济,应持续推进“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科技教育中心、国际旅游中心、区域金融中心五大中心建设,破解各类障碍,切实发挥陕西向西开放、向东集散、辐射全国的门户作用,用“门户经济”这把金钥匙打开全面开放的新大门。

——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企业“走出去”,破解对外开放程度不高障碍。一是要为企业提供政策、外交等方面支持,鼓励省内实力较强、管理科学、产品有市场、国外有信誉的优势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合作,以外经促外贸,以外贸推外经;二是要积极培育自主品牌,依托机电产品、矿产品、纺织品和农产品四大类骨干出口产品优势,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打造具有国内外知名度的“拳头产品”,用自身产品优势填补沿线国家市场空白;三是要强化陕西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推介,注重在对外贸易中加强宣传渠道开拓,增强出口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以自贸区为依托深化体制改革,破解营商环境不优障碍。一是要依托陕西自贸试验区,加快构建制度创新高地,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全力以赴打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营造投资“洼地”;二是要学习浦东、四川经验,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不断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加快效率变革;三是要主动作为,精准服务,建立与门户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覆盖金融、保险、商贸、物流等诸多领域的专业开放型经济服务体系,实现从优惠性、支持性政策为主向体制性、功能性政策为主转变;四是要充分发挥“丝博会暨西洽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活动”两大招商平台,并将举办大型招商活动和小型专业化投资促进活动相结合,提高投资引进效果;五是要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探索人文交流新模式、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现代农业国际合作、推动西部大开放大开发等特色工作试点,在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方面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陕西经验”。

——以大西安建设带动关中城市群发展,破解区域外向度不平衡障碍。一是要发挥经济带联动作用,发掘和用好区域资源禀赋,以“大西安”城市圈进出口较强区域辐射作用为引领,强化关中平原城市群、陕北资源经济带、陕南生态环境带三大区域内部协同,各区域间优势互补、强化分工、加强协作,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二是要完善关中城市群协调机制,多轴线、多中心、多组团推进“大西安”建设,加快城际快速交通体系建设,强化与周边城市群的开放合作,以点带面发挥关中平原城市群的辐射和溢出效应,全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

——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转型升级,破解产业结构偏重障碍。一是要继续做大做强高新技术、能源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为陕西打造开放门户奠定产业基础;二是要大力促进产业链向上游研发设计拓展,向下游营销服务延伸,从代加工向代设计和自主品牌提升,努力实现现有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三是要依托“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高起点开启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通过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国际产业合作区等方式,着力打造国际产能合作门户。

——以文化“软实力”促进经济“硬实力”,破解文化产品供给结构失衡障碍。一是着力打造国际文化旅游门户,通过“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搭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共享平台,以文化先行带动民心相通,扩大陕西文化国际影响力;二是要助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推动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要加大对重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培育和壮大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尤其是“互联网+”等文化新业态企业,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以创新驱动加快科技教育门户建设,破解科技成果转换不充分障碍。一是要突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研究机构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研发机构;二是要大力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升产业共享技术研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搭建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平台,促进高端民用技术向军用转化,并为军用技术转向民用、促进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四是坚持科技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力开展适用于陕西经济、解决陕西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应用、开发研究,用新技术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创新成果培育新产业。

(扫二维码读调研报告全文)

猜你喜欢

门户陕西
关隘:要道门户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门户运维监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陕西音乐如何演奏?
陕菜翻“盘”——舌尖上的陕西已经“炒热”
门户经济构造开放高地——“三个经济”特别报道之三
陕西近期新政观察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中小型高校图书馆门户的设计与实现——以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门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