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贸易战下的中国贸易进程

2018-11-28林静

西部论丛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起因进程

林静

摘 要:中美贸易是目前的大热话题,对中美两国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由于中国的经济力量的崛起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注意,发起贸易战一方面是想对中国经济有负面上的冲击,另一方面也是对未来战略的考量。从发展过程来看,这将是一个长期的博弈,短时间是无法化解的。

关键词:中美贸易战 起因 影响 进程

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在不断强化的贸易战背后,影响的不仅仅是两国的利益,更是牵动了整个国际的贸易进程与发展。贸易战如何出现?起因是什么?我国该如何面对?本文就这个话题与大家一同交流。

一、中美贸易战爆发的原因

中美贸易战的爆发,社会上众说纷纭,各种原因猜想不断涌现。有人猜想是由货物贸易巨大差额说导致的贸易战,但更多人说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美国的霸权主义,害怕中国崛起而开展的战略压制。

(一)中美贸易严重失衡

中美贸易失衡是特朗普政府挑起贸易战的直接原因, 美国要求中国降低美对华贸易赤字1000亿美元并且进一步开放市场。其实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针对中国采取了“特别301调查”和“232条款”通过美国法律来收取中国关税。近来年多次针对中国经济贸易,主要是中美贸易严重失衡。

特朗普为了让美国和世界的贸易保持平衡状态,所以不断地向正在发展的中国进行施压。一个国家如果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这样对国家经济是不利的,而美国认为中国是贸易逆差问题的主要矛盾点,所以美国发动中美贸易战,把所有原因都追责到中国头上,这样是不合理的。

(二)两国统计口径的不同

根据现在货物的统计方法,其实夸大了美国对中国的货物贸易逆差。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 2017年中国对美国出口总额为4298亿美元, 中国对美国进口总额为1539亿美元, 中美间的贸易顺差达到2758亿美元, 而据美方统计称, 美中之间贸易逆差达到3752亿美元, 中美之间统计相差1000亿美元。

中国许多行业都是通过加工组装来参与全球经济当中,比如苹果手机的制造。中国参与的是零件的组装和加工,其他国家则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研发,但最终出口的却是从中国来收取大部分费用,但中国在其中赚取的并没有收取的费用那么昂贵,这样明显的就夸大了两个的贸易逆差。

(三)遏制中国制造2025计划

美国官员在政府会议中,明确表明中国采取关税500亿的原因是想要遏制中国制造2025。由于美国的“再工业花战略”与“中国制造2025”存在冲突,两者战略都是想要进行产业的发展与再利用,美国为了保护自身的经济发展,而提出中国贸易战来遏制中国的产业升级。

中国制造2025主要指中国在10个新的领域不断创新, 提升国家核心科技竞争力, 这对于中国甚至全世界人民来说是一件好事, 中国总是以自身发展得到的好处与其他国家分享, 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霸权主义不同, 中国讲究的是共赢, 全球自由化贸易。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美国政府不顺应时代潮流, 反而逆其行。

(四)进一步巩固美国霸权主义

美国在历史的舞台上一直都是强权霸主的形象存在,为了维护美国在全球的地位,利用一切方法来巩固自身。由于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来高,同时积极和平的全球理念让中国形象在世界地位上不断提高。深感压力的美国,不得不从多方位来抑制中国的发展。其实发起中美贸易战,明面上说管理中国的经济关税,实际是想扼制中国的发展,消除对美国地位的威胁。

二、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中美贸易的最大影响,当然是两国相互的贸易,以及相关的国家企业、本国产业、人口就业以及宏观经济。美国作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却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直接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产生重大影响。

(一)影响全球经济市场

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向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贸易战,这给全球经济都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同样,在数据研究中,可以看出贸易战的开始也影响了两国的股市波动。全世界国家都在坐观两国贸易战,不由自主地都会对本国采用保护主义政策,进而对世界经济自由化的进程产生不好的影响,同样也会弱化WTO的作用。

(二)促进国内产业转型,逼迫政府扩张内需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低端产业的出口形成了重创,不得不面临产业的转型。只有向更高的产业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更好地走下去。同样也加快了中国的新一步的改革与开放,步伐的加快,各个产业的自身建设,都可以促进国内产业转型。

中国是个劳动力众多的国家,内需较大,这样也表明了市场潜力的发展也是极大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是内需的带动,才能不断地发展下去。中美贸易战,让政府阶层明白中国可以自身发展强大去拉动外资的投入,而不是一味地对外出口。我国就可以加快收入分配和供给侧改革,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老百姓消费质量。在低水平的消费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以后, 倒逼各级政府特别关注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扩大市场需求。政府为生产者排忧解难, 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营商环境, 稳定内资、吸引外资。

(三)刺激中国政府和企业外开放的力度和广度

美国向来把中国当做潜在的战略对手, 不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将刺激中国政府开发新兴市场。国内以中西部地区为主导, 国外倡导中国企业走出去, 给外企走进来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而不是用仅剩不多的人口红利来吸引投资。以一带一路为契机, 加大自身科技開发, 与别国开展合作, 开拓海外市场。此外也将影响中国外贸企业注重质的开发, 不再出现中兴那种受“质”于人的窘况。

三、中美贸易战的应对措施

(一)加快我国产业结构改革, 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从我国的出口产品可以看出,我国还是处于产业链的底端,出口的都是一些加工零件一类的初级产品。这些产品都是利用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创造的,而真正获取利益的都是美国的产业。我们应该改变这样的产业不平衡的状态,加快自身的产业升级、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经济。

中国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生产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以及在战略性产业上拥有话语权, 靠的不是投资更多的下游组装和加工工厂, 而是培育更多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的上游企业。因此, 我们必须实现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现代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進一步改革开放,推动贸易多元化

美国的猖狂,正是因为我们对它们的依赖。我们应该进一步的进行改革与开放,让自己的市场在全球上多元化起来,与其他国家或组织进行经济贸易的往来,加强对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这样可以减少我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

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进口,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在留住自身资本的同时也要吸引外部优质资本。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营造与邻近国家或地区健康稳定的经贸关系,联合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广交朋友,持续扩大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赢得其他国家对中国的支持, 防范美国、欧盟、日本和印度一起对中国施压与遏制中国的发展, 积极创造有利于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健全法制体系,完善经济市场

很多时候,我国企业都面临着不公正的调查,针对性的调查让企业备受伤害。我国应该健全法律机制,让企业们在面临不公对待时,有法可依有路可走。同时也要完善经济市场,让贸易摩擦减少、避免贸易争端。

在对面美国的一味施压时,我们也应该用法律的武器来坚决抵制,可以通过谈判以及等等措施来化解贸易摩擦。因此, 完善法律机制, 政府适当的给予援助 (比如设立贸易救济的相关部门) , 可能我们的企业就能站到主动方。当然, 在这么多的贸易摩擦中, 我们也要反思自己, 取长补短, 尽量避免贸易争端。

参考文献:

[1] 关于中美贸易战和影响效应的冷思考[J]. 梅咏. 中国棉麻产业经济研究. 2018(02)

[2] 特朗普政府发起贸易战的可能性分析及中国的应对策略建议[J]. 朱磊,郑海涛,王惠文,任若恩. 新金融评论. 2018(01)

[3] 20世纪80年代美日贸易战对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的启示[J]. 何晓贝,张岸天. 新金融评论. 2017(01)

[4] 中美贸易战的进展、影响和应对措施[J]. 李春顶. 中国市场. 2018(24)

猜你喜欢

中美贸易战起因进程
Dalvik虚拟机进程模型研究
快速杀掉顽固进程
特朗普税改下国际税收竞争思考
不留死角 全方位监控系统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研究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中外民主法制进程专题复习